常常有人发问:“到底是内向性格好呢,还是外向性格好?”
心理学家们也曾对这个问题进行过深入的探讨,弗洛伊德认为,外向性格是健康的象征,而内向性格者具有精神病的倾向。但是荣格却反对他的看法,他认为内向和外向根本没有优劣之分。
荣格认为,内向性格的人的兴趣所在不是外部世界而是自己的内心世界,即自己的观点、思想、情感和行为;而外向性格的人则把心理能量或者兴趣指向环境中的一切。我们可以看出,外向性格的人对环境的变化比内向性格的人要敏感和迅速一些,但二者没有优劣之分。
另一位著名的个性心理学家艾森克则从大脑的生物学性质上来谈内向和外向的差异。他认为,从纯生理学的角度而言,内向性格的人比外向性格的人要聪敏一些。因为内向者的大脑皮层非常敏感,即使是不太强烈的外界刺激,也会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反应,为了保护自我,他们会选择逃避周围的世界,控制自己的愿望或约束自己的行为,以减少与他人的交流,同时减少产生冲突和受到伤害的可能性。而外向性格的人情形则刚好相反,他们的大脑皮层相对而言不是那么敏感,因此他们需要从外界环境中得到更多的刺激,借以克服自身大脑皮层的迟钝性。
专家们的说法不一,谁是谁非难以分辨。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能够看出,内向性格的人与外向性格的人其实是各有短长。但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度的问题。极端的内向和极端的外向肯定都不是好事。当然,这两类人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大多数人是处在内向外向之间的某一处位置,或者稍偏内向,或者稍偏外向。
据统计,在医院做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人中,内向性格和外向性格的人总数大体相等,但是,内向性格的人比外向性格的人更容易患心理疾病。如常见的对人的恐怖症、精神分裂症等。内向性格分为健康的和不健康的两种。健康的内向性格是自然的、和谐的状态,这样的人有着与性格相适应的能力和理想。而且,持这种状态的人对这一状态没有太大的不满,并且愿意承受那份孤独,那我们就可以认为这类人的内向性格非但没有什么不好,反而有助于成功。
不健康的内向性格是不自然、不和谐的状态,这样性格的人给人一些忧郁、压抑甚至悲伤的感觉。这类人明显地对自己的状况不满意,而且会为自己不善言辞或在公共场所表现不佳而深深地自责。由于长期的退缩,这类人也会失去一些实际的利益,这同样也是他们不能接受的。表面看来,这样的人可能很安静,内心却冲突不断。一方面,他们也渴望交流,渴望了解他人或被他人了解;另一方面,由于在交流中受到了太多的伤害,他们总是对交流的情景和结果心存畏惧。如果是这样的内向,就应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了。
当人们在说起这两种性格的时候,通常会下意识地认为外向性格是好的,内向性格则较为不好。其实性格本身没有优劣之分,只要是健康的就是好的。孔子所说的君子的标准是“讷于言而敏于行”。用心理学的语言来说,就是一个健康的人格也许应该是在说话方面显得有些内向,在行动方面却是外向的。
内向外向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了解自己的性格,并善于利用自己的性格优势。当前的社会氛围重视并推崇外向的性格特征。外向性格的人活泼、热情、喜欢交际,最大的优势就是善于社交。外向性格的人喜欢侃侃而谈,自信且乐观,加上适时的幽默,很容易成为大众聚焦的中心,让人印象深刻,这就是外向性格的人特有的人际吸引力。善于社会交往的性格优势可以让外向性格的人受益无穷。
内向性格的人通常比外向性格的人对外界的事物刺激等感受和体会得更深,因此他们的脑中有很多的想法和情感,只是可能需要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下这些情感和印象才会翻腾和显现出来。因此,内向者的想法很少会表达出来,他们的优势就在于对很多问题体验深刻,能钻研深入,并善于思考、富于创造性,富于想象;认真负责,善于观察,对刺激的反应比较灵敏;善于倾听(这在人际交往中很重要)等。
内向与外向没有优劣之分。内向和外向是一个连续体,二者分别处于这个连续体的两端。在实际生活中,这个连续体的两端人们都会用得到,只是会有一种天生的倾向于这一端或是那一端的偏好。有的人偏外向性格一端的多些,那么他的外向性就明显些;有的人偏内向性格的多些,那么他的内向性就明显些。同样,也会有人正好处于这个连续体的中间,也就是他的偏向各占50%。内向性格和外向性格就像人们的左手和右手,在生活中人们的左手和右手都是必须用到的,只不过人们更习惯于用哪只手罢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