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杨敬真的“不翼而飞”

杨敬真的“不翼而飞”

时间:2023-08-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杨敬真的“不翼而飞”杨敬真、马信真、徐湛真、郭修真、夏守真是唐中后期颇引人注目的女道士,其中杨敬真非同寻常的经历相当耐人寻味。杨氏“不翼而飞”的情况很快由村吏报告给了县令李邯,李邯下令吏民远近寻访,终无所获。然而,杨敬真考虑到要照顾风烛残年的公公,征得大仙伯的许可后,没有在蓬莱定居,而是回到了王家。不过,杨敬真与李邯的一段答问表明,凡人得道与否,主要不在是否修炼。

杨敬真的“不翼而飞”

杨敬真、马信真、徐湛真、郭修真、夏守真是唐中后期颇引人注目的女道士,其中杨敬真非同寻常的经历相当耐人寻味。杨敬真原为虢州阌乡县长寿乡天仙村的一个农家女。28岁时嫁给同村的王清为妻。过门之后,杨氏谨守妇道,无声无息地种地做家务。杨氏生性喜静,每有闲暇,总是洒扫静室闭门独处。村中妇女设法引诱她出门,也不为所动。在生了三男一女完成了传宗接代任务后,她于元和十二年(817年)五月十二日对丈夫说:妾神识颇不安,恶闻人言,当于静室宁之。君宜与儿女暂居异室。王清答应了她的要求。杨氏遂沐浴更换新衣,焚香闭户而坐。第二天,家人打开房门探视,但见杨氏所穿衣服置于地上,人已不知去向。杨氏“不翼而飞”的情况很快由村吏报告给了县令李邯,李邯下令吏民远近寻访,终无所获。待其十八日回家后,才道出了事情原委。十二日夜里,有两个彩童捧着放有类似道人衣服的箱子来到杨敬真的住处,请她随同前去。当他们到达华山云台峰时,已有宋州马信真、幽州徐湛真、荆州郭修真、青州夏守真在等候了。五人相聚一处,十分高兴,遂各赋诗一首,以抒超尘脱俗、共登仙界之意。马信真首先吟诵一首五言绝句,诗曰:

几劫澄烦虑,思今身仅成。誓将云外隐,不向世间存。

徐湛真不甘落后,当即接下去吟道:

绰约离尘世,从容上太清。云衣无绽日,鹤架没遥程。

郭修真朗声款款而诵:

华岳无三尺,东瀛仅一杯。入云骑彩凤,歌舞上蓬莱。

夏守真的诗同前三真一样,也充满了道的意蕴与气息:

共作云山侣,俱辞世界尘。静思前日事,抛却几年身。

最后轮到杨敬真表白,也满篇都是出世之想:

人世徒纷扰,其生似梦华。谁言今夕里,俯首视云霞。

各人吟诵完,便有执节者请她们到蓬莱去谒见大仙伯茅君。五人到了蓬莱宫殿,茅君待以上宾,“饮以玉杯,赐以金简凤文之衣、玉华之冠,配置蓬莱华院”。然而,杨敬真考虑到要照顾风烛残年的公公,征得大仙伯的许可后,没有在蓬莱定居,而是回到了王家。

以上记述,充满玄虚,颇难让人信服。不过,杨敬真与李邯的一段答问表明,凡人得道与否,主要不在是否修炼。似乎暗示,只要心诚,即使不加修习,也能得道证仙。这对于一般凡夫俗子无疑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和诱惑力。杨李的答问相当平易通俗,毫无道学气息——“邯问,昔何修习?曰:村妇何以知?但性本虚静,闲则凝神而坐,不复俗虑得入胸中耳。此性也,非学也。又问:要去可否?曰:本无道术,何以能去?云鹤来迎即去,不来亦无术可召。于是遂谢绝其夫服黄冠。”(《古今图书集成》第248卷“神仙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