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天命之谓性,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天命之谓性,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时间:2023-08-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  于天地之间做人,从人生之路的一开始,我们就具备了本然的自然禀赋。  虽然这些答案并没有完整性,但无疑存在着人性的纯真。  而改革派当政时,司马光不仅没有政绩可言,而且被列入奸相之列。朝廷不仅夺去了所有封号,而且还把

  于天地之间做人,从人生之路的一开始,我们就具备了本然的自然禀赋。据说小孩子刚出生的时候,第一个本能动作就是哭喊,为什么要哭喊?因为要生存。生存,便是如《中庸》所言的“修道”,“道”在何处?便是你做人之志,它无处不在,但其根本还是深埋在你的心间。

  无处不在的人生之道

  为人的道理,就好像“鬼神”的概念一样,说它们有吧,却看不见它们;说它们子虚乌有吧,人们又离不开它们——它们都深深扎在人们心里了。所以,中庸之道讲究从隐微到显著,真实的东西就是这样不可掩盖!道也好,鬼神也好,就像空气一样,看不见,听不到,但却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任何人也离不开它。

  有位老师曾问她的学生:“你幸福吗?”

  “是的,我很幸福。”学生回答。

  “经常都是幸福的吗?”老师再问道。

  “对,我经常都是幸福的。”

  “是什么使你感觉幸福呢?”老师继续问道。

  “是什么我并不知道。但是,我真的很幸福。”

  “一定是有什么事物才使你感到幸福的吧?”老师继续追问着。

  “是啊!我告诉你吧!我的玩伴们使我幸福,我喜欢他们。学校使我幸福,我喜欢上学,我喜欢我的老师。我爱姐姐和弟弟。我也爱爸爸和妈妈,因为爸妈在我生病时关心我。爸妈是爱我的,而且对我很亲切。”

  老师认为在她的回答中,一切都已齐备了——和她玩耍的朋友(这是她的伙伴)、学校(这是她读书的地方)、姐弟和父母(这是她以爱为中心的家庭生活圈)。这是具有极单纯形态的幸福,而人们最高的生活幸福也都与这些因素息息有关。

  老师又向一群少年提出过相同的问题,并且请他们把自认为“最幸福的是什么?”一一写下来。他们的回答益发令人觉得感动。这是他们的回答:

  “有一只鸭子在飞,把头探入水中,而水是清澈的;因船身前行,而分拨开来的水流;跑得飞快的列车;吊起重物的工程起重机;小狗的眼睛……”

  以下则是少女们对于“什么东西使她们幸福”的回答:

  “倒映在河上的街灯;从树叶间隙能够看得到红色的屋顶;烟囱中冉冉升起的烟;红色的天鹅绒;从云间透出光亮的月儿……”

  虽然这些答案并没有完整性,但无疑存在着人性的纯真。想要幸福,最重要的秘诀就是:拥有清澈简单的心灵,可以于平凡中发现浪漫、纯真。

  寻找幸福,需要理由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幸福就在我们的身边,任何一点不起眼的小地方都能令人幸福,但关键是我们有没有关注它们。很多做人成功的人都因为他们拥有一颗像上述孩子们的心,所以,他们也更容易明白人生的道理。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相对成年人来说,儿童实在算得上懂得“道”的专家了。所以,在我们这个充满着斗争与机心的社会中,许许多多的人都渴望追寻那“赤子之心”,说到底,也就是我们生而具有的“性”。因此,我们绝不能让自己的精神衰老,不可以失去本然的做人之志。

  志不变,人不变

  谁都想做真正的强者,中庸之道并不是要求大家畏畏缩缩不敢坚持自己的志向,相反,做人的中庸之道就是要使自己做大做强,人做到什么地步才能被称为是强?身强力壮?那只是匹夫之勇。出将拜相?历史上那么多的将相不也流下来诸多的骂名?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和顺而不随波逐流,这才是真强啊!保持中立而不偏不倚,这才是真强啊!国家政治清平时不改变志向,这才是真强啊!国家政治黑暗时坚持操守,宁死不变,这才是真强啊!

  人什么时候最强?就在坚持自己之志的时候!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司马光,可以说是儒家尊敬的圣人,他向来秉性刚直,在从政活动中亦能坚持自己的志向,积极贯彻执行有利于国家的决策方略。而在举荐贤人、斥责奸人的斗争中,他也敢触犯龙颜,宁死直谋,当廷与皇上争执,置个人安危于不顾。

  仁宗得病之初,皇位继承人还没确定下来。因为怕提起继位的事会触犯正在病中的皇上的忌讳,群巨都缄口不言。司马光此前在并州任通判时就三次上奏提及此事,这次又当面跟仁宗说起。仁宗没有批评他,但还是迟迟不下诏书。

  司马光沉不住气,又一次上书说:“我从前上呈给您的建议,马上应实行,现在寂无声息,不见动静,这一定是有小人说陛下正当壮年,何必马上做这种不吉利的事。那些小人们都没远见,只想在匆忙的时候,拥立一个和他们关系好的王子当继承人,像‘定策国老’、‘门生天子’这样大权旁落的灾祸,真是说都说不完。”仁宗看后大为感动,不久就立英宗为皇子。

  英宗并非仁宗的亲生儿子,只是宗室而己。司马光料到他继位后,一定会追封他的亲生父母。后来英宗果然下令让大臣们讨论应该给他的生父什么样的礼遇,但谁也不敢发言。

  司马光一人奋笔上书说:“为人后嗣的就是儿子,不应当顾忌私亲。濮王应按照成例,称为皇伯。”这一意见与当权大臣的意见不同。御史台的六个人据理力争,都被罢官。司马光为他们求情,没有得到恩准,于是请求和他们一起被贬官。

  司马光在他的从政生涯中,一直坚持这种原则,被称为“社穆之臣”,宋神宗也感慨地说:“像司马光这样的人,如果常在我的左右,我就可以不犯错误了。”

  司马光一生从不说谎话,他评价自己时说:“我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只是平生的所作所为,皆问心无愧。”百姓全部敬仰信服他,陕州、洛阳一带的百姓被他的德行所感化,一做错事,就说:“司马君实会不知道吗?”

  司马光一生清廉简朴,不喜华靡。史书上记载着他这方面的许多小故事,传为美谈。就连他的政敌王安石也很钦佩他的品德,愿意与他为邻。据说,司马光的妻子死后,家里没有钱办丧事,儿子司马康和亲戚主张借些钱,把丧事办得排场一点,司马光不同意,并且教训儿子处世立身应以节俭为可贵,不能动不动就借贷。最后,他还是把自己的一块地典当出去,才草草办了丧事。

  司马光的品格德行、修学治史,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但对他的政绩,人们却时褒时贬。

  保守派主政的时候,对其政绩大加褒扬,宋哲宗还赦令保守派的翰林学士苏东坡撰写神道碑文,洋洋几千言尽是赞美之辞。

  而改革派当政时,司马光不仅没有政绩可言,而且被列入奸相之列。宋绍圣年间,御史周铁首论“温公(司马光死后谥号)诬谤先帝,尽废其法,当以罪及。”朝廷不仅夺去了所有封号,而且还把其墓前所立的巨碑推倒。王安石的学生章淳、蔡京主政时,为报复司马光等人尽废新法的做法,将其与三百零九名朝臣列入“元佑奸党”,并要在朝堂和各州郡立“奸党碑”。

  但是在立碑时,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石匠安民对蔡京说:“小人是愚民,不知道立碑的意图。但司马相公海内都称道他为人正直,现在却要列人奸党,小人不忍心做。”蔡京一怒之下便要处罚他,吓得安民一面求饶,一面哭诉:“大人的命令,小人不敢违抗。只是小人有一个请求:碑上刻匠人名字时,不要把小人安民的名字署上,以免留下千载骂名。”蔡京仔细一想,司马光虽然有错,但毕竟为人正直,享有威望,于是改变了主意,将司马光排除在奸人之外。

  可见,司马光的人格不仅为百姓所称道,甚至连对手也为之折服。在封建时代,司马光是孔门的第三个圣人,位列孔子、孟子之下,同样在孔庙享配。时至今日,人们仍记得历史上有一“涑水先生”,他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志向,是指导我们做人的原则,原则不变,那么我们就不会轻易随波逐流,即使表面上做出“圆滑”的行为,可只要保证内心的“方正”,总有一天会像司马光那样得到世人的欣赏。

  人生的标志

  有人说人生的标志有很多:成功、失败、顺利或者坎坷,其实,这些都只不过是一些表面现象,孔老夫子说“志不可夺”,正说明了人生真正的标志就是你的志向,因为它决定了你的命运是个什么样子。

  什么是“可夺帅”?这正是关云长温酒斩华雄,于万马军中夺敌帅首级如探囊取物。

  什么是“不可夺志”?这正是老将军严颜宁死不屈,面不改色:“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

  帅可夺而志不可夺,将可杀而不可辱。这是因为,军队虽然人多势众,但如果人心不齐,其主帅仍可能被人抓去,而主帅一旦被人抓去,整个军队失去了领导人,也就会全面崩溃了。匹夫虽然只有一个人,但只要他真有气节,志向坚定,那就任谁也没有办法使他改变了。这种宁死不屈的烈士事迹,可歌可泣,在历史上不胜枚举。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气节,志向不坚定,则很可能在关键时刻受不住诱惑或经不住高压而屈膝变节,成为人们所鄙视的叛徒。

  所以,志向的确立和坚守是非常重要的,“中庸”对人的要求,也是从志向开始,这是儒家修身的基本内容之一。志向是一切奇迹的源泉,很多的成功人士,最初都是从一个志向开始的。

  罗杰·罗尔斯是美国纽约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他出生在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这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汉的聚集地。在这儿出生的孩子,耳濡目染,他们从小逃学、打架、偷窃甚至吸毒,长大后很少有人从事体面的职业。然而,罗杰·罗尔斯是个例外,他不仅考入了大学,而且成了州长。

  在就职记者招待会上,一位记者对他提问:是什么把你推向州长宝座的?面对三百多名记者,罗尔斯对自己的奋斗史只字未提,只谈到了他上小学时的校长——皮尔·保罗。

  1961年,皮尔·保罗被聘为诺必塔小学的董事兼校长。当时正值美国嬉皮士流行的时代,他走进大沙头诺必塔小学的时候,发现这儿的穷孩子比“迷惘的一代”还要无所事事。他们不与老师合作,旷课、斗殴,甚至砸烂教室的黑板。皮尔·保罗想了很多办法来引导他们,可是没有一个是奏效的。后来他发现这些孩子都很迷信,于是在他上课的时候多了一项内容——给学生看手相。他用这个办法来鼓励学生。

  当罗尔斯从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皮尔·保罗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是纽约州的州长。”当时,罗尔斯大吃一惊,因为长这么大,只有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五吨重的小船的船长。这一次,皮尔·保罗先生竟说他可以成为纽约州的州长,着实出乎他的预料。他记下了这句话,并且相信了它。

  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像一面旗帜,罗尔斯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土,说话时也不再夹杂污言秽语。他开始挺直腰杆走路,在以后的40多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51岁那年,他终于成了州长。

  志向是每个人都可以靠自己的力量获得的,相信自己,坚持自己的志向,志向就能帮你创造奇迹。

  志向决定心态的积极

  有了志向,就好像在毛驴的头前有了个葫芦卜,毛驴看着胡萝卜,心态自然积极起来。而且我们有了志向,要想达到这一理想,就要比原来更积极,这样才能保证《中庸》中倡导的“内外平衡”,有时候,人生的路径是由你的心态积极与否决定的。

  著名的人寿保险推销员法兰克·派特曾经讲述自己的故事:

  “当时是1907年,我刚转入职业棒球界不久,遭到有生以来最大的打击,因为我被开除了。我的动作无力,因此球队的经理有意让我走人。他对我说:‘你这样慢慢吞吞的,哪像是在球场混了20年?法兰克,离开这里之后,无论你到哪里做任何事,若不提起精神来,你将永远不会有出路’。

  “本来我的月薪是175美元,离开之后,我参加了亚特兰新克球队,月薪为25美元。薪水这么少,我做事当然没有热情,但我决心努力试着积极起来。等了大约10天以后,一位名叫丁尼·密亨的老队员把我介绍到新凡去。在新凡的第一天,我的一生有了一个重要转变。

  “因为在那个地方没有人知道我过去的情形,我就决心变成新英格兰最积极的球员。为了实现这点,当然必须采取行动才行。

  “我一上场,就好像全身带电。我强力地投出高速球使接球的人双手都麻木了。记得有一次,我全力冲人三垒,那位三垒手吓呆了,一球漏接,我就盗垒成功了。当时气温高达华氏100度。我在球场奔来跑去,极可能中暑而倒下去。

  “这种积极心态所带来的结果,真令人吃惊,产生了三个作用:第一是我心中所有的恐惧都消失了,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技能。第二是由于我的热忱,其他的队员也跟着热忱起来。第三是我没有中暑,我在比赛中和比赛后,感到从没有如此健康过。

  “第二天早上,我读报时,兴奋得无以复加,报上说:‘那位新加进来的派特,无异是一个霹雳球手,全队的人受到他的影响,都充满了活力。他们不但赢了,而且是本季最精彩的一场比赛。’

  “由于积极的态度,我的月薪由25美元提高为185美元,多了7倍。

  “在往后的2年里,我一直担任三垒手,薪水加到30倍之多,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有一种积极的心态,没有别的原因。”

  后来,派特的手臂受了伤,不得不放弃打棒球。接着,他到菲特列人寿保险公司当保险员,整整一年多没有什么成绩,因此很苦闷。但后来他又变得积极起来,就像当年打棒球那样。

  再后来,他是人寿保险界的大红人。不但有人请他撰稿,还有人请他演讲自己的经验。他说:“我从事推销已经30年了。我见到许多人,由于对工作抱有积极的心态,使他们的收入成倍数地增加起来。我也看到另一些人,由于缺乏热忱而走投无路。我深信唯有积极的心态,才是成功推销的最重要因素。”

  如果积极的心态对任何人都能产生惊人的效果,那么,对于你我也应该有同样的功效。

  做个“才志”佳人

  立志是为了把人做好,而中庸之道则提醒我们光是有志,不过是纸上谈兵,没有才能,志向便流于空谈,更不要说当佳人了。老百姓心中的“活神仙”诸葛亮就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当然,是人,也就不会具备完善的才能,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自我完善,一个人如果能够不断地用完善自我的态度去“修补”缺陷,那么即使有再多的缺陷,也就都会被修补好的。那些成功人士就是一点一点修补自我缺陷,一点一点扩大自己的优点的,这样他们的人生自然是完满的。

  埃利胡·布瑞特十六岁时就去给一个铁匠当学徒,他整个白天都不得不呆在车间里干活,而且经常还得点蜡烛加班,试问,今天哪个男孩成才的条件会比他更艰难?然而,他吃饭时面前总要摆一本书,只要一有空,他就把兜里的书拿出来看,晚上和节假日都学习不辍。这样,他设法利用大多数男孩虚掷了的零碎时间来接受出色的自学教育。当那些纨绔子弟们打哈欠、伸懒腰、干瞪眼时,年轻的布瑞特却在不失时机地学习、进步。

  他求知若渴,常思上进,从而克服了人生道路上的重重障碍。一个富有的绅士愿意资助他去哈佛念书,但布瑞特说他能教育好自己,即使他每天得到铁匠铺工作1214个小时。这是个多么有毅力的孩子啊!他在铁匠铺抓住每一刻的闲暇,惜时如金,并且坚信,珍惜时间会使他获益匪浅,而虚掷光阴只会让他庸碌无为。想想吧——一个得在铁匠铺整天工作的孩子,竟然在短短一年间见缝插针学习了7门外语!

  如果一个人有了坚定的志向,并且愿意不断进取、自我完善,他肯定会找到出人头地的机会,或者即使找不到,他也会创造出机会来。下面是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几乎所有人都会遇到这种情况。

  有一个年轻的爱尔兰人,他到了20岁都没有学会读书写字,他的家人生活放纵,为此他就离家出走了。他靠着观察广告牌学会了认一点点字。后来,他参了军,在船上当起了服务生。他选择一个要求在船长桌边服务的差使,是因为他渴望学习。他在上衣口袋放了个小纸本,一听到什么新词,他就记下。一天,一个军官发现他在写字,立刻就怀疑他是间谍。当他和其他军官得知了那个小纸本的用途之后,给了这个年轻人更多的学习机会,这些机会不断使他得到提拔,最终使他在海军中赢得了显赫的地位。作为海军军官的成功者为他在其他领域的成功铺平了道路。

  令人遗憾的是,许许多多天赋很高的人忽视了完善自我的机会,以致后来处境还不如那些智力不及他们的人。

  我们知道一个可悲的例子,有一个天才的博物学家,年轻时由于他的志向受到压抑,教育也被忽视了,但后来他逐渐懂得了比同时代几乎任何人都多的自然知识,然而他却写不出一个语法通顺的句子来,更没法使他的思想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让它们在书籍中流传下去,原因就是他连最基本的教育都没接受过。他的词汇贫乏得可怜,语言知识也捉襟见肘,所以他在努力寻找适当的词语表达思想时,显得非常吃力。

  想想这个天才人物的痛苦吧,他意识到自己掌握了大量的科学知识,然而对于表达自己思想却束手无策!

  我们随处可见各行各业的职员、技工、雇员,他们难以晋升到与他们的天赋相配的位置上去,因为他们没受过足够的教育。他们无知无识,不会正确书写,无法正确运用母语,因此,他们的卓越才能就显露不出来,就会被埋没。

  自我完善的工具就掌握在自己手里,要不停地使用它们。如果斧子钝了,砍伐时就需要使更大的力气;如果机会少了,就需要花更多的精力,付出更多的艰辛。开始进展可能会很慢,但持之以恒就能保证成功。“循序渐进”是进行思想修炼的中庸之道,有朝一日,你必将收获。

  立志在坚不在锐

  对于做人,首先需要分析,什么样的志向是最能成就你自己的。古人说:“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说的是人们喜欢为自己立下宏伟的志向,这仿佛就像给自己打了一针兴奋剂,刺激自己憧憬着这个伟大梦想起码在最近一段时间奋斗。可是,就好像富裕的标准不在“暴富”,而在于长年累月地积攒出来的一样,成功也需要经得住时间考验,分分钟搞定的成功,毕竟来得快,去得也不慢。

  被称为新工业之父的亨利·福特,年轻时在一家电灯公司当工人,有一天他突发奇想,产生了要设计一种新型引擎的意识,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妻子,妻子对他的发明研究很支持,还鼓励他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试试吧!”她把家里的旧棚子腾出来,供他试用。福特每天下班回到家里,就钻进旧棚子里作引擎的研究工作。冬天旧棚子里很冷,他的手冻成了紫色,牙齿在寒冷中格格颤抖,可他却对自己默默地说:“引擎的研究已经有了头绪,再坚持干下去就能成功。”

  亨利·福特在旧棚子里苦干了3年,这个异想天开的稀奇的东西终于问世了。1893年,亨利·福特和他的妻子乘坐着一辆没有马的马车,在大街上摇晃着前进,街上的人被这情景吓了一跳,有些胆小者还躲在远处偷偷地观看。从这一天起,这个对整个世界都产生深远影响的新工业,就在亨利·福特自信的驱动下诞生了。

  后来亨利·福特决定制造著名的V8型汽车时,他要求工程师们在一个引擎上铸造8个完整的气缸。工程师们听了都直摇头说:“这不可能。”福特命令道:“谁不想干,就走人!”工程师们谁都不愿失业,只好照着亨利·福特的命令去做。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所以谁都没有把成功输入在自己的脑子里。6个月过去了,研究毫无进展。没人按亨利·福特的命令去做。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于是他决定另外挑选几个对研制V8型汽车有;信心的人去完成。他坚信人一旦有了稳操胜券的心理,就有了希望。新挑选的几个工程师经过反复研究,忽然间,好像被一股神秘的力量“击中”,终于找到了制造V8型汽车的关键窍门。

  是什么令这V8型汽车从无到有?是什么令这“不可能”的计划奇迹般地成功?这就是长久的志向目标在起作用。

  成功是产生在那些坚持自己能够成功的人身上的,失败源于那些不自觉地让自己产生失败意识的人身上。是时候给自己建立一个长久的自我激励体系了,这样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快乐与收获。

  成大事的资本

  “可方可圆”,能成为资本的,就是中庸之道的“方”。古往今来的做人经验告诉我们:再高的智商也不一定能做出了不起的业绩,唯有坚持自己的志向,才能完成自己的责任。做人,是一段伟大的过程,更是一项艰苦的任务。

  希拉斯·菲尔德先生退休的时候已经积攒了一大笔钱,然而这时他又忽发奇想,想在大西洋的海底铺设一条连接欧洲和美国的电缆。随后,他就全身心地开始推动这项事业。前期基础性的工作包括建造一条一千英里长、从纽约到纽芬兰圣约翰的电报线路。纽芬兰四百英里长的电报线路要从人迹罕至的森林中穿过,所以,要完成这项工作不仅包括建一条电报线路,还包括建同样长的一条公路。此外,还包括穿越布雷顿角全岛共四百四十英里长的线路,再加上铺设跨越圣劳伦斯海峡的电缆,整个工程十分浩大。

  菲尔德使尽浑身解数,总算从英国政府那里得到了资助。然而,他的方案在议会遭到了强烈的反对,在上院仅以一票多数通过。随后,菲尔德的铺设工作就开始了。电缆一头搁在停泊于塞巴斯托波尔港的英国旗舰“阿伽门农”号上,另一头放在美国海军新造的豪华护卫舰“尼亚加拉”号上;不过,就在电缆铺设到五英里的时候,它突然卷到了机器里面,被弄断了。

  菲尔德不甘心,进行了第二次试验。在这次试验中,在铺好二百英里长的时候,电流突然中断了,船上的人们在甲板上焦急地踱来踱去,好像死神就要降临一样。就在菲尔德先生即将命令割断电缆、放弃这次试验时,电流突然又神奇地出现,一如它神奇地消失一样。夜间,船以每小时四英里的速度缓缓航行,电缆的铺设也以每小时四英里的速度进行。这时,轮船突然发生了一次严重倾斜,制动器紧急制动,不巧又割断了电缆。

  但菲尔德并不是一个容易放弃的人。他又订购了七百英里的电缆,而且还聘请了一个专家,请他设计一台更好的机器,以完成这么长的铺设任务。后来,英美两国的发明天才联手把机器赶制出来。最终,两艘军舰在大西洋上会合了,电缆也接上了头;随后,两艘船继续航行,一艘驶向爱尔兰,另一艘驶向纽芬兰,结果它们都把电线用完了。两船分开不到三英里,电缆又断开了;再次接上后,两船继续航行,到了相隔八英里的时候,电流又没有了。电缆第三次接上后,铺了两百英里,在距离“阿伽门农”号二十英尺处又断开了,两艘船最后不得不返回到爱尔兰海岸。

  参与此事的很多人一个个都泄气了,公众舆论也对此流露出怀疑的态度,投资者也对这一项目没有了信心,不愿再投资。这时候,如果不是菲尔德先生,如果不是他百折不挠的精神、不是他天才的说服力,这一项目很可能就此放弃了。菲尔德继续为此日夜操劳,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他决不甘心失败。

  于是,第三次尝试又开始了,这次总算一切顺利,全部电缆铺设完毕,而且没有任何中断,几条消息也通过这条漫长的海底电缆发送了出去,一切似乎就要大功告成了,但突然电流又中断了。

  这时候,除了菲尔德和一两个朋友外,几乎没有人不感到绝望的。但他们始终抱有信心,正是由于这种坚持不懈的毅力,他们最终又找到了投资人,开始了新的一次尝试。他们买来了质量更好的电缆,这次执行铺设任务的是“大东方”号,它缓缓驶向大洋,一路把电缆铺设了下去。一切都很顺利,但最后在铺设横跨纽芬兰六百英里电缆线路时,电缆突然又折断了,掉入了海底。他们打捞了几次,但都没有成功。于是,这项工作就耽搁了下来,而且一搁就是一年。

  所有这一切困难都没有吓倒菲尔德先生。他又组建一个新的公司,继续从事这项工作,而且制造出了一种性能远优于普通电缆的新型电缆。1866713日,新一次试验又开始了,并顺利接通、发出了第一份横跨大西洋的电报!电报内容是:“727日。我们晚上9点到达目的地,一切顺利。感谢上帝!电缆都铺好了,运行完全正常。希拉斯·菲尔德。”

  不久以后,原先那条落入海底的电缆又被打捞上来了,重新接上,一直连到纽芬兰。现在,这两条电缆线路仍然在使用,而且再用几十年也不成问题。

  苏东坡说:“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坚韧之志,正是中庸之道“方”的一面。一个突发的想法激起了菲尔德的全部兴趣,以及一定要把此事完成的决心与壮志,成功依赖的是恒心与坚持,可见,天才的力量总比不上勤奋工作的力量。

  身残志不残

  遍观世间万物,也许松树是最能代表“中庸”的事物,郑板桥有诗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青松最值得人钦佩的便是“咬定青山”的一口气。虽然忍受了天地之间风霜雨雪的磨炼,但最终总是屹立山头,向天地昭示自己的精神——这正是中庸的“方”啊。

  残疾对于一个人来说,确实是人生的悲哀,但也有不少残疾人面对这人生的悲哀,敢于正视现实,他们不甘消沉,奋发向上,做出了惊人的成绩。他们是身残志不残,要比那些身好心残的人不知强上多少倍。古今中外有多少身残坚的政治家和科学家啊!著名的罗斯福总统并没有因为他身体残疾而影响他总统的生涯,而且成为美国历史上唯一连干三届的总统。

  其实只要岗位安排的合适,世上就没有残疾可言。顺治皇帝是清朝入主中原后第一个皇帝。他主持编纂了《资政要览》一书,《资政要览》中“知人”一节里有这么一种说法,听起来很有道理。顺治皇帝说:

  “三个人一起走,一定会有可用之才。背驼的人可以让他去敲钟;身体残疾不能弯腰的人,可以让他去打謦;眼睛盲的人可以让他去审辨音乐;耳朵聋的人,可以让他去烧火。每个人所能做的有益的事,不是太多了吗?”当然,这只是说明了一个道理,并不是要我们真的安排眼睛盲的人去审辨音乐。眼睛盲的人不懂音乐的人不也是多着吗?

  现实生活当中,许多残疾人身残志不残,为社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些人值得我们敬仰和佩服,难道还不值得让他们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吗?

  北京顺义区民办食用菌技术学校校长陈兴利,六岁丧母,十二岁因一次意外事故失去了左臂,十五岁被迫辍学。身体的残疾,生活的艰辛,激发了他与命运抗争的勇气。在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陈兴利从81年开始进行食用菌技术的学习和研究,掌握了从制种到生产的全部技术。为了带动更多的农民尤其是残疾人走出一条致富之路,1984年陈兴利办起了食用菌技术培训班,培训班集教学、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固定资产达200万元,学员13000多名。陈兴利先后被评为顺义区残疾人先进个人、残疾人自强模范、区政协委员,他的食用菌技术学校被区残联确定为“扶贫助残培训基地”。

  另外,据2003127日的北京日报消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工业跨国公司——IBM在中国残联的支持下,目前正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残疾人职工,本市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均可报名应聘。IBM此次公开招聘的职位是销售经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办公室文秘、计算机软件工程和客户服务。招聘的条件是:大专以上学历,具有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有相关经验者优先。连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工业跨国公司都愿意吸纳残疾人工作,我们其他企业有什么理由拒残疾人于门外呢?

  有一技之长的残疾人也是社会的宝贵财富,也是社会不可或缺的人才。而作为身心都非常健康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躺在床上睡大觉呢?

  人才善继人之志

  志向是考察一个人是否能担负道义的重要参照,孔老夫子曾经针对子承父志做过评论:“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观察他的志向,当他父亲死去以后,观察他的行为。如果他长期不改变父亲的原则,可以说是做到孝了。”《中庸》的这番论述就是对孔夫子思想的回锅处理,从我们现在看来,那些能继承前人志向为今生奋斗者,不但能够将代代人生薪火相传,而且也足以能够使自己的社会功用发挥到最大。

  前澳洲首富凯利·帕克正是成功地继承了家族之志,并且将家族事业发扬光大的孝子。其生前是澳大利亚传媒界大亨,同时经营着数家大型赌场,在美国《福克斯》“全球富豪榜”中位居第94位。在他生命的晚期,他饱受病痛折磨,一直与癌症作斗争,还曾接受过肾移植手术。

  帕克出生于传媒世家。他的爷爷罗伯特·帕克就是新闻记者,通过多年努力,逐渐拥有了自己创办的报纸。1934年,帕克的父亲弗兰克·帕克继承家族产业,并将事业扩展到包括畅销杂志、报纸及牧场、房地产在内的多个领域。弗兰克本打算让长子,也就是帕克的哥哥克莱德·帕克继承他的事业,没想到书生气十足、事事有主见的克莱德最后竟与独断专行的父亲彻底闹翻,一气之下远走美国。

  弗兰克只得勉强培养他并不看好的次子帕克。据《悉尼晨报》报道,帕克从小有阅读困难症,而且非常懒惰,在学校里除了体育之外,各门功课极差。由于父亲对他管教极为严厉,他一度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热衷于跑车、女人和赌博,几乎成了一个十足的纨绔子弟。

  不过,自结束了学生生涯之后,帕克身上的优点逐渐显现出来。他非常聪明,而且具备投资天分,20世纪70年代初,他就掌握了先机,提出除了报纸、杂志外,电视才是传媒业的主流,并将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澳大利亚第九电视网”上。

  帕克是一名体育爱好者,他将自己的爱好与事业结合起来。上世纪70年代,他首先将世界板球联赛的播映权高价买下,接着向其他体育项目进军。这为他的电视台赢得了广大观众。此外,他特别重视新闻时事节目的报道,不惜重金抢播世界或本地新闻。多年来,该台—直是澳大利亚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台,广告收入非常好,成为帕克家族的主要摇钱树。

  除了电视台,帕克还经营着《妇女杂志》等一系列畅销杂志,拥有墨尔本的“王冠”赌场,同时在澳门与当地“赌王”何鸿遷共同经营一家赌场。此外,他还投资房地产及化学工业,并经营矿山和牧场。

  如今,帕克的大儿子詹姆斯·帕克将正式成为帕克各项事业的接班人。其实,由于帕克健康欠佳,詹姆斯曾一度代替父亲打理各项工作事务,但是由于经济界对这位少掌门缺乏了解与信任,帕克旗下产业的股票曾大幅贬值。为了减少损失,帕克不得不在2001年重新投入工作,并在经营自家事业之余加紧培养詹姆斯接班。

  如今,帕克昔日的工作搭档们对詹姆斯充满了信心,认为在帕克的调教下,詹姆斯已经具备了一个成功商人和媒体管理者的基本素质,而且通过多年来的工作实习,他对各主要公司的业务都相当熟悉了。

  古往今来,不管是子孙也好,还是后辈也罢,凡是长盛不衰的团体,正是没有忘记“继人之志”这一“中庸”古训。帕克家族也正是这一古训效果的有力证明,而且至少目前,他们仍然走在良性之大道上:“詹姆斯很坚强,很聪明……他已经成熟了,可以胜任未来的工作,他也有信心凭自己的能力,让帕克的事业有进一步的发展。”

  决不循规蹈矩

  人活着,第一目标就是为自己活着,所谓“自立自重”,自然是以自己的兴趣、偏好为主,可有些人总是抱着别人的观念不放,以前人的规矩为绳索。其实这本身就是思维上的惰性。中庸之道,“中庸”就在其不能完全自以为是,同样也能靠别人活着,此所谓“过犹不及”。所以,成功必须要时刻学会“洗脑”,摒弃因循守旧,创新求变,才会有真正的成功!

  罗斯一直想成为一名心理学家。她在读高中时,便节省钱以备上大学时用。高中毕业不久,她的父亲得了重病,她的母亲由于要照顾她的弟弟妹妹,只能部分时间出去工作,而她父亲的伤病补助费也是极有限的,她必须放弃上大学的梦想。她把自己的储蓄用来学习打字和速写技术,很快便找到了一个秘书职业。

  罗斯曾经多次产生了读夜大学的念头,但由于一个又一个的原因,她推迟了入学,就这样一学期又一学期地过去了。罗斯始终未能入学。

  “我真不明白,贝特丝,”她对自己最好的朋友吐露心事时说,“我真的愿意学习某些大学课程,但我要想获得心理学硕士学位,路途是如此遥远。首先,我得在大学文科熬四年,然后在研究生院再熬两年多。贝特丝,因为我只能在晚上去上课,我要到80岁才能取得硕士学位。”

  这里,罗斯的思维方式犯了一个错误,她跟前看到的是6年全日制学习,并可能把6年看成12年甚至15年,因为她只能在晚间学习。然而,如果罗斯把她的总目标分解成一些小的目标,她最终将可能实现自己的愿望。罗斯应当说:“贝特丝,我知道要取得学位需走很长的路,但这没关系。我将不管它大学文科四年的时间,而直接考虑在一个公共大学里学习两年,首先解决一些必要的基础知识问题。”

  贝特丝应该回答说:“甚至这两年也可以忘掉它,而集中考虑在每一学期里你将要修的一二门课。把你的总目标分解成若干初级目标,然后又把这些初级目标分解成一些易于实现的小段落。这时,你可以为实现你的初级目标采取第一个行动了。一旦你形成了‘实干’的习惯,你将会不断地有所建树,把一个成功建立在另一个成功之上,你将能比你所想像的要更快而又更容易地实现那遥远的、似乎是可望不可即的、因而也是被不断延误了的愿望。”

  有时我们因循守旧,是因为我们让生活的潮流拽着走,我们的生活陡然地由一处不知道的地方到另一处不知道的地方恶性循环。随着我们的理想在期望和等待的尘埃里埋葬,我们对自己的命运也失去了控制。然而,我们文过饰非地借口说是别人使我们不能做那些自己想做的事情,或者说是“我们无法控制的”环境使得我们如此忙,以至于不可能去改变自己的方向,以此来为自己的惰性辩护,这是何等的自欺欺人。

  陆九渊说:“自立自重,不可跟人脚迹,学人言语。”同样的话,因循守旧是思想的沼泽地,你必须从中走出来,才可能达到成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