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向人求助时加上“您”“请”,得到帮助后说声“谢谢”,这是很简单的事,礼貌代表了我们对他人的尊重,同样,对方也会礼貌回应你,给你一份尊重。
礼貌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示尊重与友好的行为规范。礼貌用语则是友好关系的敲门砖。多用礼貌用语有利于人们营造双方相处的融洽气氛,不仅给予了别人尊重,也能表明我们自己的修养。
生活中,很多人都知道要注意很多细节,诸如进门时要先敲门,接电话时要说你好,得到帮助后要说谢谢,接名片要用双手,这些礼貌用语和行为,也许是因为从小就受到此类教育,所以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不能真正体现一个人是否有礼貌。但是有一些礼貌,如果不是出自内心真正的尊重,是不可能做到的,试问:当遇到路边乞讨者,你能否将钱轻放,甚至双手呈上,而不是随便地把钱扔给他?也许你不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妥,也许在你心里乞讨者是没有尊严可言的,正是因为不尊重才会对他们无礼。假想,面对一个你尊重的人,你会这样随便地把钱丢给他吗?
在公交站,一位中年男子向身边的交通协管员问道:“问一下,怎么到马路对面去啊?”协管员没带回头地说:“下回说话带上主语,客气点。”然后顺手一指,“直走,桥下过马路!”男子悻悻然离去,协管员也没好气地冲周围的人抱怨。
这只是一次很简单的问路,却因为问路人不懂得使用基本的礼貌用语而造成了双方的不愉快。其实,这位男同志只须在问路时加上几个简单的词语,比如,“同志您好!请问……”敬称“您”再加上“请”,相信协管员在回答问题时会客气得多。从协管员这方面来说,虽然问路人说话不礼貌,但也不需要动气,更不需要针锋相对。他可以先使用礼貌用语指路,然后再婉转地提醒路人注意礼节。这样的方式对方更容易接受,也比较有成效。
我们对他人的礼貌,不能因为职位、年龄、性别、身份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任何人都是一个独立的、有尊严的个体,尊严无价,对他人的尊重亦是对自己的尊重,人与人之间,只有那不经意,表达一种与私利无关的真诚和善良,才是令人信赖的礼貌。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发生没有注意礼貌用语,而让对方感到不被尊重的事。比如,在公交车上人们经常会询问售票员关于到站或换乘的问题,很多人会习惯性地大喊:“哎,问一下,××站到了吗?”或者:“我到××,应该在哪站下车啊?”尽管司乘人员有服务的职责,但是我们也应该表示对他们的尊重。别小看了“请”“您好”“谢谢”“对不起”这些简单的礼貌用语,如果能恰当使用,既能在主观上感到身心愉快,又能在客观上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两个人到曼哈顿出差,其中一个看到马路对面有个卖报纸的小摊,就想过去买份报纸,让他的朋友等他。接过报纸后,他发现自己没带零钱,只好递过一张10美元的钞票,对卖报纸的小贩说:“找钱吧。”
谁知小贩一听很不乐意,对他说:“先生,我来上班可不是给人找零钱的。”
当然,这人没有买到报纸,只好悻悻地回到了马路对面。
这时,他的朋友安慰道:“不用急,你在这儿等着,我过去试试。”
朋友来到报摊前,递过同样的10美元钞票,对小贩说:“先生,对不起,不知您是不是愿意帮我个忙?我是外地来的,想买份报纸,可是身上没有零钱,您看能不能帮我把这10元钱找开。”
小贩听了他的话,顺手抓起一份报纸,递给他说:“拿去吧,这次不用付钱了,等以后有了零钱,再给我就是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尊重是我们人生中重要的一课。尊重也就是要我们能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而说话有礼貌,就是对别人最好的尊重,这也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只有懂得尊重别人的人,才能真正获得别人的尊重。因此,无论是求人办事,还是日常交往,我们在说话时一定要礼貌先行。因为你满足了对方“被人尊重”的心理,就会使别人对你怀有好感,这样才会有利于我们的日常交往。
俗话说,“言为心声,语为人镜”,如果你说话有礼貌,能让帮忙的人感到高兴,说话没礼貌却会破坏别人的心情。向人求助时加上“您”“请”,得到帮助后说声“谢谢”,这本是很简单的事。礼貌代表了我们对他人的尊重,同样,对方也会礼貌回应你,给你一份尊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