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聪明人通常都自知自己的无知

聪明人通常都自知自己的无知

时间:2023-08-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故事殿堂1952年11月9日,以色列首任总统魏茨曼逝世,他是爱因斯坦的老朋友。这次是驻华盛顿的以色列大使打来的。对于一个能够严于剖析自己的人来说,肯定是有自知之明的。因此,自知之明是求知的不竭动力,求知是自知之明的升华。自知之明通过求知改变自己的无知无识,也是使自己达到自尊自重、自律自信,进而自立自强的自如人生境界的基础。

故事殿堂

1952年11月9日,以色列首任总统魏茨曼逝世,他是爱因斯坦的老朋友。在这前一天,就有以色列驻美国大使对爱因斯坦转达了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的信件,并正式提请爱因斯坦作为以色列共和国总统的候选人。有人得到消息后,当天晚上就给爱因斯坦打来电话,询问爱因斯坦:“听说已经邀请您参加以色列共和国总统选举,教授先生,您会接受吗?”

“不会。我当不了总统。”爱因斯坦简单地回答。

“可是,总统是没有多少具体事务的,他的位置就是一个象征。教授先生,您可以说是最伟大的犹太人。让您来担任以色列总统,就是象征犹太民族的伟大,这样再好不过了。”记者接着说。

“不,我干不了。”爱因斯坦还是拒绝了。

当他刚放下电话,电话铃又响了。这次是驻华盛顿的以色列大使打来的。大使说:“教授先生,我是奉了以色列共和国总理本·古里安的指示,想请问一下,您愿意接受总统候选人吗?”

爱因斯坦说:“大使先生,关于自然,我是了解一点,但是,关于人,我却基本上不了解。我这样的人,如何能担任总统呢?请您向报界解释一下,替我解解围。”

大使不放弃地继续劝说:“教授先生,已故总统魏茨曼以前也是教授。您肯定也可以胜任的。”

爱因斯坦想了想说:“魏茨曼和我不一样。他可以胜任,但我不能。”

大使先生说:“可是教授先生,以色列公民以及全世界每一位犹太人,都在期待您呢!”

虽然爱因斯坦的确被同胞们的好意感动了,但是他还是委婉地拒绝了。因为他自己知道,当总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智慧点睛

也许当你看到这个故事后,肯定会不理解为什么爱因斯坦会放弃这样一个好机会。其实,正如爱因斯坦所想的那样,当总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正是爱因斯坦有这样的自知之明,才让更多的人佩服他。

那么,什么叫自知之明呢?自知之明出自《老子》中:“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对于一个能够严于剖析自己的人来说,肯定是有自知之明的。可是,想要做到这一点,却很难。因此,就出现了“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一说,其意思就是,能清楚认识自己、对待自己,那是最明智最难能可贵的事情了。

柏拉图曾说过:聪明人都自知自己无知。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就是一个知道自己什么都不知道人,也正是因为这份气度,才让柏拉图拜在了苏格拉底的门下。其实,这里的自知就是自我认知,是对自己存在的感觉,包括自己对物质、精神和社会的认识。一般情况下,当你在进行自我分析时,就需要在自我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行为加以控制与调节,从而形成对自己固有的态度。

自知是一种睿智的灵动,更是心志上的提升。拥有自知之明的人,不仅能够比较清醒地评价自己,认识自己,准确地把握自己,还能严格地反省自己。只有自己认识到自己是怎样的人,具备怎样的能力,适合做怎样的工作,在怎样的位置上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才能找准方向,从而体现自身价值。当然,准确、正确地认识自己是一个漫长甚至是艰难的过程。一个人如果不知己所长,又不知己所短,不但不能获得成功,反而会贻误事业。因此,我们必须善于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用他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这样才能够把自己看得更客观、更全面、更准确、更实际,从而使自己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

独辟蹊径

其实,自知就是相信自己,不妄自菲薄。想当年,汉高祖刘邦论筹集粮草,安抚百姓,他不及萧何;论筹谋,他不及张良;论军事才能,他不及韩信。但是,刘邦却没有因自己才能不如他人而嫉贤妒能,他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才能在于招揽人心,知人善任,使人才各尽其所,所以他才能战胜项羽,一统天下。作为现在的你也应该如此,要自知,只有这样才能扬长避短。

◆了解内心的自己

人若是没有自知之明,那么,这个人就会处于昏昏然,看不到问题,摆不正位置,找不到人生正确支点,不能驾驭好人生命运之舟的状态。而有自知之明的人,就会对自己的事情明察秋毫,了如指掌,在面对事情时能够审时度势,懂得趋利避害,就连挫折也会绕着他走,人生道路也比较顺畅。因此,你要从现在开始了解自己,不要受到私欲和心境的影响与干扰,在现在这个令人心浮躁和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加强自律意识,不要随意受到权、钱、色、欲的诱惑和腐蚀,更不要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只有了解自己,认清自己,才能让你今后的人生道路中,少走一些弯路,让你早日走向成功。

◆自知后才懂得扬长避短

想要了解自我,就需要换一个角度来审视自己。首先,从客观的角度审视自己,跳出自我,来观察自身。就好像照镜子一样,不仅要看正面,还要看反面;不仅要观察自身的亮点,还要看到自身的瑕疵,包括对自己的学识能力、人格品质等进行自我评判,切忌孤芳自赏、妄自尊大。其次,要不断完善自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须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自知后才能求识

从另一层面上讲,自知无知才求知,自知无畏才拼搏。好说己长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长。自知度越高,求知欲越强。学然后知不足,知然后更求知。掌握的东西越多,越感到自己学识的短浅。知无止境学无涯。因此,自知之明是求知的不竭动力,求知是自知之明的升华。自知之明通过求知改变自己的无知无识,也是使自己达到自尊自重、自律自信,进而自立自强的自如人生境界的基础。

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避己所短,扬己所长,才能对自己的人生坐标进行准确定位。当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时,也就是进步的开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