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宁可损失利益,决不弃“信”

宁可损失利益,决不弃“信”

时间:2023-08-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宁可损失利益,决不弃“信”胡雪岩认为“做人总要讲宗旨,要讲信用”,他这里说的宗旨和信用的含义是一样的。并且胡雪岩在自己的丝业将要倒闭之时,仍然十分地讲信义,宁可自己损失利益,也不抛弃做人讲信用的原则。表现了胡雪岩不为利益所诱惑,以信用为重的良好的商业道德。

宁可损失利益,决不弃“信”

胡雪岩认为“做人总要讲宗旨,要讲信用”,他这里说的宗旨和信用的含义是一样的。做人要有信义,这就是宗旨,用到商场上,也就是要讲“信用”。胡雪岩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并且胡雪岩在自己的丝业将要倒闭之时,仍然十分地讲信义,宁可自己损失利益,也不抛弃做人讲信用的原则。

一代豪商胡雪岩的最后倒闭,与他坚守诚信,宁可自己损失,维护蚕农利益,不甘做外商洋行的附庸,始终坚持与洋人“斗法”有很大关系。在胡雪岩的生意达到巅峰状态时,他的生丝生意专营出口,几乎垄断了晚清时期的国际贸易市场。1882年,胡雪岩为了最大限度地垄断蚕丝行业,垫付资本两千余万两,套购生丝一万四千包,使洋人“欲买一斤一两而莫得”。洋商与洋行为了控制中国蚕丝业,联合起来报复胡雪岩的招术很凶狠。他们已经看出在上海市面开始萧条的情况下,胡雪岩用于收购蚕丝垫付资本太多,必将导致资金周转不灵,而胡雪岩此时要应付的方面又太多,比如要按约定偿还外国银行的贷款,要为左宗棠购置军火等。因此洋人们冲着胡雪岩发誓“今年不贩生丝出口”,紧接着向胡雪岩催收贷款,使胡雪岩一下子陷入危机之中。

胡雪岩此时直接导致生意运作的危机有两个原因。第一,古应春投资做房地产损失惨重。古应春投下去的资本达五十万两银子,其中三十五万是从阜康借贷的。这一情况胡雪岩事先并不知道,由于上海市面趋于萧条,阜康银根随之紧缩,胡雪岩在上海钱庄的大伙宓本常也不顾胡雪岩与古应春的情分,落井下石,逼古应春偿还在阜康的借款。胡雪岩得知这一情况后,以他性格和为人,必然要想方设法帮助古应春。但阜康也确实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第二,由胡雪岩出面为朝廷筹集粮饷借贷的汇丰洋行的贷款,第一期五十万两本银的还款限期已近。依照当时与洋行签的合同,还款来源是各省外交上海道衙门代收的协饷,数目不够由阜康代垫。但银根如此紧张,代垫这笔贷款几乎没有可能,而上海道邵小春与胡雪岩为敌,从中作梗,又借故将各省协饷拖延不给。这样一来,胡雪岩的资金危机也就显得更加严重了。

不过胡雪岩此时也还有一条路可以进行自救,他可以向上海地区已有的三家新式机器丝厂出售蚕茧。当时外国新式机器缫丝已经传人中国。浙江、江苏一带出现了好几家机器缫丝厂。机器缫丝技术的引进对于以用传统手工缫丝的养蚕做丝人家冲击很大,一经推广,江南地区必将有大批以做丝为生的人家破产。经过十数年的苦心经营,此时的胡雪岩实际上已经是丝业的老大,为了抵制机器缫丝,维护江南蚕农利益,这几年他大量收购蚕茧,以切断机器缫丝的原料来源。由于他大规模的囤积蚕茧,已经使上海地区三家机器缫丝厂由于没有原料,面临停产倒闭。商人图利,胡雪岩的蚕茧囤积居奇,这个时候如果答应蚕丝出手给缫丝厂,自然可以卖出一个相当好的价钱,可以部分解决眼前的资金危机。而且,机器缫丝厂出丝快,质量好,向洋商找买主也容易。如此看来,出售蚕茧给缫丝厂,还可以带动生丝生意。事实上,此时胡雪岩的生意伙伴、好朋友古应春、宓本常为胡雪岩利益着想,劝胡雪岩考虑出售蚕茧,但胡雪岩就是不愿意出售蚕茧。他这样做当然并不是不知道此时出现危机对于他意味着什么,也并不是不知道机器缫丝质量和产量确实都优于土法缫丝。他这样做最根本的原因,是为了讲诚信,不违自己的诺言,是在于他作为丝业领头人物,曾与那些丝户达成过协议,由他到蚕农手中收购蚕茧,交由丝户缫丝,丝户则必须将生丝交由他来经营。由此既抵制了丝厂来抢做丝人家的饭碗,保护了蚕农的利益,他自己也有了稳定的货源可以控制洋庄市场。既然自己说了话,就要说一句算一句,就要守信用。既使在自己陷入困境之时,要损失经济利益时,也不能做这种背信弃义之事。否则,那些丝人将因为自己的不守信用而受到损失。胡雪岩当时讲的那段话就是:“做人总要讲宗旨,要讲信用,说一句算一句,我答应过的,不准新式缫丝厂来抢乡下养茧做丝人家的饭碗,我不能卖茧子给他们。”表现了胡雪岩不为利益所诱惑,以信用为重的良好的商业道德。

说实话,胡雪岩视信用为商人的生命,不想在任何情况下失去信用。今天看来,胡雪岩抵制机器缫丝自然有一种有违历史发展趋向之嫌,而且洋人还有背后洋人政府的大力支持,因此难免落败。但胡雪岩在自己遭受经济损失资金紧张,生意难以为继的情况下仍不肯背信弃义,这种精神的确让人敬佩,也是我们今天应该向胡雪岩学习的地方。

许多事实可以证明:历史上做事讲信用的人大凡能成大业,而不讲信用的人,即使一时侥幸做成了大业,也会最终败得一塌糊涂,失信于人。失信于大事固然会引起大问题,失信于小事也可能一样引起大问题。有些人不信守诚信,拿失信不当一回事,因而说过的话不算数,约定了人不践约,甚至把大事当作玩笑来开。这种人头脑中没有诚信的概念,随便胡说,随意而行,当然得不到人们的信任。如果是一方之长或一国元首,不讲信用,问题就更大了,因其说话不算数,凡事无遵循的标准,使下级晕头转向,无所适从,疑惑不解,由于疑惑而上下级之间不信任,不信任极易产生怨恨,到了这个地步,一定会出麻烦。

可见,讲究信义可以成就一个君王,不讲信义可以毁掉一个国家!信义于人于国都非常重要,绝不可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