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而不是做过
当接受了一个任务之后,一定是要做到,而不仅仅是做过,也不能仅仅是做了。
怎么来理解这句话呢?我们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比如说让你找一个人,找到了,联系上了,这件事情才算完成了,也就是做到了。但是,有的人却不是这样,他们可能给领导汇报说,我接到任务以后,立刻就给那个人打电话了,办公室没人接听。然后,当领导等着他们说下一步结果时,他们却没有下文了。在这样的人看来,打过电话了,人没在办公室,事情就算过去了,也就算完成了。
很显然,事情这时候并没有完,更不可能过去。这只能算是做了或者做过,而没有做到。找到这个人是我们的目标,也就是我们要做到的事情,给其办公室打电话只是完成目标的手段之一,但不能被这个手段蒙蔽了目标,更不能将这个手段当作目标。
如果是做到,应该怎么做呢?你打过办公室电话了,没人,那你有没有打手机?你也可以说,手机也打了,没接,估计有事情不方便。那你有没有发短信?短信也发了,不过没回,估计是没看见。那你有没有在短信里面告诉他,事情很重要,希望他在什么时间之前给予回复?如果也告诉了,那你有没有发邮件,有没有弄到他的即时网络通讯工具,有没有找到他的秘书或者经常跟他在一起的人?总之,一定要做到事情有了最终结果为止。
做了和做过都不够,做到和做好才是目的。要结果,而不是过程。做到是完成了事情,是结果;做过是一个动作,是过程。
做到,就是要不择手段地实现目的。比如说你去上班,要求的结果是在上班时间开始之前到达办公室。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你走着去也好,跑着去也好,爬着去也好,坐公交也行,开车也行,搭顺风车也行,打车也行,骑自行车也行。总之,你可以采取你认为合适的任何手段,但是所有这些手段的目的都是你要及时到达目的地。可能,你会说堵车了,你会说下大雨了,你会说自己病了因而起床晚了,无论你的借口是什么,只要你没有在上班时间之前出现在办公室,你都是没有实现目的,没有做到。而只是做了或者是做过,这个对于结果的出现没有任何帮助。
中国著名的企业华为公司,就有这样一种“做到而不是做过或做了”的精神。曾经的华为员工汤圣平在《走出华为》一书中讲述了自己的一次亲身经历:
我在华为第一次见电信局长,是因为有个资料要递给他。早上8点钟我就去他办公室了,他说要开会,你等等吧。我就站在能看到他会议室的位置等着。他出来两次,我都迎上去,他说还要继续开。一直等到中午,他出来了,我连忙再上去,他告诉我,他要去吃饭,你改天再来吧。他走了,我还站在那里。一个小时后,电梯门打开,从里面出来的局长抬头看到我,一愣:“你怎么还没回去啊?!到我办公室来吧。”
据作者说,他这样的做法对于华为的销售人员来说再普通不过了。华为的销售人员能做到你一天不见我,我就等你一天;一个星期不见我,我就等你一个星期;上班找不到你,我节假日也要找到你。华为的销售人员甚至在知道了你在哪个小岛上开会后,他也会摸过去把你找到。
依靠这种精神,华为公司在被国外企业占据垄断地位的通信领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不但在中国取得了成功,而且早就走出了国门,打入了欧美市场,被人认为是“中国最伟大的公司”。后来,有人将这种精神称为“狼性文化”,这是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或者有人会因为有“狼性”两字而觉得它不够“人性”,但是,我们发现,一切伟大的个人或者组织,之所以能够有所成就,都必须具备这种精神,在做事情的时候,都一定是强调“做到而不是做过或者做了”。
被很多人认为很人性化的企业——美国的Google公司,据说他们的员工,在上班的时候可以喝咖啡,洗脚,睡觉,甚至其他很多被别的公司认为出格的行为也都得到允许。但是,也正是这家讲究人性的公司,他们的办公室经常在半夜还灯火通明,员工们为了某件事情而通宵达旦地工作。他们是在为“做到”而努力。
任何事情,即使所有的手段都用了,但如果目的没有达成,那与没做的差别,不过是行百里路半九十而已。做了和做过,却不追求做到和做好,这里面体现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一种交差心态在作祟,是一种得过且过的心态在作祟,是一种对付的心态在作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心态在作祟。如果不是没有经验不知道方法,这样的行为更深层次反映的,就也可能是你对这个工作并不看重,更可能是你在对付和敷衍自己。
我们每个人要想做成事情,就必须要强调做到,要否定做过,这样每件事情才会有结果。在有结果的基础上,我们再追求好的结果,那就会一步步地前进。如果每次都没有结果,都浅尝辄止、半途而废,那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进步。
我们都追求做到而不是做过,这就会在别人心目中树立起品牌。这相当于是告诉别人,我们是可信赖的,我们是能够做成事情的。这样,别人就会将更多的事情交给我们,让我们承担更大的责任,也给予我们更多的资源,我们因此就会进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