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呈现出一系列新常态,所谓“新常态”就是指由过去的状态向一种新的相对稳定的常态的转变,是一个全面、持久、深刻变化的时期,是一个优化、调整、转型、升级并行的过程。
“新常态”是我国新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标志。改革开放30年以来低成本扩张为主线的高速增长模式现在已无以为继,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也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个常态化状况。
随着国家经济形势发展出现这一“新常态”,近年来陈燮中经常在思考这样两个问题:
第一,自己的企业转型升级的目标是什么?
第二,应该如何转型升级?
通过认真回顾自主创业所走过的历程,陈燮中认识到,过去我们的企业是以做大为追求的基本目标,而“新常态”下我们企业应当以做强为根本宗旨。也就是说,要大力转变增长方式,从过去简单粗放的外延式发展模式转变为精雕细琢的内涵式发展模式。同时必须加大科技投入,掌握核心科技,把产品做精做细,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竞争能力,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只有这样,我们企业才能与时俱进,长盛不衰。
对如何转型升级这个问题,他觉得任何一个企业的转型升级都必须要在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当中准确地找到平衡点。这其中要考虑到既有政策大环境的影响,也有企业自身因素的制约;既有科学技术水平、行业整体能力的影响,也有企业自身优势和管理者能力素质的制约。因此,转型升级不仅要看得远,更要看得准、走得稳,走出更高的质量和效益,这才是企业真正意义上的转型升级。
结合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陈燮中果断地做出出售重资产——实体企业,向轻资产——金融服务和金融投资企业转型的决定。除保留中地实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外,他陆续注销了2008年以前创建的其他所有公司。
陈燮中之所以如此选择企业转型升级的方向,是考量并注意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他热烈响应、积极贯彻党和国家正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新常态”,倡导企业转型升级的方针政策。
二是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企业现在所处的这个行业、从事的这个产业的未来空间和潜力,继续单纯地做商业贸易或办厂搞实体经济碰到了许多很难逾越的困难,企业发展遇到瓶颈。对他来说企业转型升级的任务非常紧迫。
三是考虑到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精力和体能都在衰退,已经不再适应搞实体企业,需要努力为自己探索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陈燮中觉得,转型升级工作不仅需要从机制上注入更多的新鲜活力,从根本上来讲,还需要企业本身有一副充满激情与活力的肌体,练就一身能够激发自身活力与潜能的“好身板”。通过机制、体制的创新带动公司经营管控、生产运营、管理和技术、文化塑造等方面的创新,最大程度上释放组织活力和个人活力,为公司转型升级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连绵不绝的动力。
在迎接企业转型升级的挑战中,陈燮中选择了继续学习深造。2010年9月至2012年8月,年过六旬的陈燮中去复旦大学攻读高级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EMBA)。紧接着他又一鼓作气,于2012年9月至2016年11月去香港城市大学攻读高级金融管理博士研究生(DBA),2016年11月22日,以六十六岁的高龄获得香港城市大学的博士学位。
陈燮中不仅有一流的智商,还有超群的情商。他攻读EMBA和DBA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而更主要的是为了企业转型升级而“充电”,为了事业的创新发展而结交更多的朋友,编织更大的资源网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