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修功法的不同代表
道教历史上,依据女子内丹功法修炼的女性并不少见。她们从已有的女修功法入手,又以实践丰富原有理论,从而逐渐使女丹学说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她们中较有影响的为魏华存、胡愔、谢自然、鲁妙典、崔少玄、薛玄同、曹文逸、孙不二诸人。孙不二清静派、何仙姑云霞派、曹仙姑清静派还被收入了《诸真宗派总簿录》中。
不同的修炼者在不同的修炼过程中有着不同的收获;即使从事同一类型的修炼,得道与否也有不小差别。这种修炼实践的差异和不平衡性,使修道炼养这一本来相当乏味的功课有了某种趣味。
谌姆,名婴,以金陵丹阳郡之黄堂为炼养之所,潜修至道。由于她世寿极长,且“齿发不衰,容貌常少”,人们“皆以谌姆呼之,谓其可为人师也”。吴大帝孙权(222——252年在位)当政时期,谌姆在丹阳市中遇到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少年边叩头边称愿做谌姆的义子。谌姆说,你已长大成人,应该侍奉生养你的双亲,怎么能背弃自己的亲人,把我当作母亲奉养呢?少年感到理亏,当即跪谢而去。过了月余,谌姆又过市中,见到一个三岁的小孩在悲啼呼号,不知是谁把他丢弃了。小孩抓住路过的谌姆,求她收养。谌姆见状,恻隐之心油然而生,遂答应养育弃儿。及至小孩长大成人,谌姆又为他考虑婚事。到了这时,当年的三龄童才说出自己的身份:“我非世间人,上界真高仙。今与母为儿,乃是宿昔缘。因得行孝道,度脱诸神仙。向前十五童,亦是我化身。今已道气圆,我将返吾身。真凡自殊趣,何为议婚姻?盍于黄堂坛,传教付至人。母既施吾教,三清栖我神。”既而,他向谌姆传授了修真的要诀:每须高处玄坛,疏绝异党,翛闲丘阜,饵服阳和,委鉴太虚,静夷玄圃。若非无英宝帙黄老,玉书大洞真经,豁落七元太上隐玄之道,不可偃息于流霞之车眷,盻乎文昌之台也。得此道者,九凤齐鸣,万万萃止,竦身御节,八景浮空,龙舆虎旂,游翔八方矣。每宜宝之。谌姆得此要诀,并未张扬,因而数十年之后也未为人所知。到了西晋末年,许逊、吴猛听说谌姆精于道术,特地赶到丹阳,请求谌姆教授修道之法,谌姆见其心诚,向其传授“孝道明王之教,真仙飞举之宗,及正一斩邪之法、三五飞步之术。仍以兰公所授孝悌明王铜符铁券金丹宝经一遵元戒传付许君”。之后在丹阳的黄堂观,每年的八月三日都有道俗男女前往,以拜谒谌姆(《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后集》卷3)。
谌姆之学,为晋代大道士许逊、吴猛所习,足见其道法之精湛。其后,各地修炼有成者不乏其人,唐代的谢自然即为其中之一。谢自然,蜀地华阳女真,自幼入道,对黄老仙经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成人以后,神清气爽,大异于常人,对于人们推崇的卓文君之为人抱着鄙视的态度。40岁以后,出游各地,凡有名山洞府灵迹之处,均不惮劳苦,实地探访。后听说天台山道士司马承祯道学根底深厚,便虔心前去请求指点。谢自然侍奉承祯三年,除了做些杂务外,并未学到实际本事,为此,承祯不解地问:“我无道德,何以胜此?然尔竟何所欲?”谢自然表示她不远万里来到天台山玉霄峰,是为了学得度世之道,并无其他追求。“承祯以女真罕传上法,恐泄慢大道,但唯诺而已。”又经过一段时间,谢自然见承祯不肯教她道法,无奈地叹道:没有遇到能传授真法的明师,是我命中注定的,我每次登上玉霄峰,就可见到沧海中的蓬莱,想来不太遥远,还是入海求师吧。于是她准备好行装,告别承祯,踏上了奔赴蓬莱的路途。她先以席为舟,泛波海上。后搭上新罗之船,历年余时间,到达一个奇异的地方,见到一位“花冠霞帔,状貌端美”的道士,与他交谈。当道士听到谢自然欲到蓬莱寻师的话语后,笑着对她说:“蓬莱隔弱水,此去三十万里,非舟楫可行,非飞仙莫到。天台山司马承祯,名在丹台,身居赤城,此乃良师也。可以回去。”谢自然听从道士的劝告,搭乘来船随风飘到台州岸。她弃船登岸回到天台,把路上的所见所闻告诉承祯,并承认自己缺乏耐心。承祯见时机已到,择定吉日开坛度脱谢自然为女道士,向她传授上清之法。后来她回到蜀地,在南充县金泉山得道(沈汾:《续仙传》卷上)。
类似谌姆、谢自然的女道士,应该说是相当有道学素养的了。不过比起连男信徒也自叹弗如的程伟妻、樊夫人来,似乎稍逊一筹。
汉期门郎程伟之妻是一个有道术的妇人,能通神变化,以致好黄白之术的程伟也要向她求教。作为皇帝的近侍,程伟经常随驾出行。一次外出之时,程伟因没有合适的服饰而颇感忧虑。妻子见状说,不就缺少衣服吗,有什么值得忧愁的?说着,马上为程伟弄来了两匹细绢。程伟得暇也炼银制丹,可往往劳而无功。其妻见状,拿出囊中的少许药饵,放入盛着水银的器皿中煎炼,一会儿就炼出了银来。程伟想从妻子那儿弄到配方,但始终没有如愿。据说这是程伟的命相决定的。程伟不相信,逼着妻子告诉他其中的隐秘,妻子正告他:“传道必当得人。如其人,虽道路相遇,当传之;如非其人,虽寸断而支解,终不传也。”最后她佯装癫狂,以泥自涂己身而尸解(《历代仙史》卷8)。
刘纲,晋代人,曾出仕为上虞令。据记载,此人有道术,能檄召鬼神,略知变化之事。任官清静简易,百姓深受其惠。他的治下,没有水旱疫毒鸷暴之伤,而有年年丰收之喜。公务之余,他尝与夫人樊氏一比道术之高低,结果一交手就败下阵来,且屡战屡败。有一天,刘纲、樊夫人夫妇“俱坐堂上,纲作火烧客碓屋,从东起,夫人禁之即灭。庭中两株桃,夫妻各咒一株,使相斗击。良久,纲所咒者不如,数走出篱外。纲唾盘中,即成鲤鱼;夫人唾盘中,成獭食鱼。纲与夫人入四明山,路阻虎,纲禁之,虎伏不敢动。适欲往,虎即喊之。夫人径前,虎即面向地,不敢仰视。夫人以绳系虎于床脚下。纲每共试术,事事不胜。将升天,县厅侧先有大皂荚树,纲升树数丈,方能飞举;夫人平坐,冉冉如云气之升,同升天而去”(葛洪:《神仙传》卷7)。这段记录不能不说有很强的神话色彩,但所讲述的女性修道者比男性修道者要强的故事,恐并未违背历史真实。
历史上修道的女性很多,有所建树的女道士也大有人在,上列数人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角色而已。她们修炼的历程足以说明一般女道士修炼得道之艰辛与磨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