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道教的踪迹
《红楼梦》是时代的产物。曹雪芹所生活时代的各个阶层,民众的思想意识、行动规范以及社会蜕变的种种迹象,在这部著作里都有所反映。红学家张毕来从《红楼梦》深受佛家思想影响的独特视角入手,对清初士大夫的禅悦之风与《红楼梦》的创作做了深刻的条分缕析,撰就了《红楼佛影》这部专门论著。
《红楼梦》中不仅有佛的影子,也有道的踪迹。张毕来在专论红楼佛影时没有把佛道截然分开。贾宝玉是《红楼梦》的中心人物,曹雪芹在描写他出家之前,常常佛道并存。一日夜晚,宝玉独对孤灯,好生无趣,便命四儿剪灯烹茶,看起了庄子的《真华南经》。看到《外篇·胠箧》一则,宝玉“意趣洋洋,趁着酒兴,不禁提笔续曰:
焚花散麝,而闺阁始人含其劝矣;戕宝钗之仙姿,灰黛玉之灵窍,丧减情意,而闺阁之美恶始相类矣。彼含其劝,则无参商之虞矣;戕其仙姿,无恋爱之心矣;灰其灵窍,无才思之情矣。彼钗、玉、花、麝者,皆张其罗而穴其隧,所以迷眩缠陷天下者也。
续毕,掷笔就寝……”(曹雪芹、高鹗著:《红楼梦》)。此时他似有所悟的是道家方面的。不久,薛宝钗过15岁生日,贾母吩咐为她庆贺,于是贾府的一干少男少女陪着老太太热闹。曲终人散,宝玉想起《鲁智深醉闹五台山》中“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一句词,“不禁大哭起来,翻身起来至案,遂提笔立占一偈云:
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曹雪芹、高鹗著:《红楼梦》)
这里的觉悟,却是佛家方面的了。宝玉出家之时,与一僧一道一起飘然而去;抛却俗缘以后,皇上“赏了一个‘文妙真人’的道号”(曹雪芹、高鹗著:《红楼梦》),让人闹不清他究竟是佛是道、是参菩萨还是信天师。
曹雪芹不仅把贾宝玉描写成既信僧又信道的人物,而且把妙玉也视为兼有僧道言行之人。妙玉本是栊翠庵的槛外人。作为尼姑,她自然经常跏趺诵经,然而她竟然也会道家扶乩算命的把戏。她为丢失通灵宝玉的贾宝玉请铁拐李扶乩的事,让人着实觉得她是道家信徒而非佛家弟子。
另外,曹雪芹对癞头和尚与跛脚道人在一起的描写,对一僧一道挟着宝玉不知前往何处的记述……都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僧道联系的紧密程度。
僧道之间尽管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可它们毕竟有着各自的独立性;僧人与道士在一定场合下的同时行动,并不表明他们对对方信条有所认同。这是从道教方面来认识《红楼梦》的出发点和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