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豆腐干的八千里路

豆腐干的八千里路

时间:2023-08-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豆腐干的八千里路文/江婧创业者档案周重,男,1969年12月19日生。目前,甘泉双青豆原产地标记保护认证正在申报审批中,“甘泉豆腐干”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也已被国家商标局正式受理。短暂休息后,我们来到了位于甘泉县城南郊的“八千里”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强哥在自己家开了一个作坊进行豆腐干生产,他还有一份政府部门的工作。强哥请周重帮忙经营自己的豆腐干加工厂,每月的工资1500元。

豆腐干的八千里路

文/江婧

img87

创业者档案

周重,男,1969年12月19日生。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人,初中毕业后,被劳山林业局招工,曾搞过护林防火、选林育苗工作,随后被当地的美水酒厂借调搞营销工作。1999年创办“八千里”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任总经理至今。公司以生产“八千里”牌甘泉豆腐干和鲜豆腐为主,兼营其他豆类食品开发加工,产品品种达50多种。2006年被陕西省个体劳动者协会、陕西省私营企业协会授予“陕西省优秀私营企业家”称号,同年被评为甘泉县十大杰出人物,2007年4月被甘泉县委、县政府授予“甘泉县劳动模范”称号,2010年被延安市委、市政府授予“延安市劳动模范”称号。现任甘泉县豆腐干协会会长。

所在地情况

甘泉县地处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南37公里处,因为县城南有美水泉而得名,总人口8.0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67万人,总面积2300.7平方公里。210国道、西延铁路和黄陵—延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甘泉属陕北黄土高原低山丘陵沟壑区,为半湿润内陆性季风气候。全县耕地总面积60.9万亩,农村人均11.8亩。2007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4.2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135.6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9300元。甘泉主产豆类、玉米、谷子、荞麦、薯类、烟叶、西瓜等。县内有较为丰富的矿藏,已探明石油蓄油面积272.1平方公里,储量7478万吨;矿泉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近年来,甘泉县坚持“石油兴县、菜畜富民、项目带动、产业支撑”的经济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发展。甘泉双青豆,豆皮和豆瓣皆为碧绿色,富含蛋白,钙、磷、铁等矿物质含量丰富,并富含人体必需的18种氨基酸中的17种,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目前,甘泉双青豆原产地标记保护认证正在申报审批中,“甘泉豆腐干”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也已被国家商标局正式受理。

创业项目

豆腐干加工

创业感言

质量永远是企业经营的主题,创新永远是企业活力的源泉,诚信永远是企业不变的承诺。

创业故事

高中的时候,宿舍有位来自甘泉的同学。每年寒暑假回来,都要为我们带上几十袋“八千里”豆腐干,豆腐干成了大家非常喜爱的休闲美食。现在的我在外地上学,一次带了几袋豆腐干给同学们,他们也都赞不绝口。

img88

img89

这次参加农业创业调研,我第一个想到的调研对象便是“八千里”豆腐干品牌的创始人周重先生。寒假回到家,我一边托父亲联系周总,一边开始查阅“八千里”公司和周重先生的相关资料。这些资料,让我对这个白手起家的创业者的勇气和品格佩服不已。幸运的是,在父亲的帮助下,联系到了周总,他同意接受我的访谈。兴奋之余,我准备好访谈提纲,第二天便乘车前往公司的所在地——甘泉县。

从延安市到甘泉县,走高速公路只需要1个小时车程。进入甘泉县城,正值中午,路上行人穿梭,市中心的集市热闹非凡。在县城不长的主干道,我看到了几家“八千里”豆腐干销售代理点。“八千里”豆腐干的市场果然不小。短暂休息后,我们来到了位于甘泉县城南郊的“八千里”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走进大门,第一眼看到的便是一排整齐的白色生产车间。宽敞的院子内,除了那一排车间,最显眼的要数墙上的几个红漆大字“时逢盛世,励志振兴地方产业 机遇新政,肩负八千里重担 专心打造甘泉名片心系一万年的宏愿”,显示着企业所有者的非凡气度和壮志雄心。几分钟后,周重从他的办公楼里下来。他很有精神,亲切地招呼我们,并主动带着我们参观了生产车间。车间很大,几排机器摆放整齐,工人们在机器边忙碌,空气里是浓浓的豆香味。周重一边跟工人们打招呼,一边随手检查生产线上的加工材料,还为我们详细介绍了生产过程。从豆子的清洗、压榨,到豆腐干的制作、调味和包装成箱,全在这个车间进行。这一番参观,着实让我感叹豆腐干生产的机器化和生产环境的清洁。走进最后一个车间,我看到了春节礼盒装豆腐干正在装箱,还有几百箱的普通豆腐干已经装上车。周总告诉我们,这些产品将要运往延安,现在的产品,能生产出来多少就能卖多少,市场非常广阔。

参观完,我们一行人来到了周总的办公室。宽大的办公桌,精致而典雅的茶具,还有书架上摆放的各种奖杯和奖状,让这间办公室豪华而不失文雅,很是大气。我们环茶桌而坐,开始了这次访谈。在茶香中,我们聆听了周重的创业之路。

厚积薄发 开创品牌之路

周重是甘泉县人,1984年,他初中毕业。周重的父亲在林业系统工作,周重便内招进劳山林业局,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在那个汽车还很不普及的年代,年轻的周重觉得开车很是不错,于是自己主动学习了这门技术。学会了开车,但却没有车可以开。那时,甘泉县有一个国营白酒生产企业,叫做“美水酒厂”。借着父亲的关系,周重借调到了美水酒厂。在那里,他做营销工作,经常开车到延安市,推销新产品,拓宽产品市场。在几年的工作中,周重注意总结延安市场的特点,逐渐熟悉了延安市场,并建立起广阔的人脉关系,这为他今后的经营奠定了基础。

1998年,是周重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这一年,已是改革开放进行的第20个年头,私营企业发展逐渐壮大,而许多国有企业效益下降,美水酒厂也是其中之一。周重眼看着酒厂的经营走下坡路,觉得工作不会有什么发展前途,这样下去,他的时间也都浪费了。于是,他毅然辞去国营酒厂的工作,要靠自己的双手,打造出一片新天地。这时的周重,还没有想到,自己的事业会与小小的豆腐干有关。

辞职后的周重,认识到这样毫无准备的创业是不会成功的,他需要积累经验,厚积薄发。这时,有一个人为周重提供了这个机会。这个人姓强,周重称呼他为“强哥”。强哥在自己家开了一个作坊进行豆腐干生产,他还有一份政府部门的工作。强哥请周重帮忙经营自己的豆腐干加工厂,每月的工资1500元。这份工作,不但提供给周重一个在商场磨炼的机会,还给了他一份在当时来说非常高的收入。周重欣然答应,开始经营这家处于半停产状态的小作坊。

这个豆腐干生产场,生产处于非常不正规的状态,有人要货就赶紧请亲戚来生产,平时就停产。没有先进的设备,只有两口锅,靠柴和碳加热,每到生产的时候,总是烟雾缭绕。周重决定先去县里最大的豆腐干生产厂——“美水牌”豆腐干加工厂看看。通过对美水豆腐干厂的调查,周重看到了豆腐干加工的巨大利润空间。但他也意识到,自己所在的厂与别人的差距。为了了解更先进的食品加工技术和管理方式,周重专门去西安的食品加工厂家进行调研。这一次调研,让周重惊叹不已,他看到了一个现代化的食品加工模式。回到甘泉县,周重下定决心要改造企业。他提出用10万元购进新的设备,建造新的生产车间,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他的这一提议,得到强哥的大力支持。很快,强哥向银行贷到了10万元资金。资金有了,周重果断将作坊停产,组织工人在以前作坊(也就是两口窑洞)旁盖了一个100多平方米的车间,然后买了锅炉、磨浆设备、压榨设备等先进机器。这一次改造,花了半年时间。

半年后,也就是1998年8月,周重打造的豆腐干生产厂——“美泉”豆腐干加工厂开始生产。品牌叫“美泉”,也是想与“美水牌”造成混淆,更容易打入市场,提高销量。尽管这样,刚开始“美泉”豆腐干的销售依旧不顺利。美水厂一天可以做到五六百斤,而自己的厂每天生产一两百斤都卖不了。可是周重并没有放弃,他知道,“美水”豆腐干虽然名气大、规模大,但是他们的卫生并不好。周重一开始就有一个理念,靠质量赢得消费者。“食品企业主要是卫生,抓质量根本是抓卫生。卫生不好,口感就不行,保质期也短,质量就下降。”周重说。于是,他严抓器具的卫生,器具清洗、高温消毒等工序一个都不能少。除此之外,他力求做到每一道工序精益求精,单是豆子的清洗就需要四道工序。这样严格的生产,让周重对自己的产品充满信心。销路打不开,他就亲自开车出去推销。功夫不负有心人,在1998年年底,也就是改造半年后,“美泉”就追上“美水”,成为与“美水”产销量相当的豆腐干生产企业。当时豆腐干加工的利润率能达到50%,仅用半年时间,10万元贷款就回本了。

企业经营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功,强哥对周重更加信任。1999年,强哥决定厂里1000元以下的开支由周重负责。1999年6月,“美泉”豆腐干生产供不应求。周重想要扩大生产规模,把企业再向前推进一步。可就在这时,强哥的妻子开始插手经营,周重和她的经营理念发生了分歧。周重希望继续严把质量关,而强哥的妻子却觉得那样成本太高,周重的经营理念无法贯彻到生产中,他的工作积极性也受到了打击。看着自己一手经营起来的厂在老板娘的管理下一天天走下坡路,他又一次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自己单干!

虽然是初次创业,但是周重非常有信心。凭着自己在“美泉”积累的经验,加上这几年对于市场的了解,周重相信他的豆腐干厂也一定能成功。他向亲戚借钱,加上自己的一些积蓄,凑了10万多元的初始资金。然后,在县南的一个加油站附近租了7间平房,按照美泉厂的标准,购置了设备,开始了他的事业。

任何创业都不是那么容易的。1999年11月,周重的“八千里”豆腐干加工厂红红火火地开了工。白天,厂里忙着生产,晚上,他领着工人钻山沟,收豆子。他跑遍了方圆四五十公里的每一个村庄。开始,周重一天做两三百斤,想着慢慢往大做。但是,就是这两三百斤豆腐干,也卖不出去,产生了很多积压。卖出去的也大都是赊销,资金出现困难。到2000年4月,厂里一直赔本,豆腐干积压了400多箱。当时很多人觉得“八千里”这个牌子和豆腐干搭不上边,还是“美水”、“美泉”好。周重对于这个品牌的解释是:“千里”扣一个“重”字,“周”字又刚好是“八”划,合在一起,就是“八千里”。所以说,“八千里”豆腐干其实就是我的名字。周重非常喜欢岳飞“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少年英雄气概,因为对自己产品的信心,周重并没有将品牌改名。他坚信,市场相信质量,而自己的豆腐干一定是质量最好的!

2000年5月,国内首个五一黄金周为周重带来了转机。随着旅客增多,市场对豆腐干的需求猛增,周重积压的几百箱豆腐干一举全部卖出,供不应求。销售出去的“八千里”豆腐干马上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产销量逐渐增加。“质量是最好的广告”,周总笑着说道。就这样,“八千里”豆腐干生产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走上了正轨。

敢为人先 攀登行业之巅

豆腐干加工的巨大利润吸引了众多厂家。到2001年,甘泉县就有10多家豆腐干加工厂。虽然质量有细微差别,但总体来说属于同质产品。各厂家为了争取消费者,甚至开始了压价竞争。其实,周重早已意识到,虽然自己的产品质量好,但是并没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必须想其他出路,才能保证盈利。

善于思考的周重,考虑到一般消费者把豆腐干买回去都是要调制后食用的,他想,能不能直接生产调味豆腐干,这样,大家吃起来更方便了,产品比别家就有了明显优势。周重深刻体会到,做企业,要想成功,必须走在前面。“走到前面的起引导作用,消费者的口味以你的为标准,这就是走在前面和走在后面的区别”,周重说道。找到这个突破口,他立即进行调味豆腐干的研制。他亲自走上大街,和卖凉皮的人探讨口味,还请教了自己的厨师朋友。周重曾特意跑到西安的调料市场,调查调味品的调制。有了这些经验,他几番尝试,最终作出了满意的口味。

调味品研制好后,周重马上生产了少量调味豆腐干,免费送给销售商品尝,检测“八千里”调味豆腐干是不是受欢迎。结果是喜人的,销售商品尝后,纷纷要求购进这个产品。这样,调味豆腐干开始面市。半年后,“八千里”调味豆腐干成了受大家热捧的休闲美食,消费者中产生了不少“八千里”调味豆腐干的粉丝,他们一天竟能吃10多袋!大家对这个既方便又美味的产品赞不绝口。调味豆腐干越卖越火,市场扩大到了延安,受到众多消费者的喜爱。周重的生产厂一下子火了起来,一天24小时工作依然供不应求。调味豆腐干,不但让周重迅速占领了市场,还带来了更高的利润率。看到这里的商机,其他豆腐干生产厂开始纷纷效仿,都做起了调味豆腐干。但是,周重敢为人先的魄力,使“八千里”成为行业的领头羊,在市场上占据了主导地位。“八千里”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从此每年一个台阶,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

2002年12月,周重的生产车间搬迁,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2006年,周重认为现有规模还是不够,想继续扩大。终于,2008年,甘泉县政府将豆腐干定为甘泉县的名片,大力支持豆腐干企业发展。2008年,政府批了地,“八千里”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有了扩大规模的条件。2009年,周重着手兴建新厂房。2009年6月初,周重随延安市招商引资团到上海,和上海旺欣豆制品机械公司签署订购机械合同,没想到,旺欣公司看到周重带过去的天然绿色豆腐干制品,非常感兴趣,遂提出以500多万元的设备在“八千里”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入股,并代为提供技术和研发新产品,以期获得更大的利润,这极大鼓舞了周重的斗志和信心。

2010年10月,新的厂房完工。11月,“八千里”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举行了隆重的开业庆典。2009年,“八千里”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销售额1700多万元,2010年,销售额已达2200多万元,利润率可达20%。现在公司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有职工110人,日产量6吨,产值3000万元。新设备投产后,周重又开发出十几种休闲豆腐干,还开发了十几个鲜豆腐品种,实行冷链销售,保质期能达到一周,销售半径可以延伸到300公里。如今,“八千里”食品有限公司可以生产两大系列50多个品种的豆制品,成为甘泉县豆腐干企业的龙头。周重的八千里路正越走越好、越走越远!

志在千里 勇拓省外市场

凭着“重视质量、讲诚信”的经营理念,周重的豆腐干厂取得了巨大的成功。2005年,“八千里”豆腐干荣获第十二届杨凌农高会“后稷奖”;2006年,公司通过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8年,获C标志和QS认定。“八千里”还被认定为陕西省著名商标,连续五年被陕西省消费者协会评为消费者信得过的品牌,在陕北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

当然,周重的八千里路并没有就此止步。谈到未来企业发展的规划,周重非常有信心。他意识到现在的市场主要在陕北,西安市场很广阔,但并没有被完全打开。两到三年内,周重要把西安的市场和销售网络建立起来。同时,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再建立一个车间,生鲜豆腐和休闲豆腐干分开来生产,大幅度提高产量,满足市场需求。

其实,周重的目光不止于此。“八千里”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还要走出省外!周重说,五到十年内,原始积累基本完成了,厂子就要走出去,在西安、河南直接建厂,勇拓省外市场。河南对食品加工企业的政策非常好,西安和河南有更多的人才,可以为“八千里”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志在千里的周重,要让“八千里”驰名中国。

作为食品加工企业,“八千里”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企业提供就业岗位达200人,带动全县1.3万豆业种植农户发展双青豆种植,仅此一项年户均收入可达1800元,还带动了养殖业的发展。除此之外,公司先后出资30多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下岗职工和南方灾区,为甘泉县农业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作出了积极贡献。谈到这些,周重只是淡淡地说道,这没有什么,个人好了,总要回报社会,这很正常。

周重认为农产品加工行业的潜力非常大。他说,我国农产品加工刚起步,技术和市场都不够成熟,可做的文章很多,看新闻就知道,国家对涉农产业扶持力度大,金融上也比较支持。当我问到大学生在这一领域创业前景是否看好,他说道:“大学生创业,想法是好的,但一定要看准项目,要深入调查研究,不要头脑过热。要有坚强的后盾,特别是资金后盾。再好的项目,没有资金支持是不行的。”他指出,时代不同了,创业的起点高了。过去的成功模式已经时过境迁了,一定不能照搬。他看着我,一字一句的说道,年轻人创业,特别是搞加工企业,不要忙,先积累经验。“我的经营理念是:质量永远是企业经营的主题,创新永远是企业活力的源泉,诚信永远是企业不变的承诺。”他说,“做企业,最重要的是质量,一定要讲诚信,还要积极创新,这样才能成功”。

谈到这里,这次愉快的访谈也结束了。在回家的路上,周总的话语和他的人生经历久久在我脑海中回荡。他的果敢、稳重和智慧让我佩服不已,他对大学生的那一番提醒更让我受益匪浅。创业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积累、思考和创新。我相信,周重的八千里路一定会越走越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