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渴望“成功”,处于青春期的男孩们也一样,只是不同的人对“成功”有不同的理解。对于农民来说,他们渴望的成功就是庄稼丰收;对于工人来说,就是产品顺利出厂;对于科研人员来说,成功就是研发出造福于人类的成果……而在男孩们心中可能是考个好分数、上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但是,在处于做梦年龄的男孩心目中,“成功”往往倒成了恐惧的代名词。其实,又有什么恐惧的呢?只要内心刚正不阿、勇往直前,你就能独当一面。
2006年2月《环球时报》曾经报道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5岁的小男孩叫萨契利,这天,他的妈妈开车带着他和他仅八个月大的弟弟去另外一个地方,然而就在某条公路上,不幸的事情发生了。
当时,他的母亲在车上找手机,但因为一时疏忽,车子一下子失控了,汽车的左侧撞到了树上,车窗全都被撞碎,坐在驾驶座上的妈妈一下子就晕了过去,头上鲜血直流。这时的小萨契利害怕极了,但他还是很快冷静下来,然后爬到车后座,解开弟弟身上的安全带,抱起弟弟从车里爬了出来。
后来,他步行走了将近1千米,敲了3户人家的门,到第三户的时候,有一个叫南希的人给他开了门。当南希打开家门时,她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一个才1米高的小男孩,光着脚,满脸恐惧,手上抱着一个正在哭泣的婴儿,还没等南希反应过来,男孩就冲着她大喊:“我妈妈在公路下面,求您快去救她。”听完男孩的讲述,南希跳上车前去援救。消防人员也随后赶到,男孩的妈妈被送往哥伦比亚医疗中心重症监护室。在昏迷了10天后,她终于睁开眼睛并说话了。
这个故事的确令人震撼,一个5岁的男孩,都有如此大的勇气面对困难,何况我们呢!
良好性格养成方法
要摆脱恐惧心理,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告诉自己“我能行”
生活中,许多男孩常常说“我不行”。而之所以他们会有这样的意识,是因为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自我意识,二是外来意识。关于第二点,其实和很多父母的教育有关系,有些家长自己就总觉得自己的儿子不行。一位男孩说:“我想学游泳,我妈妈说,你不行,你从小体弱,下水会淹着的!我想学炒菜,我妈妈又说,你不行,会烫着手的!我想学骑车,我妈妈说,你不行,会摔着的……不行,不行,我什么时候才能行?”作为男孩的你,必须要在内心反复暗示自己:“我能行!”
一次,在某学校五年级召开的班长竞选大会上,一个小男孩站了起来,他身材矮小,涨红了脸但却很有力地说道:“虽然我并不优秀,学习成绩也不太好,但请大家相信我,给我一个机会,我也想为班级做点事。请投我一票吧!”
这样热烈的请求,有谁会不答应呢?于是,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一致同意这位小男孩担任班长。从掌声中,这位男孩听到了同学们热情的鼓励:“你能行!”当时,他激动得哭了。上任以后,他工作得很出色。
多参加一些活跃的活动
在合理的范围内,积极地鼓励自己去做想做的事情,包括激烈活跃的活动。一个缺少自信的男孩,又怎能激发自身的潜质,成就未来呢?
值得一提的是,攀爬、蹦跳、奔跑乃至一些竞技类的游戏都可以刺激发展你的协调能力。当然,活动中安全必须是第一位的。
从小为自己树立理想和目标
这个目标,必须适合你的兴趣,爱好。凡事要学会自己思考,别什么事都去问父母、老师,相信自己无论做出什么决定,都会为之付出努力。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当今社会更是一个处处充满竞争的社会,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定要血气方刚、敢想敢做,而你首先要做的就是消除内心的恐惧,毫无畏惧,这样自然战无不胜!
知识点链接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是由《人民日报》社主办的一份时事新闻报纸,创刊于1993年1月3日,如今在世界120个国家和地区驻有500多位特派、特约记者,单期发行量超过240万份。刊发的文章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引起国内外媒体广泛关注。同时,《环球时报》也是被海外媒体转载最多的中国媒体之一,所刊文章经常被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编发通稿。此外,美国《洛杉矶时报》《华盛顿邮报》,英国《金融时报》,加拿大《渥太华公民报》《环球邮报》,澳大利亚《澳大利亚人报》,日本《朝日新闻》,韩国《东亚日报》《朝鲜日报》等世界知名报纸也纷纷转载《环球时报》的文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