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瓜农和他的中型大棚西瓜

瓜农和他的中型大棚西瓜

时间:2023-08-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瓜农和他的8424中型大棚西瓜文/朱 丽创业者档案叶贤华,男,出生于1972年10月。全村有13个村民小组,共976户村民,总人口2522人,共有党员47名,村民代表35名,在编干部6名。目前该村只有叶贤华种植西瓜。虽然没有大规模的广告,但村民都知道,这是“西瓜大王”的大棚,里面种的正是香脆可口的8424中型大棚西瓜。

瓜农和他的8424中型大棚西瓜

文/朱 丽

img43

创业者档案

叶贤华,男,出生于1972年10月。小学学历,曾经做过鞋底,经过商,后来南下广东学种西瓜,学成归来自己创业——种植8424中型大棚西瓜。在老家浙江台州有一亩多地,家中有三兄弟,叶贤华排行老二,哥哥弟弟都经商。家里五口人,老父亲、妻子、一儿一女,目前都在浙江省绍兴县齐贤镇八字桥村。

所在地情况

浙江省绍兴县齐贤镇八字桥村位于齐贤镇东北部,与马鞍镇毗邻,有杭甬高速公路、柯海公路、齐马公路穿村而过;与县城柯桥相距8公里;地域面积1.5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60亩,其中水田1370亩,开发区预征740亩。全村有13个村民小组,共976户村民,总人口2522人,共有党员47名,村民代表35名,在编干部6名。集体资产540万元,2007年村级集体可支配收入88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1031元。有私营企业、家庭工业户46家。先后被县级部门授予“县级先进党组织”、“新农村建设先进村”、“绿色生态村”、“环境优美村”、“县级文化村”等荣誉称号。

创业项目

8424中型大棚西瓜

创业感言

我有信心,就算一时亏掉,我也不会放弃,要始终相信自己。

创业故事

浙江省绍兴县齐贤镇八字桥村,地处宁绍平原西部,地势平坦,河网密布,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既无洪水之忧,又无干旱之患,可谓风水宝地。又有杭甬高速公路、柯海公路、齐马公路穿村而过,交通通达性好,对外交流便利。由于毗邻中国轻纺城——柯桥,该村的村民大部分从事与纺织有关的第二产业,农田闲置较多,种植业已不再是主打产业;再者,国家的土地流转政策允许土地出租。这一切,都被一个有多年西瓜种植经验的名叫叶贤华的台州人调查清楚了。天时地利都已具备,叶贤华满怀信心地来到绍兴。

目前该村只有叶贤华种植西瓜。下了齐马公路,放眼望去,一个个白色的塑料大棚整齐地矗立在田间。虽然没有大规模的广告,但村民都知道,这是“西瓜大王”的大棚,里面种的正是香脆可口的8424中型大棚西瓜。为了探究他的创业心路历程,在朋友的陪同下,笔者于2011年1月29日拜访了他,在访谈的基础上,探究了“西瓜大王”的创业之路。

山里小伙求致富 放弃经商学种瓜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由于家里经济条件有限,出生在浙江台州一个小山村的叶贤华读完小学就辍学了。三兄弟中,他排行老二,哥哥在外头做卖布生意,弟弟还在上学,家里劳动力只有父母两个,所以开始几年叶贤华就在家里帮父母干农活。后来跟着村里的一位师傅学做鞋底,勉强维持生计。但叶贤华从小就不甘平庸,读书时成绩就很好,他说,“别人能做到的我也一定也能做到,并且要做得更出色”。所以,做鞋底只是缓兵之计,另一方面他也在考虑自己的出路,设计自己的未来。童年的苦难,有时真的是一笔财富,它激发了叶贤华致富的理想。他常常会去一些中年人多的地方,听听那些见多识广的人的想法、建议,回来再思考到底哪条路适合自己。

时间在指缝中溜走,转眼间,弟弟也能干农活了。叶贤华也从一个稚气的小学毕业生成长为一个能干的小伙。或许是受到哥哥早年只身一人出去闯荡的影响,他也决定要走出山村,先跟哥哥一起做生意,积累社会经验。都说商场如战场,一点也没错。开始,叶贤华只是在温州帮着哥哥做小本生意,但已经感受到了商场的腥风血雨。但是凭借自己的聪明能干,大方爽快,叶贤华也赚了点钱,但是他认为最重要的,是他结交了一批朋友,这些朋友在他以后的创业中给了他很多帮助。

难道真的要经商吗?叶贤华很认真地考虑过这个问题。那几年,市场情况很不稳定,哥哥也亏了不少。那段时间叶贤华也很矛盾。以他独立的性格,很想做一件可以由自己做主的事情,而不是听别人的指挥。究竟是什么呢?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叶贤华听说村里有人在广东种西瓜,由于规模扩大,要找一个在田间协助管理的人。叶贤华似乎看到了新的希望,也看到了自己的方向。他想,台州虽说是中国著名的水果之乡,但在当时,大规模的水果种植还没兴起,而且台州的自然条件也适合大规模种植,这或许是一个大好机会——回来自己创业种西瓜。想要脱贫致富,不努力不学习怎么能行?村里人考虑到叶贤华是农家人,平时干活很卖力,是个好小伙,所以当叶贤华主动要求时,那人很快同意了。叶贤华和家人商量了一下,收拾行李,踌躇满志地南下种西瓜去了。

广东的日子是枯燥而乏味的。整天在田间可以说是日晒雨淋,由于西瓜种植面积有几百亩,半夜还得起来巡视。尤其到了五六月份西瓜上市的时候,几乎是要通宵的,而白天还要摘西瓜。当然这点辛苦是吓不倒从山里出来从小就会干农活的叶贤华的,怀揣着目标,这一切被他视为理所当然。平时有空闲的时候,他也经常思考如何培育瓜苗,如何对花授粉,如何销售,以及市场的行情,等等。叶贤华很清楚自己是来学种西瓜的,所以对与西瓜有关的一切,他都很敏感。同时他广交朋友,认识了一些从事种植行业的人。

学成回乡苦经营 摸爬滚打又三载

年轻气盛的叶贤华,才过了一年,就决定自己回乡创业。为什么不留在广东创业呢?叶贤华有他自己的考虑:首先自己对广东不熟悉,人脉也不广,自己还没站稳脚跟,还有同行太多,竞争太激烈,还是先回家乡细细琢磨一下。回台州和家人说了自己的想法后,家人虽也有种种顾虑,但还是很支持他。叶贤华已经下定了决心,而且信心满满,准备大干一场。

如何整合资源呢?资金、土地、技术、劳动力问题如何解决?

首先,资金,自己积攒的一点钱,又从亲戚朋友那里借了几万元,算是解决了;土地,自己家乡台州土地资源丰富,向村里承包十几亩地就可以解决;技术,叶贤华自己虽说没有完全学到家,但在广东的经历已经足以让他有信心自己能解决;在农村,劳动力根本不是问题。

万事俱备,这年冬天,叶贤华就开始忙碌起来,租地,翻地开垦,买塑料薄膜,搭大棚……一切似乎也没有什么难处,进展得很顺利。到买瓜种的时候,叶贤华觉得在广东时种的那些瓜种不错,就买了那些品种。育苗、施肥、对花,虽说一切都顺利,但毕竟还在探索阶段,叶贤华心里还是有一些不踏实,几乎每天都要把各个大棚里的瓜苗检查一遍。到了第二年五月份,第一批西瓜上市的时候,叶贤华先摘了一个自己尝尝,感觉还不错。可是怎么销售呢?这是一个大问题。这还没到盛夏,而且是第一批,价格很高,一斤有三元多,一个就要二十多块,七八年前的平常百姓家庭是消费不起的;而且叶贤华是新手,没有品牌,没有声誉,也没有老顾客,销路自然就受到限制。怎么办呢?这个难题摆在了叶贤华面前。与其等别人找上门来,还不如自己上门推销,也可以了解西瓜行情,叶贤华如是想。于是他载着一车西瓜,去镇上一些新开张的酒店、水果批发市场推销,请那些负责人免费品尝,再商议。一天下来,叶贤华跑了十几家,一车的西瓜算是“送”完了。过了几天确实有几个回头客,但这十几亩的西瓜,按这种方式销售肯定是要亏的。于是叶贤华又想了一个办法,联系以前那些种西瓜的朋友打听销路,有几个朋友觉得叶贤华还是很讲义气的,就给了他一些建议,让他去其他远一点的地方看看行情。就这样,第一批西瓜基本上是出师不利。随着天气越来越热,第二批、第三批相继上市,虽然买的人多了,但是价格压低了,销售额也不是很可观。收入本可最可观的第一批没有销路,所以亏了不少钱。家人虽然也会有微词,但还是以理解为主,毕竟第一次,失败是正常的。

到九月份,西瓜旺季结束了。叶贤华总结经验,一句话,销路问题。像这样自销肯定不行,价格很低,销量又少,于是叶贤华决定找中间商。几经周折,他又联系上了几个西瓜中间商,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第二年,由于倒春寒,天气格外冷,叶贤华的瓜苗长得很不好。他突然想到一个致命的问题,这瓜苗原本是在广东种的,广东的气候和浙江不同,那里初春时气温就在10℃以上,而浙江台州这时最高气温才10℃左右。同样的瓜种,不一样的气候区,难怪瓜苗长得不好。由于去年气候比较温润,没有及时发现问题。不过问题出现了也是好事!叶贤华很乐观。经过多方询问,叶贤华有效地调整了大棚的温控效果,扭转了瓜苗的长势。这一年,收成很好,赚了不少。叶贤华的西瓜也一直卖到了杭州。

好景不长,台州毕竟是瓜果之乡,随着种西瓜的人越来越多,价格也压得越来越低。到了第三年,虽然叶贤华的西瓜规模扩大了,但是利润并没有增长很多。这样的结果对于见过广东几百亩瓜棚的叶贤华来说,有些不满足。于是,他又开始思索,该如何走下一步。

踌躇满志去海南 血本无归天不助

偶然间,听同样种西瓜的表哥说起,海南气候不错,一年可以采收多次,瓜价比浙江高多了,耕地也多,他就想去那里闯闯,种几百亩。因为台州种西瓜的人太多了,竞争压力比较大;而自己种了三年西瓜已经有些储蓄,也可以搏一搏。于是他和表哥两个人合伙去海南种西瓜。

到了海南,叶贤华和表哥自行与当地人协商,最后以每亩1350元的价格达成协议将土地租过来。叶贤华做梦都在想西瓜收获时,大批中间商来载西瓜的忙碌景象。奈何天有不测风云,几年不遇的强降水竟被他赶上了。那年,海南气候异常,五月份第一批西瓜快要成熟的时候,竟来了一场台风,带来了长时间的暴雨,据叶贤华说,积水已经到了胸口,而西瓜连100℃的高温都耐得住,可就怕在这个时候遇到水——两百亩的西瓜,被一场台风彻底毁了。万幸的是,海南的西瓜不像浙江的只种一季,洪水退后,叶贤华接着种,弥补了一些损失,但那一年他还是亏了20多万元。而他的同行在四川云南等地种西瓜却净赚了20多万元!叶贤华欲哭无泪。那时候,他妻子说,真的非常心痛,但有什么办法呢,创业总是有风险的。叶贤华说,很感激他妻子,她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说亏就亏了,钱还可以再赚。这给了他很大的安慰。

本来遭遇了这样的大灾,很多人会选择马上离开,再寻找其他地方。但叶贤华不甘心,决定在这个伤心地再奋斗一年,碰碰运气。可是有时候,命运就喜欢捉弄人。第二年,海南的天气一点都没有照顾种瓜人。五六月份,台风依旧,大水依旧,叶贤华和他表哥的西瓜收成再次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只不过这年的损失较第一年少了一些,但还是亏。

还要继续搏吗?这可是在和天斗啊!在深思熟虑过后,叶贤华决定离开。再说种西瓜这活本来就要“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海南的气候不稳定,中国这么大,种西瓜的地方不怕找不着”,叶贤华信心不减。

痛定思痛来绍兴 东山再起获信心

种了五年西瓜,虽然在海南亏了不少,但总的来说,相比较在大山里劳作没有出去闯荡的同龄人,叶贤华算是成功的。这几年的辛苦换来了比较宽裕的生活,其他人还是平房,而他家的小洋房已经盖起来了——生活与以前大不相同了。

从海南回到老家浙江台州,妻子女儿没有埋怨叶贤华,她们知道叶贤华在海南打拼也不容易。叶贤华内心也在谋划以后的打算:自己还年轻,还有力气,五年下来,种瓜的技术是过硬的,其他也没经验,至少种西瓜还是有信心的,所以下一年还得再种西瓜,问题是去哪里种呢?

过年时,叶贤华从亲戚那边打听到绍兴这个地方没有水灾也没有旱灾,很适合种西瓜,而且地价比较低,但是西瓜的价格没有海南高。经历了海南的水灾,叶贤华也想找个安稳一点的地方种几年西瓜了。春节后,叶贤华只身到绍兴先看了一下地,最后选择了绍兴县齐贤镇,一个以纺织业为主要产业的大镇。为什么选这里呢?其一,这里的农民很少有从事农业的了,一般都在纺织厂工作,家里的田都闲置着,一来土地价格便宜,一亩地每年只要850元租金,二来同行的竞争少,本地人种西瓜的很少;其二,这里是平原地形,交通便利,杭甬高速公路、柯海公路、齐马公路交叉而过,离104国道也近,有利于西瓜的运输;其三,绍兴离省城杭州就一个小时的车程,有广阔的杭州市场,价格也可以上去。

这一次,由于路近,妻子和老父亲也来到绍兴帮忙一起种西瓜。在绍兴的第一年,叶贤华种了20亩西瓜,选用的是宁波某种子公司的8424中型大棚瓜种。在他看来,这种西瓜,皮薄,肉多,香脆,甜度很高,很受消费者欢迎,所以,他选种这个型号的西瓜。

绍兴的温和气候确实让叶贤华轻松不少。不用担心夏天台风带来的大规模降水,因为影响这里的台风一般到八月下旬才可能到,而且往往影响不大。这时利润最多的那批西瓜已经摘完,剩下的都是第三批价格不高的。前几年的中间商已经很熟悉了,所以销路已不是问题,一个电话他们就会过来采购,主要销往杭州等地。

安全稳妥地,叶贤华在绍兴又朝他的致富梦想走近了一步。2011年,已是他在绍兴的第三个年头,由于在这里规模没有上百亩,田里的活基本是他一个人干,有时妻子和老父亲也会干点零碎的活。笔者去采访的时候,叶贤华正在田里搭大棚,放眼望去,已经完成一半。那天是农历十二月廿六,问到如何过年时,叶贤华说种瓜这些年,过年都不回家的,因为这时候需要搭大棚,育苗,比较忙碌。

当问及明年的打算时,叶贤华说:“绍兴这里价格确实不高,可能会去四川试试……”

最后笔者问到这八年的种瓜心得时,叶贤华笑笑说:“致富,要有信心,就算一时亏掉,也不要放弃,要始终相信自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