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三国演义》中的取胜奥秘,你知道吗?

《三国演义》中的取胜奥秘,你知道吗?

时间:2023-08-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诡道”——保密与伪装孙子说:“兵者,诡道也。”在这种谋略的对抗活动中,能够保持谋略“诡”性的一方,将会为自己在胜利的天平上增加一块沉重的砝码。保持谋略“诡”性的要旨有二:一方面要“密其谋”。从朴素辩证法的角度论述了“伪其谋”的一般原则。将帅的计谋泄露出去,军队就会丧失有利态势,敌人侦察到我方的情况,祸患就不能制止,不义之财流入军营,坏人就会结党营私。

2.“诡道”——保密与伪装

孙子说:“兵者,诡道也。”其实一切谋略都可以称得上是“诡道”。谋略是一种双边甚至多边的对抗活动。己谋人,人亦谋己。在这种谋略的对抗活动中,能够保持谋略“诡”性的一方,将会为自己在胜利的天平上增加一块沉重的砝码。

保持谋略“诡”性的要旨有二:

一方面要“密其谋”。所谓:“将谋泄,则军无势”,“谋见则穷,形见则制”,“谋未发而闻于外,则危”等等,都强调了保守秘密的重要性。有的谋略家还对保密应达到的程度作了详细规定:“一人之事,不泄于二人,明日所行,不泄于今日”,甚至规定连日常的言谈举止,容貌神情、梦寐呓语中,都不得泄露秘密。

另一方面,则要“伪其谋”,即运用各种手段,对自己的内部情况、意图、行动计划,乃至谋略实施步骤,加以伪装,以迷惑对方,调动对方,使对方作出错误的判断,采取错误的行动。老子所说的“将欲去之,必姑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从朴素辩证法的角度论述了“伪其谋”的一般原则。孙子则把“伪其谋”的常用手段概括为“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等十三种。这些方法或手段,不仅在历史上,而且在现实中仍然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去之,必姑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

《老子·三十六章》

注:①歙:音希,收敛。②固:同“姑”,暂且。

译:想要收敛它,必须暂且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须暂且加强它;想要废弃它,必须暂且支持它,想要夺取它,必须暂且给予它。

夫无谋人之心,而令人疑之,殆;有谋人之心,而令人知之,拙;谋未发而闻于外,则危。

《战国策·苏秦死其弟苏代欲继之》

译:没有谋算人的心意,却让人怀疑自己有,这是危险的;有谋算人的心意,却被人知道了,这是笨拙的,谋略还未实施,便已泄露出去,这是极其危险的。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孙子·始计》

译:用兵打仗是一种诡诈的行动。所以,能攻而假装不能攻,要打而假装不去打;准备在近处行动却假装要在远处行动,准备在远处行动,却假装要在近处行动;用舍弃小利来引诱贪利的敌人;对于处于混乱状态的敌人要乘机战胜它;对于力量充实的敌人,要防备它;对于强大的敌人,要避开它;对于易怒的敌人,要挑动它发怒;对于谨慎小心的敌人,要设法使它狂妄自大;对于休整的敌人,要设法疲劳它;对于内部和睦的敌人,要设法离间它。要在敌人无准备的状态下实施攻击,要在敌人意料不到的时候采取行动。这些都是军事家取胜的奥秘,这些奥秘是不可以事先泄露出去的。

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本待之。

《孙子·兵势》

注:①形之:故意把自己的情形暴露给敌方。即以假象迷惑敌人。②予之:给予敌人。指以小利引诱敌人。③本:根本。指周密备战。

译:善于调动敌人的统帅,往往以假象迷惑敌人,使其跟着自己的指挥棒转;投敌所好,引诱敌人来取。用小利去调动敌人,自己则认真备战,准备迎敌。

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困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

《孙子·虚实》

注:①趋:指兵力指向之地。②微乎:微妙啊。③无形:不露痕迹。④司命:主宰。

译:出动部队要指向敌人无法救援的地方,攻击要对准敌人意料不到的方向。部队行军千里而不困顿,是因为所过之处没有敌军。能顺利攻占某个地区,是因为兵锋所向为敌人不注意防守的地方。防守十分牢固,是因为对于敌人的进攻有了充分的准备。因此,善于进攻的,能使敌人无法预料应该如何防守;善于防守的,能使敌人无法找到攻击目标。微妙啊,微妙!微妙得让人看不出一点踪迹。神奇啊,神奇!神奇得让人看不到真实的动静,这样才能主宰敌人的命运。

为兵之事在顺详敌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是谓巧能成事。

《孙子·九地》

注:①顺详:摸清。②并敌一向:集中兵力,攻击某一点上的孤立之敌。

译:用兵作战,在于摸清敌人的意图,集中兵力,攻击某一点上的孤立之敌。奔袭千里,杀其将军,这就叫用巧妙的方法取得成功。

将谋欲密、士众欲一,攻敌欲疾。将谋密,则奸心闭,士众一,则军心结。攻敌疾,则备不及设。军有此三者,则计不夺。将谋泄,则军无势,外窥内,则祸不制,财入营,则众奸会。将有此三者,军心败。

《黄石公三略·上略》

注:①士众欲一:指士卒的思想统一,团结如同一个整体。②不夺:不被破坏。

译:将帅的计谋要秘密,士卒要团结一致,进攻敌人要迅速。将帅的计谋秘密,奸细就无法探明真相,士卒团结一致,部队就会众志成城,进攻迅速,敌人就来不及防备。军队做到了这三条,计划就不会被破坏。将帅的计谋泄露出去,军队就会丧失有利态势,敌人侦察到我方的情况,祸患就不能制止,不义之财流入军营,坏人就会结党营私。将帅不能防止这三种情况发生,军心就会涣散溃败。

闻则议,见则图,知则困,辨则危。故善战者,不待张军。善除患者,理于未生,胜敌者,胜于无形。上战无与战。故争胜于白刃之前者,非良将也。设备于已失之后者,非上圣也。智与众同,非国师也。技与众同,非国工也。事莫大于必克,用莫大于玄默,动莫大于不意,谋莫大于不识。

《六韬·军势》

注:①理:治理。②克:完成。指获得胜利。③玄默:指保守秘密。玄:虚幻不定,默:静默而不露踪迹。④不意:意料之外。

译:敌人听到了我方的情况,一定会议论我们的行动,看清了我方的意图,就会采取相应的对策,知道了我方的计划,我方就会陷入困境,弄清了我方的虚实,我们就危险了。所以,善于用兵的人,不等敌人摆开阵势就发动进攻;善于消除隐患的,总是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善于打胜仗的人,无形中就获得了胜利。最好的战斗结果,是不与敌人交战便能取胜。所以,通过白刃格斗而取得胜利的人不能称之为良将,失败之后再作预备的人不能算有大智慧,智谋与众人相同,不能叫作国师,技艺与一般人无异,不可称之为一国之良工。在军事上没有比战胜敌人更重要的事情,用兵,没有比保守秘密更重要的事情,行动的关键在于出其不意,谋略的成功,关键在于不让敌人知道。

所贵道者,贵其无形也。无形,则不可制迫也,不可度量也,不可巧诈也,不可规虑也。智见者人为之谋,形见者人为之功,众见者人为之伏,器见者人为之备。动作周还,倨句诎伸,可巧诈者,皆非善者也。善者之动也,神出而鬼行,星耀而玄逐,进退诎伸,不见朕’……

《淮南子·兵略训》

注:①贵:珍贵。②伏:设下埋伏。③动作周还:举动周旋。动作,指举动,周还:运转,同“周旋”。④倨句诎伸:直曲不定。倨句,直曲。⑤玄逐:当为玄运,即天运。⑥朕img120:音银,即联垠,指形体。

译:值得珍贵的是道,以它的无形为贵。无形的东西是不能制服迫近的,是不能度量的,是不能以机巧诈伪对待它的,是不能按照常规来思考的。计谋显现出来的,人们会谋划对付;形象显现出来的,人们会采取行动;人多势众而显现出来的,人们就会因此而设下陷阱;器械被人看到的,人们便为此早做防备。举动周旋,直曲不定,能够成为机巧诈伪的,都不是好的战争行动。好的战争行动,像神灵一样出现,像鬼魂一样行动,像星星一样闪耀,而围绕天体运行;前进后退,隐蔽出击,不见影迹……

故用兵之道,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刚,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强,为之以歙而应之以张,将欲西而示东,先忤而后合,前冥而后明,若鬼之无迹,若水之无创。故所乡非所之也,所见非所谋也,举措动静,莫能识也,若雷之击,不可为备。

《淮南子·兵略训》

注:①歙:音西,收敛。意指收缩防守。②忤:背离。③举措动静:举止措施,前进停止。

译:因此用兵的方法,把柔和显示给敌人,而用刚强来迎击他们;把弱小出示给对方,而用强大作为凭借;表面上收缩防守,实际上发动攻击。将要往西而先向东,先要背离而后才会合。前面昏暗而后面随之光明;像鬼魂没有痕迹,像水一样伤物于无痕。因此所指向的地方不是所要到达的地方,所见到的也不是所要图谋的。举止措施,前进停止,没有人能够知道它。像迅雷出击,不能够为它准备。

一人之事,不泄于二人;明日所行,不泄于今日。细而推之,慎不间发。秘于事会,恐泄于语言,秘于语言,恐泄于容貌;秘于容貌,恐泄于神情,秘于神情,恐泄于梦寐。有形而隐其端,有用而绝其口。然可言者,亦不妨先露以示信,推诚有素,不秘所以为秘地也。

(清)揭暄:《兵法百言上·智篇》

译:应当一个人知道的事情,不泄露给第二个人,应当明天干的事情,不在今天暴露出去。详细而周密的策划,审慎行事不为敌方间谍所察觉。秘密中干下的事情,当心从言谈中泄露出去;言谈中没有暴露的秘密,当心从容貌中泄露出去;容貌中没有暴露的秘密,当心从神态表情中泄露出去,神态表情中没有泄露的秘密,当心从梦呓中泄露出去。力量部署要秘密,不要在公开场合谈论行动计划。不过,可以让他人知道的事情不妨故意透露出去,以取信于人。平常在普通事情上显实自己的诚实,这种不保守秘密的方法其实是保守秘密的好方法。

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三十六计·假痴不癫》

注:①静:表面上沉寂。指暗中策划。②屯:屯积。指蓄而待发。

译:宁可假装不知道,不采取行动,不可冒充聪明而轻举妄动,暗中策划而不暴露关键情况,就像雷电在浓云中积聚力量,蓄势待发一样。

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三十六计·空城计》

注:①虚之:指向敌方故意显示不加防守的样子。②刚柔之际:指敌强我弱的危急关头。

译:力量空虚时特意向敌方显示出不加防守的样子,使多疑的敌人更加产生疑虑,在敌强我弱的危急关头,这种出奇制胜的方法就显得更加奇妙。

昌他亡西周,之东周,尽输西周之情于东周。东周大喜,西周大怒。冯且曰:“臣能杀之。”君予金三十斤。冯且使人操金与书,间遗昌他书曰:“告昌他,事可成,勉成之,不可成,亟亡来亡来。事久且泄,自令身死。”因使人告东周之侯,曰:“今夕有奸人当入者矣。”侯得而献东周,东周立杀昌他。

《战国策·昌他亡西周》

注:①亡:因为犯了罪逃离国家。②输:告诉。③间遗昌他书:写一封反间信给昌他。④亟:急。⑤事久且泄,自令身死:事泄露了就会被处死,你若泄露了,而不马上回来,是自取死亡。⑥得:得到人与信。

译:昌他因为犯了罪,就从西周出逃到了东周,把西周的秘密都告诉了东周。东周国君非常高兴,而西周国君则非常气愤。冯且对西周国君说:“我可以把他杀掉。”西周的国君就把三十斤金子交给冯且(作为费用)。冯且派人带着金子和一封反间信给间谍。信中写道:“告诉昌他,若事情可以成功,就努力完成它,如果不能完成,就快点从东周逃回来。时间呆得太长了,事情就会暴露,若暴露了,还不回来,就是自己找死路了。”冯且又派人告诉东周负责侦察的官员,说:“今天晚上有狡诈之人会潜入东周。”东周官员根据这个情报抓获了间谍并从他身上搜到了那封信,把他献给了东周国君,东周国君马上就杀了昌他。

(昌他因为“尽输西周之情于东周”而终为西周君臣运用反间计而除掉。由此例可见古代谋略家对于“密其谋”是何等重视。)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因问以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

《韩非子·说难》

译:从前郑武公准备征伐胡国,却事先将自己的女儿嫁给胡国国君以使其精神愉快,随后诏问群臣:“我准备出征,谁可以成为讨伐的对象?”大夫关其思回答说:“可以讨伐胡国。”郑武公愤怒地杀掉了关其思,说:“胡国是我们的兄弟之国,你却说要攻伐它,这是什么道理?”胡国国君听到了这件事认为郑武公对自己非常亲近,于是不再防备郑国。郑国军队突袭胡国一举占领了它。

兵贵谋之不测也,形之隐匿也。出其不意,不可以设备也。谋见则穷,形见则制。

《淮南子·兵略训》

注:①形:部队的兵力部署,行动等。②见:同“现”。

译:作战讲究计谋不为敌方所预测,部队的行动隐蔽、秘密。攻击敌人意料不到的地方,敌人就无法防备。计谋暴露,处境就困顿,行动被察觉就会受敌方制约。

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即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之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陕,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

(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注:①三晋:本泛指韩、赵、魏,这里侧重指魏军。②趣:音去,趋向,追逐。蹶:音绝,跌倒,挫折。③马陵:魏地,在今河北省大名东南。④陕:即“狭”。⑤钻火烛之:即钻木取火来照看树上的字。烛,照亮。⑥竖子:小子。对人的蔑称。

译:魏国与赵国联合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告急求援。齐国派田忌将兵前往,直奔大梁。魏军将领庞涓听到这个消息,率兵离开韩国赶回,这时齐军已经穿过魏国的边界向西挺进。孙子对田忌说:“他们魏军向来勇猛剽悍而轻视齐军,我齐军向来被说成是怯懦的,会打仗的人要顺着这种情势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来利用引导。《兵法》说,日夜兼程行军百里去追逐胜利的,会因兵员掉队的人数多而使上将受挫,急行军五十里以外去追逐胜利的兵员,到达的只有半数。我们进入魏国先垒十万灶,到明天只垒五万灶,后天就只垒三万灶。”庞涓尾追齐军三天后,非常高兴,说道:“我本来就知道齐军胆怯,到了我国境内才三天,逃亡的士兵就已超过了半数。”于是甩掉步兵,带领轻兵锐骑日夜兼程地追赶。孙子计算魏军的行程,天黑时应该到达马陵,马陵道路狭窄,两旁地势多险阻,可以埋伏部队,于是令人剥去一棵大树的树皮,在剥了皮的树身上写道:“庞涓死在这棵树下。”随即又命令齐军中万名善射的弓弩手,埋伏在道路的两边,相互约好:“天黑时看见点燃的火光就一起射击。”庞涓在天黑时果然率兵到了剥了皮的大树下,看见这树上有字迹,就点火来照看树上的字,但还没来得及读完,齐军已万箭齐发,魏军乱作一团,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于是抽刀自杀,临死时喊道:“终于成就了这小子的名声!”齐军因而乘胜大败魏军,俘虏了魏太子申,得胜而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