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迟钝,以不变应万变

迟钝,以不变应万变

时间:2023-08-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迟钝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因此,迟钝也有好的一面,甚至可以说迟钝是一种力量。迟钝的内向者,有什么样的“静”争力呢?迟钝的内向者,因为对外在环境的反应比较慢一些,所以逐渐在纷繁芜杂的社会变化中养成了一种置身事外的耐力和定力。反应迟钝的内向者,一定要积极尝试着去改变自己的思路。

迟钝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迟钝的内向者都有着一种不为外人所觉察的内在坚持力,他们不一定是天资聪慧的,但他们一定会深切认同自己的价值,并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坚持不懈地奋斗。

迟钝,也是一种“静”争力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一直以来都有着悠久的“迟钝”精神。翻开历史,一位又一位名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用迟钝来培养人生的大智慧,如庄子的“大智若愚”、释迦牟尼的“戒定慧”、老子的“呆若木鸡”……因此,迟钝也有好的一面,甚至可以说迟钝是一种力量。

迟钝的内向者,有什么样的“静”争力呢?

按照“钝感力”一词的发明者、日本著名作家渡边淳一的话来说就是:“有了迟钝的力量,就可以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伤痛,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它是‘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迟钝的内向者,因为对外在环境的反应比较慢一些,所以逐渐在纷繁芜杂的社会变化中养成了一种置身事外的耐力和定力。所以,比起对外在环境反应敏感的人,他们能够更好地以“清静无为”的心态沉着地对抗外界的变动。心理学家研究认为,迟钝者就好像是一个高速旋转的陀螺,只专注于自身的旋转,不会在乎周围的喧嚣。相反,一个事事敏感、斤斤计较、反应过于强烈的人,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处处占优势,其实恰恰是智慧枯竭、创造力衰退的标志。

或许你还没有意识到,很多时候,适当地迟钝一些并不一定是坏事。在快节奏的时代,过于敏感的人因过度反应更容易受伤,而迟钝的内向者却总能游离于烦恼之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迟钝正是一种不让自己受伤的力量。

《诗经·大雅·抑》中,有“靡哲不愚”,即没有一个智者没有不愚昧的时候,更何况是个普通人?就智商而言,有的人早熟,有的人晚成,有的人大智若愚,有的人高分低能。其实,对任何人来说,性格和智力都是充满变数的。“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更何况只是某时某地对外界的反应不够敏捷而已呢?退一万步讲,即便天资真的愚钝,也不必断言一定是难有作为,不是还有“天才在于勤奋”的说法吗?迟钝的内向者,未必就永远跟不上节拍,只是时候未到罢了,一旦时机成熟,迟钝就是一种让你的才华结出丰硕果实的力量。

爱因斯坦:从迟钝学童到科学巨人

小时候,爱因斯坦反应迟钝,常常比别人慢一拍,被老师和同学们嘲笑为“笨蛋家伙”。在讥讽和侮辱中,爱因斯坦慢慢长大了。升入了中学之后,他喜欢上了数学课,却对那些脱离实际生活的课程不感兴趣。于是,他开始在书籍中寻找寄托,逐渐在书中结识了阿基米德、牛顿、笛卡儿等。书籍在为爱因斯坦开拓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之余,也让他头脑中思考的问题逐渐增多。升入大学之后,爱因斯坦开始为自己的未来做准备,把全部精力用在课外阅读和实验室中。1905年,26岁的爱因斯坦在三个方面向传统物理观念发起了冲击,取得了重大成就:一是论证了光子性质,得出了光电效应的基本定律;二是证明了热分子运动,提出了测定热分子大小的新方法;三是创立了狭义相对论。至此,当年被称为“笨蛋”的爱因斯坦,终于成为了全世界公认的、最聪明的杰出人物。不久之后,爱因斯坦先后获得了15所大学授予的博士证书,同时也收到了法国、德国、美国、波兰等许多国家著名学府的教授聘书。

爱因斯坦在别人询问成功秘诀的时候,信笔写下这样一个公式:A=X+Y+Z。A表示成功,X表示勤奋,Y表示正确的方法,Z表示少说空话。正如爱因斯坦一样,那些在事业上取得非凡成就的人,在童年时代并不一定就有锋芒毕露的天赋,反而是很平凡,甚至迟钝愚笨,被周围的人嘲笑和讥讽也是家常便饭。如果就此灰心丧气的话,岂不是把自己潜在的才华和能力全都扼杀在了摇篮之中吗?反之,就像爱因斯坦对别的事情迟钝,但是对物理和数学特别敏感一样,当你找到属于自己的领域时,就会散发出与众不同的光芒。

厚着脸皮对抗外界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优势。比如对外在事物变化的反应,一个人就算能够先知先觉也未必就能步步领先。相反,一个反应迟钝的人也未必就会举步维艰。迟钝的特质只是暂时的或者说是相对的,并不代表永远都迟钝,只不过还没有开窍罢了。按照单纯字面意思来讲,迟钝虽然可以理解为对外界事物的不太敏感,但反过来却也强调了另外一层意思,即对困难与挫折的一种忍耐力,说白了就是“厚着脸皮对抗外界”的能力。从这个角度而言,迟钝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那么,拥有迟钝品质的内向者,怎样才能让自己充分发挥迟钝的“静”争力呢?

首先,让创意流露。一定要善待每一个创意,不要轻易让它流失,而要紧紧抓住直至把它变成现实。如果想让创意流露,你就要改变生活方式,显出本性,放弃“正常”的做事方法。从没想出过创意的人,该从哪里入手呢?一种策略就是多方尝试。墨守成规或者例行公事均无创意可言。正如杜德·西勒在《学天才思考》一书中说的那样:“愤世嫉俗的想法,即认为没有任何事情值得一做的想法,常常是创意的死对头。愤世嫉俗的思想会吸干你的生命,创意却赋予你生命。”

其次,改变思路。在问题面前,不要墨守成规,改变一下思路或许会有意外的效果。实际上,大多数人并不缺乏知识和才能,他们之所以没有创造出成就,主要是因为没有一个正确且巧妙的思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很多时候,只要改变一下思路,你就能在面临困境的时候轻松扭转局面。反应迟钝的内向者,一定要积极尝试着去改变自己的思路。只要善于运用头脑来思考,你就一定能够找到新的出路。反之,如果一味因循守旧,最终只能一无所获。

最后,让梦想沸腾。沸腾的梦想可以激励一个人心无旁骛地埋头苦干,这是实现成功的基础。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艰难困苦和挫折打击,唯有让梦想不停地在脑海中沸腾,才能“迟钝”地去回应外界的种种嘲笑,从而让我们在充满压力与挑战的生涯中,在最艰难的时刻,依然能够看到希望之火,鼓励我们不断努力向前,最终抵达辉煌的终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