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9月,陈燮中从长春地质学校毕业。根据当时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分配的原则,他是要返回原选送地区哲里木盟,分配到基层地质队去工作的。那个时期的哲里木盟已由内蒙古自治区划归吉林省管辖,是地处偏远的北国边疆经济欠发达地区,而且基层地质队一般都在远离城市的荒郊野外或深山老林。陈燮中不在乎艰苦的条件,他满怀雄心壮志,一心想着为国家的地质事业做贡献,早已抱定了打回哲里木,去基层地质队干一番事业的决心和信心。
做梦也没有想到,毕业分配的最后时刻好运降临到了陈燮中的头上。
由于“文化大革命”中断了正常的教育秩序多年,长春地质学校出现了师资青黄不接的局面。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学校要在应届毕业生中选拔少数品学兼优的学生留校任教,校领导把遴选留校毕业生的目标锁定在了陈燮中的身上。因为他担任过班长和班级的团支书,不仅是勘探机械专业应届毕业生中的佼佼者;而且学习成绩优秀,尤其是他的技能操作和实际工作能力非常突出。因此选拔陈燮中留校既是学校领导的意愿,也是全班同学的众望所归。
服从国家分配,这是陈燮中的天职。没讲任何条件,他愉快地留在长春地质学校当了一名机械加工课程的老师。这个机会不能不说是老天爷给陈燮中的一个恩赐,使他不仅留在了省城,而且还有机会进一步深造和升迁。
虽然陈燮中在长春地质学校工作的时间很短,只有短短的三个多月。但是他干得既顺手又称职,因为他所承担的机械零部件加工课程是他最拿手,也是他引以为自豪的工作,他带领和指导学生们在各种机床上实习,圆满完成了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教学任务。他还积极参与了张俊森老师的教改课题组,与张老师一起编写完成了中等专业学校地质机械类教材《机床和刀具》。他们参照普通中专学校机械类教材的大纲,结合地质机械的特点,详细叙述了一机多用的功能,并介绍了复杂机械零配件的加工等技术,非常实用。该教材先后印了多次,被许多兄弟学校采用,受到欢迎和好评。
正当他甩开膀子准备在长春地质学校好好工作的时候,机遇又一次光临。1976年初吉林省地质矿产局准备选拔一批年轻干部作为局处级领导人员的第二梯队,进行重点培养。经过层层推荐和选拔,陈燮中被局领导班子看中了。1976年2月,他从长春地质学校调入了吉林省地矿局物资供应处,担任设备主管。
去吉林省地质矿产局物资处工作那一年,陈燮中刚满26周岁,正是他朝气蓬勃、风华正茂的人生最佳时期。有机会去省一级的政府机关工作,是那个时候的年轻人求之不得的事情,陈燮中非常热爱和珍惜这一工作。他从机关的一名小科员做起,事事处处虚心地向老干部和同事们学习请教,刻苦地学习业务知识。不管分内分外,办公室里的清洁卫生、杂务事儿、脏活累活他都抢着干,在整个机关大楼里,几乎没有人不知道物资处有这样一位精明能干、非常勤快的浙江小伙子,大家都十分喜欢他。
陈燮中(左)与徐乃东(右)、谭宪秋(中)夫妇欢聚在南开大学(2015年12月)
当时陈燮中分管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机械类物资的分配;二是机械设备大修资金的管理;三是大型设备的报修。他爱岗敬业,对自己分管的工作认真负责,把本职工作做得井井有条,深受领导的赞扬和肯定。
工作中,陈燮中非常用心,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记得到机关工作的第二年,他觉察到全局系统许多单位存在着严重超储地质专用配件的情况,浪费严重。他及时向主管领导进行了汇报,并提出了整改的措施和建议。在杨贵玉总工程师的组织领导下,陈燮中积极参与编写了《吉林省地质矿产局地质专用配件定额手册》,经领导批准后以行业地方法规的形式下达执行。这一举措有效地压缩了全局的专用配件库存量,对于加速全局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益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他们的这一做法得到国家地质矿产部主管领导的肯定,并向全国推广。
陈燮中先后在长春学习、工作了五年多的时间,地处东北中部的这座省会城市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个时期,东北的物资供应还比较匮乏,作为一个远离家乡和父母亲人的单身汉,平时的生活是十分枯燥和艰苦的。有幸的是陈燮中在长春有缘结识了白求恩医科大学外科主任谭毓铨教授,并得到了谭教授一家的厚爱和呵护。
谭毓铨教授是上海人,解放初期从上海医科大学毕业后参加抗美援朝战地医疗队,回国后在长春的第一军医大学任教,后第一军医大学划归地方,改名为吉林医科大学。谭教授学术精湛,医术高明,是当时吉林省有名的外科专家“一把刀”。谭教授的女婿徐乃东是1969年6月与陈燮中一起从浙江慈溪支边到内蒙古边疆农场的知识青年战友。1973年9月徐乃东考入吉林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放射专业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1978年吉林医科大学更名为白求恩医科大学,2000年并入吉林大学,现在是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徐乃东在那里从事医学影像工作数十年,现在已经是当地一名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
那些年,陈燮中是谭家的常客。谭教授夫妇和他们的女儿谭宪秋、女婿徐乃东从政治思想和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都给予了热情的关心和照顾。尤其是谭教授和蔼可亲,对他呵护有加,使陈燮中感到十分温暖。正是他们的陪伴和无微不至的帮助,使陈燮中克服孤独和寂寞,度过了在长春的难忘岁月,茁壮地成长起来。
每当说到这一段经历,陈燮中至今还满怀着感恩之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