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因为有鸡就有蛋,所以有蛋就有鸡

因为有鸡就有蛋,所以有蛋就有鸡

时间:2023-08-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两个小学生在走廊里追逐打闹,被老师叫到办公室。当一个人为了支持某项主张,提出的论据与结论换汤不换药时,就进入了循环论证的逻辑陷阱。因此,他明确表示,是先有蛋才有鸡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是一个循环悖论,是人类争论已久的话题。这就是循环论证的运用价值。

两个小学生在走廊里追逐打闹,被老师叫到办公室。老师问学生甲:“你为什么追乙?”甲回答:“因为乙在跑。”老师又问学生乙:“你为什么跑?”乙说:“因为甲在追我。”在这里,学生甲与学生乙的回答构成了一个循环论证。

所谓循环论证,指的是用来证明论题的论据本身的真实性要依靠论题来证明的逻辑错误。比如,证明“鸦片能催眠”,所用的论据是“鸦片具有催眠的力量”。而论证“鸦片具有催眠的力量”,又借助于“鸦片能催眠”,这就是循环论证。当一个人为了支持某项主张,提出的论据与结论换汤不换药时,就进入了循环论证的逻辑陷阱。

◎令人发疯的论证

一位男士与一位女士之间有这样一段让人抓狂的对话:女:我快疯了。

男:为什么呢?

女:因为我不能结婚。

男:为什么你不能结婚?

女:因为我太胖了。

男:太胖了和结婚有什么关系?

女:当然有关系,谁会娶我么胖的女人呢?

男:我愿意娶你,只要你答应我就可以。

女:可是我不能嫁给你!

男:为什么?

女:因为我快疯了。

男:为什么?

女:因为我太胖了。

男:……

在这段对话中,女士运用了循环论证诡辩术,她的错误在于:将“我太胖了”作为“我不能结婚”的论据,将“我不能结婚”作为“我快疯了”的论据,又将“我快疯了”作为“我不能结婚”的论据,这样一来,“我快疯了”和“我不能结婚”就互为论据和结论,充满了诡辩色彩。就像一只驴围着磨打转,转来转去还在原地,根本无法论证任何观点。

有两个人闲来无事,就讨论起“鸡与蛋”的问题:

甲说:“我认为先有鸡,因为鸡蛋之所以叫鸡蛋,一定是鸡下的蛋。”

乙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鸡蛋之所以叫鸡蛋,是因为这种蛋能孵出小鸡,所以人们才叫它‘鸡蛋’。”

就这样,两人争论不休,谁也不服谁。

“鸡生蛋,蛋生鸡”,这是一对无限因果的矛盾。从逻辑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无限循环、无限因果的悖论。从科学进化论的角度来看,鸡和蛋的难题算不上悖论,只是我们还没找到具体的答案,不过,也有研究者在这个问题上有了新发现。

例如,加拿大阿尔伯塔卡尔加里大学古生物学者达拉·泽冷斯基称,他对七千多万年前的恐龙蛋化石进行了研究,发现了恐龙首先是建立了类似于蛋的形状的窝,然后产生了类似于鸟蛋那样的蛋,然后再逐步进化成鸟类,最后进化成鸡。因此,他明确表示,是先有蛋才有鸡的。鸡是由产生类似于鸡蛋的恐龙蛋进化而成的。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是一个循环悖论,是人类争论已久的话题。甲与乙都认为自己的观点有道理,却不知在他们的合作下,结结实实地犯了循环论证的逻辑错误。

◎价格与价值的循环论证

循环论证随处可见,经济学中也不例外。比如,一件外套的价格是200元,有人就问:“为什么这件外套的价格是200元?”

经济学家说:“价值决定价格,因为这件外套的价值是200元,所以它的价格是200元。”

那人又问:“你怎么知道这件外套的价值是200元呢?”

经济学家说:“它的价格是200元,所以它的价值是200元。”

经济学家的回答是典型的循环论证。让我们来看一看:外套的价格是200元,这是客观事实,经济学上用这件外套的价值200元来解释,然后又从这件外套的价格是200元来证明它的价值是200元,这不就是标准的转圈吗?

要想走出这个圈圈,必须正确地解决上面的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统计。统计什么呢?统计制作这件外套所消耗的劳动时间、人工工资、材料费用、运输成本,等等。最后你会发实现,这件外套的价值并非200元,而是低于200元,因为生产厂商还要赚钱。如果生产一件外套所有的成本是200元(即外套的价值为200元),外套出售价格也是200元,那么生产厂家不是白干吗?由此可见,经济学家的论证完全是谬论,只有跳出循环的圈圈,才能戳穿这个谬论。

◎胖子的回答

虽说循环论证是逻辑谬误,但有时候恰如其分地运用这种谬论,可以达到维护自己面子、化解尴尬的目的。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假如你比较胖,别人问你发胖的原因,而你不想谈论这个话题,你就可以用循环论证来打趣,以调节气氛、化解尴尬。

问:你为什么这么胖呢?

答:因为我吃得多。

问:你为什么要吃那么多呢?

答:因为我太胖,吃少了根本吃不饱。

这样的回答肯定会令人捧腹,因为它确实蕴含着幽默感,让人在一笑之间不再纠缠于你的身材问题。这就是循环论证的运用价值。

再比如,当别人问你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时,你不想在大庭广众之下承认自己不知道,也可以用循环论证巧妙地化解难题。比如,有人问你:“松果是什么东西?”你可以说:“松果就是松树的果实。”那人又问:“什么是松树?”你可以说:“松树就是会长松果的树。”如此论证,绕了一个大圈子,使你的论证看起来毫无破绽。当然,不管怎么说,这只是诡辩的手法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