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清涧红枣红遍天下
文/马改改
创业者档案
白世安,男,1962年7月出生在黄河边上的一个小山村,清涧县双庙河乡贺家畔村——中国的红枣之乡。1982年师范中专毕业后,开始在家乡任教。十多年教育生涯中,曾连续7年获“模范教师”称号。1992年,市场开放,第一次贩枣淘得人生第一桶金,赚了近2000元。1995年开始,弃教从商,踏入红枣产业。先后在广州,深圳,北京等大市场摸爬滚打四个年头,曾开过红枣加工厂,亲自经历收购、生产和销售等各个环节。2003年9月,收购负债累累、名存实亡的人和仙枣业公司,一年时间就使其走上正轨。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目前,人和仙枣业公司已成为“清涧县非公有制综合实力五强企业”之一,“榆林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其销售网络覆盖大半个中国,“人和仙”品牌在全国大枣行业已成为知名品牌。
所在地情况
清涧县位于黄河陕晋峡谷西岸,延安、榆林交界及无定河、黄河交汇处。县境内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形,土地资源丰富。地下素以出产“石板”著称,民谚有云:“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县境内无任何矿产资源,红枣为唯一的地表资源。清涧属温带大陆性季风干旱气候,土壤和气候形成了红枣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所产红枣个大、皮薄、肉厚、核小、甘甜爽口,可溶糖、维生素、淀粉等含量远远高于全国各产地。清涧在1996年被中国农协会首批百家名特产品大会命名为唯一的“中国红枣之乡”。
清涧,山川灵秀,黄土宜人。在历史的长河中,清涧藉杰出人物勇立潮头、各领风骚、功震华夏、名垂青史。清涧道情、清涧剪纸等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独具特色。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条件的限制,清涧目前仍属国家重点扶贫县。但是,清涧是一块充满希望的热土,全县人民正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壮大“一红二白(红枣、羊子、洋芋)”主导产业,在这块红色土地上,正干着火红的事业。
创业项目
“陕北大红枣”加工贸易
创业感言
让清涧红枣红遍天下
创业故事
陕北清涧,被誉为中国的红枣之乡。在全国各地的商场超市,几乎都可以见到陕北清涧生产的各种红枣加工产品,而看到最多的厂家则是人和仙枣业公司。人和仙枣业公司的创始人,这个使清涧红枣走向全国的传奇人物,不仅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而且也带动了整个清涧红枣产业的发展。这个人就是白世安,人和仙枣业公司现任董事长兼总经理。20多年前,他还只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与红枣产业并没有一丝关系,是什么使他走上了创业这条道路呢?在7年前,他又是如何将一个亏损上百万的小企业从生死边缘挽回,避免了破产倒闭的命运?近几年,白世安在“人和仙”的体制改革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使其在短短几年内就飞速发展壮大,造就如今辉煌的局面?
为了探究其中的秘密,我于2011年2月16日拜访了他,在访谈的基础上形成了本报告。
漫漫求学路 悠悠红枣情
1962年,白世安出生在陕北清涧黄河边上的贺家畔村,这里被誉为中国的红枣之乡。这些黄河边上的红枣,在母亲河的哺育下比别处的红枣更大,也更香甜,白世安就是吃着这黄河滩枣长大的。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白世安从小就吃苦耐劳,什么都肯干,什么都抢着干,而且还跟别人比着干。上小学时,每年秋天队里打枣过后,他都给学校勤工俭学捡枣,他永远是捡得最多的那一个。小小年纪,白世安就跟着父母背着枣到40里外的乡上给队里卖枣挣工分。有一次,父亲背了117斤,母亲背了86斤,而10多岁的白世安背了足足有15斤!在冬天的夜里,白世安也经常跟着父亲到山里的石崖底给队里找枣。
母亲河畔,黄土地上,红枣树下,小小的白世安一直都在默默地捡枣,帮父母干农活,并坚持学习。他心里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让家里人都过上好日子。
上初中了,白世安才去过县城,在简陋的候车室里度过一夜,也就是那时候才见过汽车。他被那个初次亲身接触到的事物给吓得不轻,甚至在之后5里地的路程中只敢从公路边的排水沟和公路下边的园子地里走过,就怕公路上会有汽车撞到身上。
白世安聪明,又勤奋刻苦,功夫不负有心人,他顺利读完了高中,并考上了中专师范。这样的学历在当时陕北那个小地方可以说是相当高的,乡亲们都说,“山沟沟里出了个才子”。后来农村实行土地责任制,枣树分到每一户,可卖枣总是很难,有时候,辛辛苦苦收来的枣子因为卖不出去或是年成不好,最后都烂在了树上,一年的辛苦劳作化为泡影,更多时候枣子卖不到好价钱,收入也少得可怜。1982年师范毕业后,白世安被分配到县城中学任教,对于他这样的穷苦农家出身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令人羡慕的铁饭碗,这意味着他从此摆脱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真正跳出“农门”,吃起了“皇粮”。多年的努力换来这样一个结果,白世安也算是心满意足了。
十多年的教师生涯中,白世安一直是一个合格称职的老师。在教师的工作岗位上,他将本职工作做得一丝不苟,以育人树才为己任,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认真负责,得到了同事和学生们的一致好评,并且曾连续7年获“模范教师”称号,有县上的、地区的,也有省里的。
弃教勇下海 迈出创业路
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做了关于中国经济体制的重要讲话。这次讲话迅速传遍了神州各地,也唤醒了各地的经济,市场经济终于在中国的土地上正名了。先知先觉的白世安也开始了他的致富之路,第一次贩枣就赚了两千元,淘到了第一桶金。尝到了甜头,他的思想有点活了。看着周围的人都开始做红枣生意,并且可以赚到不少钱,白世安也开始“不安分”起来。一方面,已经做了十多年教师的他,不希望自己一辈子都待在教师这一个岗位上,他的人生不应该如此贫乏,而应是更加充实而丰富的;另一方面,虽然教师这个职业社会地位很高,但是,这份工作的工资却很固定,子女都要上学,教育支出不是一笔小数目。内外的双重因素使他毅然决然放弃了自己面壁十年,寒窗苦读所得到的那份安定的工作,一头跳进了茫茫的商海之中。
宏祥公司是白世安的一个老乡创办的红枣加工企业。在当时,这是清涧县最早的红枣加工民营企业,白世安看在眼里,除了羡慕,更多的是激励他进一步确认自己的创业愿望。那时候,他天天往宏祥公司跑,在那里学习红枣加工技术。
幸运降临到白世安身上,凭借高学历和好人缘,他在1995年被聘到巨鹰公司(也是清涧的一个红枣加工企业)在北京的销售点做销售部经理,而后,他又到广州、深圳等大市场打拼,从收购、生产到销售每一个环节都亲自干过,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天赐好时机 实现创业梦
2003年,绝对是白世安人生中不平凡的一年。刚刚成立不到两个年头的陕西清涧人和仙枣业公司因经营和管理不善,亏损上百万元。此时,曾经叱咤一时的人和仙枣业公司已是名存实亡,即将破产。当时白世安已回到家乡,他敏锐地察觉到,这正是一个他大显身手的机会。除了他,没有人敢去碰这个烫手的山芋,亏损上百万元,濒临破产的一个小企业谁敢接手,谁有这个本事和魄力拯救人和仙枣业公司?大胆的白世安就敢,他凭着自己的坚毅和勇敢,自信和智慧,真诚和大度,勤奋和努力走马上任,以“零资产”收购了即将破产的人和仙枣业公司。
公司首先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有启动资金。为解决这个问题,白世安大胆选择走分红入股,分担风险的道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推行股份制,说服很多枣农以家里的红枣凑份入股,当时甚至有枣农以1000元入股。在资金问题解决后,摆在白世安面前的第二个问题就是人力资源。凭借自己多年的经商经验,白世安深知,在一个企业中,必须存在一个核心,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合力,而这个合力就是公司的团队。他大胆招聘和启用人才,任人唯贤。当时的慧眼识英才,造就了如今“人和仙”强有力的合作团队。在公司的管理机制上,白世安引进激励机制,进行量化考核,按照绩效分配,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在企业文化建设上,从零开始,定稿商标图案。
标志外形为果型(枣形),延伸为天之太阳,人之心脏,寓意为火热的事业之心,火红的事业像早晨的太阳蓬勃向上。“仙”字的左半部分,寓意为敢于竞争,勇于攀登,且美丽潇洒飘逸;右半部分寓意为生命不息,追求卓越,顽强拼搏,力争达到光辉的巅峰。白色象征纯洁。英文单词IMMORTAL的含义为:“流芳百世的人,流芳百世的事业,人不老为仙”。标志通过图案、文字、颜色的有机结合,集中体现出人和仙枣业公司的思想理念、追求目标、奋斗精神、文化内涵、美好愿景。同时改版纸箱包装,重新设计外包装袋,尤其在销售上不惜一切抢占市场制高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战术,加大市场投入,强化品牌宣传。
仅仅用了一年时间,“人和仙”又重新注入了活力,它“活”过来了,这被认为是白世安创造的一个奇迹。真诚的耕耘,换来的是丰硕的收获。2005年人和仙枣业公司被评为“清涧县非公有制综合实力五强企业”之一;2006年公司产品获得了国家农业部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证书;同年12月被评为“榆林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2007年,“人和仙”红枣系列产品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2007年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同年,“人和仙”商标被陕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评为“陕西省著名商标”,成为清涧县红枣综合加工骨干企业。
开辟新天地 致富不忘本
人和仙枣业公司原厂地在清涧县党校,那是一块租来的土地。2007年年末,白世安突然被通知那片土地要回收,这是“人和仙”发展道路上的一次新危机。雪上加霜的是,公司内部股东之间矛盾重重,很多股东纷纷要求退股。刚从死亡边缘回来的“人和仙”又一次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困境。对此,白世安毫不惧怕,再一次以他的智慧、沉着与勇气去迎接挑战。白世安毅然决定独自挑起大梁,成为这次内部动荡后“人和仙”最后留下的最大股东。
他认为,人和仙枣业公司必然是还要继续存在的,所以当务之急是必须先找到新的厂址,尽快让公司有落脚之处,这样产业链才可以继续运转下去。在经过多方探寻后,白世安凭着他敏锐的经商直觉将厂址选在了县城郊外的十里铺,那里土地足够广阔,以后也有进一步扩建的可能。选定厂址后,他随即就开始了公司的建设。在2008年春节,当别人都在和家人一起享受家庭团聚的天伦之乐时,白世安却要带领他们的团队为“人和仙”的生存和发展筹划,开辟他们的新天地。经历过寒冬的历练,“人和仙”终于也迎来了他们的春天,“人和仙”有了属于自己的家,白世安又一次将“人和仙”从生死边缘挽回,而这一次则是更加彻底的重生,同时也将预示着更大的突破与超越。
顺利渡过这次危机,重生后的“人和仙”生机勃勃,也注入了更多的新鲜血液。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扩大生产规模,公司投入大量资金引进先进机器,有枣酥片加工器、智能烘烤机、红枣分选器等。这些在当地都是极其罕见的,白世安深知,这些投入都是值得的。“舍得”,就是指先舍才有得,为了能更向前迈进一大步,“人和仙”摆脱过去小企业的影子,走科技企业的路子。事实证明白世安的判断是正确的,这些先进的机器和技术对“人和仙”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可以说是如虎添翼。
如今公司建立了自己的无公害生产基地,与300多户枣农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这为当地的枣农带来了极大的福音,枣农们再也不用愁收来的枣子卖不出去或是卖不到好价钱了。
白世安说,“我也是挨苦日子过来的,深知农民的难处。只要有机会,就一定要造福一方百姓。‘人和仙’有今天,是因为我每天都坚守着这样的信念:把每一件事都做得问心无愧,对得起曾经帮助过我的亲戚朋友,对得起全体股东和员工,对得起广大客户和枣农,对得起自己的心”。“人和仙”还曾经为六个村子修路捐款,也常常帮助那些生活极度困难的农民。“企业小的时候,是自己的;企业大了,就是社会的,国家的,人民的。”
当谈到未来。白世安充满信心,说道,“公司正准备建立自己的冷库,用于储备红枣,进一步扩大销售,同时还会继续将‘人和仙’这个品牌做强做大,让清涧红枣红遍天下”。
多年来,“人和仙”一直坚持这样的理念,那就是“以人为本,事在人为”,人要有思想,有诚信,有精神,有个性,有文化,有理想,有作为,有奉献,有爱心,有创新,有修养,有胆略,有决心,有自信;坚持这样的企业精神,那就是“激流勇进,敢为人先”,要学会游泳就得先去勇敢地跳水,去适应水的温度、速度等。遇到激流更需勇敢,勇敢就需要胆量。勇敢不是草莽,是冷静思考,反复权衡后的行动,是力量智慧与机遇的融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得有“敢为人先”的思想和精神,就得苦练基本功,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
谈到他创业成功的秘诀时,白世安坦言,“其实我也只是一个普通人,任何成功都是靠脚踏实地,一步步走出来的,要有坚定的信念,还要肯吃苦”。他也确实是这么做的,这一点公司员工最清楚。有些员工进公司一年了都不认识他们的总经理,后来到年终开会时才知道平时跟他们一起风里来雨里去,比谁都能吃苦,什么活都干,永远充满干劲,公司里最普通的那个人竟然就是他们的老总,怎么看都不像是传说中总是穿着西装,打着领结,坐在办公室的经理。
笑谈往事,从容应对,从来都是成功之后的境界,今天的云淡风轻并不代表当初没有经历过惊涛骇浪,如今大家只看到“人和仙”的辉煌,却很难想象白世安当初的艰辛和付出,正是这样的精神和理念曾两次将“人和仙”从生死边缘挽回,我们相信,“人和仙”有这样的精神必定会更强更大,清涧红枣也必将会红遍天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