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问时,很多人无意识地会犯转移论题的逻辑谬误。所谓转移论题,指的是在统一思维过程中,把有些联系或有些表面上相似之处的不同话题,当作相同的话题来使用,从而导致本来该讨论的话题得不到进一步讨论。
转移论题也叫混淆论题,又叫离题、跑题、走题,就像写作文的时候一样,如果跑题了,这样的作文很可能是零分。同样,在交谈中如果跑题,这样的沟通效果往往也是零分。作文跑题是无意识的,是在自己不知道跑题的情况下跑题的,而不是故意而为;同样,交谈中的转移话题,也是无意识的行为,当事者自己并未察觉,牢记这一点对了解转移话题谬误十分重要。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一位老大爷带着孙子去逛街,孙子看见街上有人用气枪打气球,就问:“爷爷,为什么那个人在打枪的时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啊?”
爷爷说:“如果他把两只眼睛都闭上了,就看不见气球了,又怎么打呢?”
在这里,孙子问爷爷“为什么打枪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原因,实际上包含了这样一层意思:为什么打枪的人不把两只眼睛都睁开,而只睁一只眼睛?结果爷爷无意识地以问代答:“如果打枪的时候把两只眼睛都闭上了,怎么看得见气球呢?”很明显,这并不是他主观上刻意回避孙子的问题,而是他无意识的行为。
生活中,像这位老大爷那样,无意识地误解了别人的意思,悄然之间转移话题的情况,在沟通中还是比较常见的。而且有些人在转移话题上,可以称得上“胡搅蛮缠”,而这种胡搅蛮缠的背后,却是一颗愚蠢的心和浑然不知的愣。
◎不开窍的营丘人
在宋朝苏轼的《艾子杂说》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有个营丘人,脑子很不开窍,偏偏又多事,喜欢问别人问题,却又不明事理。有一天,他问艾子:“拉大车的骆驼的脖子上,总是挂个铃铛,这是怎么回事?”
艾子说:“大车和骆驼都是庞然大物,而且经常在夜里赶路,怕狭路相逢,难以避让,所以挂个铃铛,听到铃声对方可做让路准备。”
营丘人点了点头,转而又问:“高塔之上也挂铃铛,也是为了夜里行路相互避让吗?”
艾子说:“你怎么这么不通事理?许多鸟雀喜欢在高处筑巢,把鸟粪拉得到处都是,所以在高塔上挂个铃铛,是为了借助风力吹响铃铛,赶跑鸟雀,这与骆驼上挂铃铛怎么是一回事呢?”
营丘人挠了挠脑瓜子,转而又问:“老鹰和鹞子的尾巴上也挂个小铃铛,哪有鸟雀到老鹰和鹞子尾巴上筑巢的呢?”
艾子十分无奈地笑道:“你这个人真奇怪,老鹰和和鹞子捕捉小动物,如果不小心飞到树林里,脚被树枝绊住,只要拍拍翅膀,铃声一响,主人就可以循声找过去,这与高塔挂铃铛防止鸟雀筑巢怎么是一回事呢?”
营丘人还是不明白,还要继续问下去:“以前我看过大出丧,前面的挽郎摇着铃,嘴里唱着歌。以前我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现在我知道,是为了脚被树枝绊住时,便于他人寻找是吗?”
艾子再也忍不住了,恼怒地说:“那是给死人开路的。因为死人活着的时候喜欢和别人瞎争,所以死了之后人们摇铃,是让他开心。”
在这段对话中,营丘人问了艾子好几个问题,主题是挂铃铛做什么?可是每当艾子回答一种挂铃铛的作用时,营丘人就无意识地将其理解为后一种挂铃铛也是这个作用,这样一来他在不知不觉间不断地转移论题,不断地胡搅蛮缠,最终惹怒了艾子。于是,艾子用一语双关的回答暗中奚落营丘人。
本来挂铃铛这种事,用在不同的对象上,其用途是不同的。如果营丘人在得到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后,再转入第二个问题,再转入第三个问题,这样对话就很符合逻辑了。可这个营丘人偏偏不开窍,总是把前一种挂铃铛的情况与后一种挂铃铛的情况理解为相同的作用,把不同的论题搅和在一起,这种提问是典型的转移论题谬误。
◎贵族的愤怒
赫胥黎是英国著名的博物学家、进化论者,在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后,他力挺达尔文的人类进化论观点,并大力进行宣传,还第一个提出了人类起源的问题。但是他的观点遭到了教会的反对,在一次辩论“人类是否由猿猴进化而来”时,一位贵族愤怒地质问赫胥黎:“请问,你的祖母还是你的祖父是由猿猴变来的?”
在这里,这个贵族显然是误解了赫胥黎的论题的意思,赫胥黎说人类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但那位贵族却理解为“哪个人是由猿猴变来的”,两个论题看似相似,但实际上已经不是赫胥黎原来的论题,这是典型的混淆论题,说他是混淆论题,是因为他并非主观上故意错误理解赫胥黎的论题。
对于这种混淆论题的行为,赫胥黎用大量的事实证明了进化论。据说那位贵族的夫人听了赫胥黎的论证后,哭着问那位贵族:“难道我们真的是由猿猴变来的吗?”那位贵族也哭了,说:“大概是吧!”这一回答竟然把贵族夫人气得昏过去了。可见,到这个时候,他们还没搞明白“人类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与“哪个人是由猿猴变来的”是两个相似,但是本质上完全不同的论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