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创造性思维的“四阶段”理论

创造性思维的“四阶段”理论

时间:2023-08-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创造性思维分为四个阶段,这是美国心理学家G·华莱士研究了各种类型的思想活跃的人的经验后提出来的。第四阶段———验证期。G·华莱士调查了各种人的经验,提出了上述的创造性思维的“四阶段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了解G·华莱士四阶段论的准备、酝酿、突然出现的机制,人们既能再加一把劲进入酝酿期,又能在自我训练方法上采用新手段。

创造性思维分为四个阶段,这是美国心理学家G·华莱士研究了各种类型的思想活跃的人的经验后提出来的。

第一阶段———准备期。掌握问题、搜集各种材料、动脑筋的过程,即自觉的努力时期。

第二阶段———酝酿期。虽然开动脑筋也想不出好主意因而感到苦闷,甚至想半途而废。然而,在此阶段中,潜意识在本人也不曾觉察的情况下,进行着有力的活动。

第三阶段———启发期。解决问题的启示突然出现。这种“突然出现”是指人处于不工作情况下能得到答案,并且大多出现于疲劳后的小憩时,或者在为其他事物疲于奔命时。另外,“突然出现”的倾向是视觉形象多于语言形象。

第四阶段———验证期。推敲突然出现的启示,并且予以具体化过程。

G·华莱士调查了各种人的经验,提出了上述的创造性思维的“四阶段论”。如想搞发明制订新的研究计划,或者设计出版物内容的结构时,开始阶段总是有意识地从各方面加以努力,然而却难以理出头绪。时而连续几天地冥思苦想,却无论如何也归纳不出可行的办法。于是便焦躁不安,或陷入悲观情绪之中,以致打算半途而废。不知是出于什么样的机运,在这样的情况下有时会突然闪现出好主意来。思想与酿酒一样需要发酵期,经过一阶段的有意识的努力后,获得的稍高于一般常识但并不是成熟了的概念。经过下一阶段的酝酿期,才像酿得名酒一般使概念趋于成熟。然而,一般人闯不过酝酿期,也不相信酝酿期的存在,所以在第一阶段徘徊不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了解G·华莱士四阶段论的准备、酝酿、突然出现的机制,人们既能再加一把劲进入酝酿期,又能在自我训练方法上采用新手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