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六二歲公元六六一年

六二歲公元六六一年

时间:2023-08-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六二歲 公元六六一年  唐高宗龍朔元年(辛酉)譜主事略玄奘六十二歲,在玉華寺主要譯《大般若經》,同時於五月一日譯彌勒《辯中邊論頌》一卷,大乘基筆受。據窺基《述記》的判釋,初三品辯境,次二品辯行,後二品辯果,以中道義貫徹于全論各品。玄奘歸國後,門下如林,義寂爲其弟子是可能的。義褒卒,年五十一。《册府》九六六。

六二歲 公元六六一年  唐高宗龍朔元年(辛酉)

譜主事略

玄奘六十二歲,在玉華寺主要譯《大般若經》,同時於五月一日譯彌勒《辯中邊論頌》一卷,大乘基筆受。《開元録》八。此論據説係彌勒主講,無著記録而成頌,爲法相宗所根據的“一本十支論”中的“離僻處中支”,西藏佛教稱爲慈氏(彌勒)五論之一。本論共一百十三頌,計分辯相、辯障、辯真實、辯修對治、辯修分位、辯得果、辯無上乘七品。據窺基《述記》的判釋,初三品辯境,次二品辯行,後二品辯果,以中道義貫徹于全論各品。所謂“‘辯’者顯了分别異名,‘中’者正善離邊之目,‘邊’者邪惡有失之號,即是明顯邪正論也”。它從瑜伽行宗的教義出發,以“中”與“邊”來論證所分明的“正”、“邪”義理,以“辯”與“論”來顯示它所決擇的教義,故名《辯中邊論》。

五月十日至三十日譯世親《辯中邊論》三卷,大乘基筆受。據《開元録》八,譯于玉華寺嘉壽殿。第二譯,與真諦譯《中邊分别論》同本。案相傳無著記録《辯中邊論頌》傳授其弟世親,命作釋論,即成本論。

六月一日譯世親《唯識論》一卷,大乘基筆受。《開元録》八,第三譯,與後魏菩提流支《楞伽經唯識論》一名《破色心論》、梁真諦譯《大乘唯識論》同本,惟小有異同。據窺基《述記》玄奘校諸梵本,覩先再譯,知其莫閑奥理,義多缺謬,不悟聲明,詞甚繁鄙,非只一條,難具陳述,所以自古通學,閲而靡究云云,故爲之重譯。案本論旨在闡述唯識教義,斥破外道小乘的非難,故名《唯識論》。

七月九日譯小乘《緣起經》一卷,神昉筆受。《開元録》八:“《緣起經》一卷,見《翻經圖》,出《增一阿含》第四十六卷異譯,龍朔元年七月九日,於玉華寺八桂亭譯,沙門神昉筆受。”此爲東晉僧伽提婆譯《增一阿含經》五十一卷本中第四十六卷的異譯。

有關人物與大事

新羅僧元曉與義湘入唐,元曉中途獨返,後從玄奘受業,歸國後首傳法相宗于朝鮮;義湘從登州轉至長安,從終南山止相寺智儼學法,歸國爲海東華嚴初祖。參見《三國遺事》三、四、《東域録》、《宋僧傳》四、《高麗史》十一。又義寂亦同時俱來就學于玄奘之門。案義寂年代事蹟不詳,一説與元曉同時出遊,爲玄奘門人。玄奘歸國後,門下如林,義寂爲其弟子是可能的。據《義天教藏總録》、《東域傳燈目録》,義寂著述頗多,著有《無量壽經疏》、《大乘義林章》等二十餘種。

西域何國沙門僧伽入唐,始至西涼府,次歷江淮,隸名于山陽龍興寺。《宋僧傳》十八。

王名遠進《西域圖記》。《唐會要》七十三、《通鑑》二〇〇。

彦悰撰《大唐京寺録傳》十卷,述佛教靈迹。《内典録》五。

道宣撰《集古今佛道論衡》。案共四卷,前三卷編于本年,後一卷麟德元年在西明寺撰,見《開元録》九。

春,王玄策自印度獲佛頂舍利返抵長安。《珠林》二九、《統記》三九。

義褒卒,年五十一。周永年《吴都法乘》。

長安西華觀道士朝散大夫郭行真造金銅佛像五軀,十一面觀音佛二軀及諸大乘經,遂改宗佛教。《集古今佛道論衡》丁。

六月癸未,以吐火羅、嚈噠、罽賓、波斯、阿達羅支國、解蘇國、骨咄施國、帆延國、石汗那國、護時犍國、怛没國、烏拉喝國、多勒建國、俱蜜國、護蜜多國、久越得犍國十六國爲都督府八,州七十六,縣一百一十,軍府一百二十六,並隸安西都督府。《通鑑》二〇〇。

波斯薩珊王朝末王耶斯提澤德三世之子卑路斯來唐求救,唐朝以鞭長莫及不許,封卑路斯爲左威衛將軍。《册府》九六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