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生活中的美好如果能分享给别人,自己也能收获到更多快乐;生活中的痛苦如果可以与人分担,那么痛苦也会减少一半。分享是一种美德,是人与人之间互助互爱、惺惺相惜、休戚与共的和谐关系。如果每个人都愿意与别人分享快乐,替别人承担痛苦,我们的生活该是多么美好的景象啊!
分享是一种智慧、一种豁达,更是一种心容天下的境界。分享不在于多少,哪怕只是一个幽默的笑话,一篇励志的文章,一首动听的乐曲,又或是一段永生难忘的经历,只要是我们所拥有的,都可以拿出来与他人共赏。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不愿意分享的人,只能在只身独影中孤芳自赏,只能在形影相吊中苦苦支撑。没有分享的美好,有谁能为你喝彩?没有分担的痛苦,又有谁能聆听你的倾诉?
布鲁斯是一位美国博士,长期在中国工作生活。文化上的差异,加上他性格非常孤僻,无论开心的,还是不开心的,他都不习惯与其他人分享。
在公司,除了工作上的交往,他和其他同事都没有什么私交,公司举办的聚会,他也从来不参加。有些时候,为了增加员工的福利,公司给员工们发一些免费影票、游乐场套票或是购物券。他由于不太适应嘈杂环境,平时很少出门,宁愿让那些代金券过期作废,也不愿意赠送给他人。
有一次,他母亲来中国探望他,在途中突发心脏病。由于身边没有其他的亲人可以照顾,他给母亲请了一位护工。尽管如此,他每天晚上仍然要到医院里去守夜,白天还要强打起精神到公司去上班。如此坚持了一个多月,他体力不支,也病倒了。
公司领导闻讯赶来,一个劲地埋怨他:“家里出了这种事为什么不早说,公司给你放几天假,好好休息一下,至于把自己累垮吗?”
同事们也都纷纷过来探望他,还不住地叮嘱他:“凡事不要总是自己扛。家里出了事就和大家说一声,谁不能伸手帮一把啊?何必要把自己搞成这样啊?”
听了大家的话,病床上的他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温暖。他深刻地感到,生活之所以过得如此不堪,其实都是他自己做错了。
如果能把那些代金券赠送给其他需要的人,不仅自己能继续过着安静的生活,也能给别人增加很多快乐,这种对自己毫无损失而又能获得双赢的结果,为什么不可以呢?
如果能把母亲生病的事早一些告诉他人,或许就能得到其他人的各种帮助,哪怕不能替他到医院照顾病人,至少也能在精神上为他分忧,这样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生活在复杂万千的世界里,我们都不可能成为世界中心,也不可能作为绝对孤单的个体而存在,我们和其他人总是要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好好地生活下去。即使再狭隘和霸道,你也不可能独占所有丰美的果实;即使你浑身是铁,也注定打不了几根钉。
我们要学会与他人分享,与他人共处。分享自己的快乐与忧愁,分享自己的成功与失败。分享是一副美好和谐的画卷,是一次同甘共苦的欢腾。
现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面对年轻人讲话时,不止一次讲到过“桃子”的故事:
在他很小时,有一次,父亲问他以及两位哥哥一个问题:如果有两筐容易腐烂的桃子,该怎么吃才能使容易腐烂的桃子不浪费掉一个呢?
哥哥回答道:“先吃熟透的桃子,熟透的桃子最容易腐烂。”
父亲摇摇头,说:“熟透的桃子吃完以后,其他桃子也要开始腐烂了。”
另一个哥哥说:“那就先吃刚熟的桃子,刚熟的桃子最好吃。”
父亲又摇摇头,说:“如果那样的话,熟透的桃子就都得扔掉了。”
潘基文自信地说:“我会把这些桃子分给邻居一起吃,这样桃子就不会被浪费掉了。”父亲十分满意地点点头。
他后来之所以能够担任联合国秘书长,为全世界共荣与和平的事业做出巨大贡献,与他乐于分享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据说,有几个中国青年受到这个故事的启示,还创立了一个线上分享平台,鼓励人们把自己多余的东西拿出来和其他人分享。
分享意味着人与人之间不再有界限,心与心之间不再有隔阂。彼此坦诚以待,真挚地交流。学会分享,让快乐无限地传递,让生活中美好的种子更多地播撒、更多地收获。
【让坏情绪不再纠缠你】
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森说:“好咖啡要和朋友一起品尝,好机会也要和朋友一起分享;我们必须与其他生命共同分享我们的地球。”分享就意味着收获,分担也意味着索取。分享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品格,是“宽可容人,厚可载物”的胸怀,是彼此一同走向幸福与繁荣的相依相伴、相知相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