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集约化经营的思考
农业银行在近几年来,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经营步入困境,经济效益不佳。亏损面和亏损额逐年有所上升。这样继续下去连自己都难以生存,怎能谈得上实行商业化经营呢?
通过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既能提高农行劳动者的素质,又能提高农行的经济效益。使农行的改革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更高的层次。这里有这样几个问题需要思考。
思考之一,当前农行经营效益滑坡,资产质量低下,还要不要实行集约化经营。甘肃省属西部欠发达地区之一,经济比较落后,全省86个县市区中有41个属国家确定的扶贫县,有400多万人口的温饱尚未从根本上解决。鉴于这样一种经济环境和条件,农行虽然经过十多年的改革与发展,资金实力、业务品种和服务功能都有显著的提高,但走的是一条追求速度、规模、忽视质量和效益的路子,其主要表现是:
1.负债结构只讲规模,不讲效益,又长期超负荷经营。本来农行的自有资本金占总负债的比重就很小,且长期得不到补充,但为了支持当地经济的发展,就吸收高成本资金,这部分资金约占全部存款的65%,其中三年以上的储蓄存款占全部存款的1/3,成本居高不下,再加上保值贴补,定期存款基本为亏损存款,占的比重越大亏损就越多,有些基层行因资金短缺,不顾自身资金来源能力,盲目追求信贷规模扩张,高息拆借,超占汇差,结算压票,进行超负荷经营。
2.业务经营范围狭窄,知识技术含量高、收益好的业务开拓不够。甘肃农行存贷业务的对象主要在农村,但由于受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存贷业务范围小,发展慢,效益差。1994年末人均存款和人均贷款只有73万和65.4万元。但长期以来对分散经营风险,又利于提高银行资产收益率的国际业务、证券、贴现、抵押、担保等业务未能很好开展,有的开展了但占的比重甚小。所以全省农行不良贷款的份额仍然占有较大比重,1994年末逾期贷款占全部信贷资产的26.6%,其中呆滞、呆账贷款占相当的比重。
3.机构设置不合理,没有体现效益原则。过去由于长期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农行的机构一直按行政区域设置,县县有农行、乡乡有营业所,实行“三级管理,一级经营”。全省农行有网点1483个,人员13152入,平均每个网点近9个人,有些偏远营业所一天办不了几笔业务,有的经营几十年存款余额还不足30万元,且连年亏损。
从上述几点中得知农行现在经营困难重重,有无能力搞集约化经营呢?事实证明,经济落后的甘肃也有相对发达的地区,而这些地区的农行注重搞集约化经营,发展比较快,效益比较好,与其他地区的农行比就体现出了许多优势:
据统计,甘肃省的兰州市及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等六个地市农行与全省其他地区农行比:一是资金力量比较雄厚,这六个地市1994年存款达到46.6亿元,占全省存款总额的57.26%;二是贷款质量较高,这些地区催收贷款只占贷款总额的11.12%,低全省5.06个百分点;三是经济效益好。从以上情况说明,农业银行要向商业银行转变,必须重视资金的质量,重视资金的收益,重视自身效益,而唯一的选择就是走集约化之路,实行集约化经营。
思考之二、农行实行集约化经营,应在强化内部经营管理,完善金融服务,降低经营风险,推进业务创新,提高技术装备和人员素质等方面下工夫。第一、对现有的机构,人事和分配制度进行改革,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农行的机构太多,人员也多,造成了管理困难、风险增大的被动局面。因此,一是在内部机构设置上,本着精简、效能的原则,合并或缩减职能重叠机构,解决部门过多,人浮于事的问题,增强整体功能,提高办事效率。二是在网点布局上进行调整,业务量小的营业所撤并,有的业务委托信用社办理,对新增设的网点要按经济发展要求,接业务量,按自身效益来决定。三是在劳动人事制度方面,要引入竞争机制,各级领导干部的任用,改现在的任命制为任命、聘任和选举相结合的制度;一般干部职工的任用,改现在的招收制为全面聘任制和聘用制,逐步形成“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的现代企业用工制度。四是改革工资分配制度,改固定报酬为效益工资,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和奖勤罚懒的分配原则。
第二、强化资金和财务管理,建立以资产利润率为核心的经营机制和财务管理机制。资金是农行经营的主要对象,利润是经营的最终成果,农行通过经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就达到了预期目的。为此,农行在实行集约化经营的过程中,对利润指标,资金成本,贷款收息等目标等要进行严格的考核,并要与经营行的分配挂钩。要加强对内部资金占用的检查监督,特别是要加强对资金的及时调剂与调度,降低非盈利性资产的比重,使资金最大限度地进入经营环节增加收入。要坚决控制基建项目,减少内部固定资产的过快增长。同时要严格费用支出,要加强对固定成本的考核,控制固定费用的过快增长,以便降低经营成本,增加全行的经营收入。
第三、优化信贷资产结构,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目前农业银行比较普遍的资金运用状况是,资产结构单一,对应比例失衡,期限结构不合理等,从而导致信贷资产质量低,风险大,效益差。所以对已往的资产要摸清底数,划清占用形态,采取措施,搞活逾期贷款,盘活催收贷款,暂放难以收回的呆账贷款,对现有的正常贷款和今后发生的新增贷款确保不再沉淀。根据各地不同情况,使贷款增量,规模向信贷资产质量高、效益好、资金相对运用好的经营行倾斜,对贫困地区行给予必要的支持。在此基础上逐步降贷款性资产占比,提高非贷款性盈利资产的占比,主要是增加国债、政策性银行发行债券的持有量,再是大力开展外汇业务,特别是要积极参与外汇市场的买卖,以扩大外币资产的比重,再加上其他的一些手段,则可保持资产的流动性和盈利性。
第四、加快负债多元化进程,降低负债成本。农行在实行集约化经营的过程中,必须保持存款总量的增长,在此前提下逐步提高低成本存款的占比,一是提高服务质量,狠抓活期储蓄存款;二是全方位抓好对公存款;三是大力开展信用卡业务;四是积极参与金融市场,充分用好用活同业拆借、再贷款、再贴现等新的筹资方式,扩大负债总量,优化负债结构,加强核算,降低负债成本。
第五、大力加快电子化步伐,着力提高农行人员的素质。从金融业发展的趋势看,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对金融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技术密集性和劳动密集型在农行将得到体现。但目前靠手工劳动的做法已不适应形势的要求,所以无论如何要克服困难,筹集资金,合理规划,按比较高的标准搞好网点的技术装备,这样既能提高办事效率,加速资金周转,减少费用,又能提高农业银行的知名度,在社会上树立起良好的形象。所以这一点是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农业银行逐步实行电子化后,需要的人员相对少一些,但素质确要高一些。这就剩余部分人员,总的看,农行要走集约化经营、注重提高效益的道路,新增人员除需要的专业人员外,其他人员的进入应严格控制。对现有的人员中素质不高在一定年龄段的应加强培训,提高其知识文化水平,适应农行业务发展的要求。
思考之三,农行实行集约化经营,必须实行科学的决策和集中统一的管理制度。集约化是相对于粗放化而言的。搞好集约化经营,首要的是科学的决策,避免风险,确保安全,最终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农行将来不论是网点的设置和人员的配备,还是资金的筹措与发放,都要结合实际情况,按照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方法、尽可能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和预测,使各项决策符合实际,符合安全、流动、盈利的原则。特别是有些贷款项目经过多方调查研究评估论证可行后,就要及时地引导资金流向,做到规模跟着项目走,资金跟着规模走,管理跟着资金走,一切都跟着效益走。实行科学的决策,必须做到上级行的“政令畅通”。特别是人事、资金、财务不能光强调放权而忽视集中,强调自由而忽视纪律。特别是现在总行作为法入的情况下,实行一定的集中统一管理是完全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整体的优势,才能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才能体现集约化经营的优势。
(原载1996年4月1日2日《甘肃经济日报》、《甘肃农村金融》1996年第7期)
农总行副行长王景师(中)在省农行领导的陪同下到兰州市农行视察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