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奉真历事四朝“深当圣心”
焦姑,名奉真,家住江宁府中和桥南。她会仙人之术,求雨祈晴很有一套办法。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焦奉真被皇帝朱棣召入宫中。一入京城,她就“荐其母舅冯仲彝为太常寺丞。仲彝卒,奉真又奏以冯孙名必正者为真武庙官,寻升赞礼郎矣。至正统十二年(1447年),仙女又奏请乞升,上命特升为太常寺丞……”焦奉真长期得到宠信,被多个皇帝奉为上宾,对她的要求往往予以满足,这在道教发展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直到“正统十四年十二月,给事中林聪等劾南太常寺丞冯必正为妖妇焦奉真之侄,邪佞近身,不由其道,当斥”,才由“吏部覆奏,当如议,遂削职为民”。所以有人评论说:“此女之果仙与否,未可知。然历事四朝,屡祈恩泽,有求必允,此必有深当圣心者。”他还深入分析道,“永乐二十二年,仁宗初即位,仲彝以妄言甥女为谪仙人,降江西南康府照磨矣。何以英宗朝又允仙女之言,用其孙为容台上佐,驯至列卿也?其中必有故。”(《万历野获编》卷27)
中国历史上被皇帝宠信的道姑远不止上述几人。从文字资料看,尚有唐代玄宗时(712——756年在位)的边氏女、德宗时(780——805年在位)的蔡寻真、宪宗时(806——820年在位)的神姑卢媚娘,南宋宁宗时(1195——1224年在位)通籍禁中的婕妤曹氏姊妹等。至于没有留下文字记录而被皇帝见重的,人数恐怕更多。在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年)五月和宋宁宗庆元四年(1198年)五月曾先后规定,“禁皇族及诸命妇、女冠、尼等非时入内”,“禁女冠毋入大内及三宫”(《宋史》卷10“本纪第十”、《续资治通鉴》卷155《宋纪·宁宗》)。然由于这种政令仅治其末而未治其本,很难收到实效,最后只得不了了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