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庸德之行,庸言之谨

庸德之行,庸言之谨

时间:2023-08-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  中庸性格是一种难以达到但人人都向往的性格,这种性格包容性强,可以融通诸家思想体系精髓。  言行自重  《中庸》:“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皇帝命令迅速将杨惮缉拿归案,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将他腰斩,还把他的妻儿子女流放到酒泉。  当天,萧何在府中摆酒庆贺,喜气洋洋。

  中庸性格是一种难以达到但人人都向往的性格,这种性格包容性强,可以融通诸家思想体系精髓。具备这种性格的人,该仁慈时总是慈眉善目;身陷逆境需忍让之时,他们的性格表现得忍性十足;机会出现,需决断时,他们的性格又表现出毫不犹豫的果断。他们把宽容、博大、仁爱、方圆皆交融在一起,看似无性格,实则是他们性格中诸家思想体系的活用,这种性格的人做事不成功,还会有哪钟性格能成功?

  言行自重

  《中庸》:“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做人最重要的是言行,什么样子的言行是为人的标准?最平常的德行努力实践,平常的言谈尽量谨慎。德行的实践有不足的地方,不敢不勉励自己努力;言谈却不敢放肆而无所顾忌。说话符合自己的行为,行为符合自己说过的话,这样的君子怎么会不忠厚诚实呢?你想给别人什么样子的感觉呢?做出“忠厚”的秀来,想必能赢得更多人的青睐吧。

  西汉有位杨惮,重仁义轻财物,为官廉洁奉法,大公无私。只可惜好人很难一路平安,他正官运亨通,春风得意的时候,有人在皇帝面前告了他一状,大概是说他对皇帝陛下心怀不满,表现得那么出色是为了笼络人心,图谋不轨。

  皇帝当然不喜欢贪官,但更厌恶有人和他唱对台戏,哪怕是你才干再好,品德再好,你如果对他稍有异议,便会招来灾祸。经人这么一告发,皇帝就把杨惮贬为平民。没有让他身首离异,就已经是宽大为怀了。

  杨惮原先做官时,添置家产多有不便。现在下野了,添置一些家当,与廉政无关,谁也抓不到什么把柄。他以置办财产为乐,在每天忙忙碌碌的劳动中得到快慰。

  他的好朋友孙会宗听说这件事,感到可能会闹出大事来,就写了一封信给杨惮,信里说,“大臣被免掉了,应该关起门来表示心怀惶恐,装出可怜的样子,免得人家怀疑。你不应该置办家产,搞公共关系,这样容易引起人们的非议。让皇帝知道了,不会轻易放过你的。”

  杨惮很不服气,回信给老朋友说:“我自己认为确实有很大的过错,德行也有很大的污点,理应一辈子做农夫。农夫很辛苦,没有什么快乐,但在过年过节杀牛宰羊,喝喝酒,唱唱歌,来慰劳自己,总不会犯法吧?”

  难怪杨惮做不好官,他连“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常识也不懂。有人把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向皇帝告发说:杨惮被免官后,不思悔改,生活腐化。而且,最近出现一次不吉利的日食,也是由他造成的。皇帝命令迅速将杨惮缉拿归案,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将他腰斩,还把他的妻儿子女流放到酒泉。

  杨惮以不满皇帝而戴罪免官之后,本来应该学乖点,接受友人的劝告,装出一副堪于忍受损害与伤辱、逆来顺受的可怜样子,说不定皇帝和敌人还会放过他。即使是最凶恶的老虎,看到羔羊已经表示屈服,不会再穷追不舍。杨惮没有接受教训,他还要置家产,交朋友,这不是明摆着对自己被贬不满吗?好吧,治你一个大逆名,杀了你还能不满吗?不能压住自己的不满情绪,不会提防皇帝和敌人抓住自己不满的把柄,终于酿成了自己被杀、家人遭流放的悲剧。

  “小辫子”这种东西,可是说抓就抓的,必要的时候,别人甚至可能给你加上一两个莫须有的小辫子,让你百口莫辩。所以,做人要懂得适可而止,保持一种适中的人生态度是十分必要的。许多事情坏就坏在不能把握一个分寸,坏就坏在走了极端。

  人,尽管有理性,能够在清醒的时候分清是非好坏,但是,作为有情感的人,却常常容易一叶障目,为一时的冲动和得意而忘乎所以。即便是在理性的指导下,也往往会由于过分地钻牛角尖,在一些事情上陷于难以自拔的地步,而中庸便于克服这样一种行为方式。

  小心使得万年船

  《中庸》:“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小心做人,人生未免太辛苦,可是现实中往往那些活得不尽人意者更多的就是不在乎“小心”之人。《中庸》里把品德高尚的人描述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这样的人即使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正好像孔老夫子所谓的“瓜田李下”:帽子被李子树的树枝碰歪了,也不敢去扶一下。虚伪是虚伪了一点,不过真要是随着性子贸然去扶,遇到个找茬的主儿,“真诚”的你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众所周知,萧何是汉朝的第一任宰相,是辅佐刘邦创立汉室天下的第一大功臣。刘邦即帝位以后,论功行赏,就把萧何排为第一。可是,许多人并不知道,萧何如此忠心耿耿地跟随刘邦,但是最后还是被刘邦怀疑,险些丢掉了性命。试问,刘邦当上了皇帝之后,大杀功臣,他又怎么能独独落下萧何一个人呢?

  在萧何帮助吕后诛杀了韩信以后,终于消除了刘邦的心腹大患。刘邦因此对萧何更加恩宠,除了给萧何加封外,还派了一名都尉率五百名士兵作相国的护卫。很多人都来祝贺,萧何自己也非常高兴。

  当天,萧何在府中摆酒庆贺,喜气洋洋。突然有一个名叫召平的人,穿着白衣白鞋,进来吊丧。萧何见状大怒。召平对萧何说;“相国,您的大祸就要临头了。皇上在外风餐露宿,而您长年留守在京城,您既没有什么汗马功劳,又没有什么特殊的勋绩,皇上却给您加封,又给您设置卫队,这是由于最近淮阴侯在京谋反,因而也怀疑您了。安排卫队保卫您,这可不是对您的宠爱,而是为了防范您。希望您辞掉封赏,再把全部私家财产都捐给军用,这样才能消除皇上对您的疑心。”

  萧何听从了他的劝告,刘邦果然很高兴。

  同年秋天,英布谋反,刘邦亲自率军征讨。他身在前方,每次萧何派人输送军粮到前方时,刘邦都要问:“萧相国在长安做什么?”使者回答,萧相国爱民如子,除办军需以外,无非是做,些安抚、体恤百姓的事。刘邦听后总默不作声。使者回来后告诉萧何,萧何也没有识破刘邦的用心。

  有一次,偶然和一个门客谈到这件事,这个门客忙说:“这样看来您不久就要被满门抄斩了。”萧何大惊,忙问为什么。

  门客说:“您身为相国,功列第一,还能有比这更高的封赏吗?况且您一入关就深得百姓的爱戴,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百姓都拥护您,您还在想尽办法为民办事,以此安抚百姓。现在皇上所以几次问您的起居动向,就是害怕您借关中的民望而有什么不轨行动啊!如今您何不贱价强买民间田宅,故意让百姓骂您、怨恨您,制造些坏名声,这样皇上一看您也不得民心了,才会对您放心。”

  萧何长叹一声,说:“我怎么能去剥削百姓,做贪官污吏呢?”门客说:“您真是对别人明白,对自己糊涂啊!”萧何又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为了消除刘邦对他的疑忌,只得故意做些侵夺民间财物的坏事来自污名节。不多久,就有人将萧何的所作所为密报给刘邦。刘邦听了,像没有这回事一样,并不查问。当刘邦从前线撤军回来,百姓拦路上书,说相国强夺、贱买民间田宅,价值数千万。刘邦回长安以后,萧何去见他时,刘邦笑着把百姓的上书交给萧何,意味深长地说:“你身为相国,竟然也和百姓争利!你就是这样‘利民’啊?你自己向百姓谢罪去吧!”

  刘邦表面让萧何自己向百姓认错,补偿田价,可内心里却窃喜。对萧何的怀疑也逐渐消失。

  从此以后,萧何对刘邦更是诚惶诚恐,恭谨有加了。刘邦也照旧以礼相待。但萧何从此对国事总是保持着沉默寡言、小心翼翼,总算是得了一个善终。

  做个“谦谦君子”

  《中庸》:“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自信不是自卑,更不是自傲,孔老夫子这样教训那些自以为是的家伙们:“愚昧却喜欢自以为是,卑贱却喜欢独断专行。这样做,灾祸一定会降临到自己的身上。”这些家伙,倒大都是以为自己能够在历史舞台上善于“作秀”之辈,所以他们的文治武功倒也能写下好几页历史,然而,作秀也要分清环境,即使是天王老子还要顾及到臣下百姓的感受,何况于处处受制于社会关系的大众之一呢?

  大家熟悉的“文景之治”是讲西汉的汉文帝、汉景帝励精图治,促成西汉中兴。汉文帝是个有作为的皇帝,他敬重老臣陈平、周勃,得到了他们的有力辅佐。而陈平和周勃也互相尊重,互让相位,成为以“谦让”为做人之本的典范。

  汉文帝是汉高祖的庶子,被封为代王。他为人仁慈宽厚,当残暴篡权的吕后死后,诸吕的反叛被粉碎后,朝中拥戴文帝继位。

  一天,汉文帝上殿,各大臣一一叩见之后,汉文帝发现丞相陈平没上朝,他问道:“丞相陈平为何不来?”

  站在下面的太尉周勃站出来说道:“丞相陈平正在生病,体力不支,不能叩见皇上,请皇上原谅。”汉文帝心里纳闷,昨日还见他身体好好的,怎么今天就病了?不过他不动声色,只是说:“好,知道了,退下。”

  退朝后,汉文帝想派人去请陈平,但又一想,陈平是开国老臣,自己应当把他当做父亲一样对待,父亲有病,儿子只能前去探望,哪有招见之理。于是文帝便到后宫换上平日穿的家常便服,到陈平家去探视。

  陈平在家躺着正在看书,见汉文帝来慌忙起身行礼。汉文帝急忙把他扶起,说:“不敢,朕视卿为父亲,以后除了在朝廷上,其他场合一律免除君臣之礼。”汉文帝扫视一下屋里的陈设,又说:“今天听太尉说您病了,特地前来探望,不知是否请过御医诊视?你年岁大了,有病可不要耽搁呀!”

  文帝如此关怀,使陈平非常感动。他觉得不能再隐瞒下去了,对文帝讲了心里话:“皇上太仁慈了,可我对不起皇上的一片爱臣之心,我犯了欺君之罪呀!”原来陈平并没有病,是装病。他为什么要装病呢?他不想当丞相,要把相位让给周勃。汉文帝问:“为什么?”

  陈平就把他让相的理由说出来了,原来高祖刘邦在位时,为了保证汉朝宗室的传承,规定“非刘氏者不得为王”。高祖死后,惠帝懦弱,吕后不顾高祖遗训,又立吕氏家族子弟为王。使得诸吕势力越来越大,刘家的势力却日益衰微。吕后死后,诸吕结党,欲谋叛乱,丞相陈平认为时机已到,与太尉周勃,共商大计,灭掉诸吕夺取政权。陈平认为新帝继位,应记功晋爵。周勃消灭吕氏集团,功劳比自己大,自己应该把丞相的位子让给周勃,但是周勃不肯接受,认为消灭吕氏集团,主谋是陈平。陈平便假装有病,不能上朝。使文帝有理由任命周勃为丞相,也使周勃义不容辞担起丞相职务。

  陈平把这一切都对文帝说清之后。又诚恳地说:“高祖在时,周勃的功劳不如我;诛灭诸吕时,我的功劳不如太尉。所以我愿意把相位让给他,请皇上恩准。”

  文帝本来不知消灭诸吕的细节,他是在诸吕倒台后,才被陈平和周勃接到长安的。听了陈平的解释,才知周勃立下了大功,便同意陈平的请求,任命周勃为右丞相,位居第一,任陈平为左丞相,位居第二。

  文帝想做个有作为的皇帝,他要亲自过问国家大事。一天上朝时,他问右丞相周勃:“现在一天的时间里,全国被判刑的有多少人?”周勃说不知道。文帝又问:“全国一年的钱粮有多少,收入有多少?支出有多少?”周勃还是回答不上来,感到惭愧至极,无地自容。

  文帝看周勃答不出来,就问左丞相陈平:“陈丞相,那你说呢?”

  陈平不慌不忙地回答说:“您要想了解这些情况,我可以给您找来掌管这些事的人。”

  文帝问:“那么谁负责管理这些事呢?”陈平回答:“陛下要问被判刑的人数,我可以去找廷尉,要问钱粮的出入,我可以找治粟内史,他们会告诉您详细的数字。”

  文帝有些不高兴,脸色沉下来说道:“既然什么事都各有主管,那么丞相应该管什么呢?”

  陈平毫不犹豫地回答:“每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不能事无巨细,每事躬亲。丞相的职责,上能辅佐皇帝,下能调理万事,对外能镇抚四夷、诸侯,对内能安定百姓。丞相还要管理大臣,使每个大臣能尽到自己的责任。”陈平回答得有条不紊,文帝听了觉得有道理,连连点头,露出满意的笑容。

  站在一边的周勃如释重负,十分佩服陈平能言善辩,辅政有方,深感自己是个武夫,才干在陈平之下。他回到家里,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想,自己虽说平定诸吕有功,但是辅佐皇帝、处理国政方面的才能比起陈平差远了,为了国家百姓着想,还是应该让陈平做丞相。于是周勃也假称有病,向文帝提出辞呈。

  汉文帝非常理解周勃的心情,批准周勃的辞呈,任命陈平为丞相(不再设左丞相)。陈平辅佐文帝,励精图治,促成了汉朝中兴。

  陈平和周勃两位老臣,都是汉朝开国元老,却“虚己盈人”,互让相位,光彩照人,有这样的“谦谦君子”在旁,大汉焉能不兴?而对他们来说,聪明的“作秀”之后,自然会是得保富贵或者称心如意,何乐而不为呢?

  大智若愚

  聪明与愚笨,仿佛是人智商的两个极端,不过这两者间也是相通的:最正直的东西好像是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像是笨拙一样,最卓越的辩才好像适口讷一样,其实都是表达一个意思:“聪明的人最愚笨,愚笨的人最聪明。”我们从一个很久以前的故事愚公移山中得来的大智若愚的说法多少也说明了这个意思。我们学了多少年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观也是教我们从一个事物的两面去看问题,大智慧也许是从最愚笨的地方开始的。

  三国时期的魏国,曹丕死后,曹魏的朝廷中第一号的红人当属曹爽,由于同为辅政大臣的司马懿“甘心在家”,于是曹爽整天饮酒作乐,有时候还带着他兄弟曹训、曹彦出去打猎玩。太傅司马懿不批评他,也不跟他在—起。他老说害病,躲在家里不出来。谁知道他真害了病还是不愿意参予朝政。

  公元248年(魏正始9年)冬天,曹爽推荐南阳李胜为荆州刺史,叫他去向司马懿辞行,顺便看看他的情况。

  李胜到了太傅府,求见司马懿。司马懿因为病着,不能立刻出来迎接。过了一会儿,里面传出话来,请客人进去。李胜进去一瞧,司马懿坐在床头,身上盖着被子,两个使唤丫头伺候着他。李胜过去向他问好,接着就说:。我一点没有功劳,蒙皇上大恩,让我担任本州刺史(本州就是本地方,指荆州),特来向太傅辞行。”

  司马懿转过头来,眼睛迷迷糊糊地望着李胜,正想开口,突然连连咳嗽了一阵,气喘喘地说:“哦,委屈你啦!并州在北方,接近胡人,你要好好防备呀。唉,我病得这个样子,恐怕再也见不到你啦。”李胜说:“不是并州,我是说本州来着。”司马懿皱了皱眉头,说:“啊?你是从并州来的?”

  “不是,我是到本州去做刺史,本州,就是荆州。”

  “哦,你从荆州来。”

  李胜摇了摇脑袋,高声地又说了一遍。这回听明白了,司马懿笑了笑,说:“我耳朵沉,没听清楚。你做本州刺史,太好了。你一定能够做大事,立大功。唉,可惜我活不成啦!”说着,掉下眼泪来。他又咳了几声,慢慢地提起手来,哆里哆嗦地指着嘴,好像说口渴要喝什么似的。

  一个使唤丫头马上把准备好了的一碗粥端给他,他不用手去接,把嘴凑到碗上,就这么喝着。没喝上几口,粥都流下来,胡子上、衣襟上全是。那个丫头替他擦了擦。李胜见他这么可怜,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他才好。司马懿喝了几口粥,就不要了。

  他接着说:“人生总有一死。像我这样年老体衰、多病多痛的,死了倒也少受点罪,我就是放心不下两个不肖子。拜托你照顾照顾师儿、昭儿。你见到大将军,千万请他包涵点。”说了这话,他好像支持不住,只好躺下了。

  李胜告辞出来,回去向曹爽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末了他说:“司马公神已经没了,耳聋眼花,说话颠三倒四,就差一口气了。用不着担心。”曹爽听了,不用说多么高兴。李胜离开了曹爽,自己上任去了。

  一转眼就是新年。少帝曹芳按规矩到高平陵(魏明帝坟在洛阳城南门外90里)去祭祀他父亲。大将军曹爽带着羽林军和他的兄弟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散骑常侍曹彦,还有他的心腹们,都跟了去。司马懿因为病得只差一口气,当然没去祭祀费不了多大工夫,顺便还可以打猎玩儿。

  大司农桓范拦住曹爽,说:“主公统领羽林军,责任重大,不能不去,可是你们兄弟几个不该都出去。万一城里有变,怎么办?”曹爽瞪了他一眼,说:“城里有变?谁敢?你别胡说八道!”

  曹爽他们出了南门,浩浩荡荡地直奔高平陵。赶到他们走远了,司马懿耳朵一点不聋,眼睛很有神,立刻带着他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率领自己的兵马,借着皇太后的命令,关上城门,占据武库,叫司徒高柔执行大将军的职务,接收曹爽的军营,太仆王规执行中领军的职务,接收曹羲的军营,然后亲自去见郭太后,说大将军曹爽辜负了先帝托孤的大恩,荒淫无度,作恶多端,应当革职。郭太后吓了一大跳,她说:“皇上在外面,朝廷大事我管不着,怎么办?”司马懿说:“臣另上奏章给皇上,太后不必揪心。”郭太后不答应也得答应,只好同意了。

  司马懿马上写了一个奏章,由他领衔,跟着签名的有太尉蒋济,尚书令司马孚等。奏章上列举曹爽和他兄弟的罪状;说太后吩咐,曹爽他们应当革职,马上交出兵权,回到自己的家里去,要不然的话,就要军法从事;司马懿屯兵洛水浮桥,以防非常。这个奏章马上派人送到高平陵去。

  曹爽接到了司马懿的奏章,犹豫了好久,终于交出了兵权。将士们见大将军没有印,就有不少人散了伙。剩下的一部分人跟着曹爽回到洛阳。

  司马懿把少帝曹芳接到宫里去,让曹爽弟兄们回到将军府。当天晚上司马懿派兵包围将军府,四角落搭起高楼,叫人在楼上察看曹爽弟兄的举动。曹爽在大厅里坐着闷得慌,带着弹弓到后园东南角走动走动。楼上放哨的人就像唱歌似的哼着说:“前大将军往东南走了!”曹爽听了,必里很别扭,跟他兄弟们商量着说:“不知道太傅要把我们怎么着。”

  几天过去了,没有事。可是粮食不够了,饭菜也没了。关着就关着,监视着就监视着,可是饿肚子怎么受得了?曹爽写了一封信,向司马懿诉委屈。司马懿马上派人送去大米一百斛,还有干肉、大豆等。曹爽收到了这些吃的东西很感激地说:“司马公果然没有害我们的心思!”

  又过了一天,情况突然紧张起来,据说有人告发曹爽一党谋反。廷尉就把曹爽、曹羲、曹训、曹彦、何晏、邓飚、丁谧、毕孰还有桓范都下了监狱,定了个大逆不道、企图谋反的罪名,把他们全都满门抄斩,财产一概没收,曹爽真像桓范所说的,没能当上穷苦的老百姓,别说大财主了。

  司马懿杀了曹爽,掌握着朝廷大权。刘放,孙资他们上个奏章,说司马懿立了这么大的功劳,应当升为丞相,加九锡。诏书下来,拜司马懿为丞祖,加九锡,可是司马懿坚决推辞了,夺得权利的司马懿可不糊涂,他想让更年轻的儿孙们成就一番自己的事业。

  中庸之道讲“大智若愚”,对司马懿这样善于做人的家伙来说,需要我们学习的地方可真是太多了。

  明哲保身

  《中庸》:“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人这个东西最怕地位产生变化:变高了,就会有不知自己姓甚名谁的危险;变低了,又有点妄自菲薄的味道。到头来,受人不齿也好,被人打击也罢,吃亏总是自己,这就是不懂得明哲保身的后果。明哲保身,即是明白谦虚的益处,也就是身居高位不骄傲,身居低位不自弃,国家政治清明时,他的言论足以振兴国家;国家政治黑暗时,他的沉默足以保全自己。

  晋襄公有个重孙,名叫晋周。

  这位晋周生不逢时,晋献公宠信骊姬,晋国公子多遭残害。晋周虽然没有争立太子的条件,更无继位的希望,也同样不能幸免。

  为保全性命,晋周来到周朝,跟着单襄公学习。

  晋是当时的大国,晋周以晋公子身份来到周朝。但晋周自小受父亲教育,养成良好的品性,他的行为举止完全不像一个贵公子。以往晋国的公子在周朝,名声都不好听,晋周却受到对人要求严厉的单襄公的称誉。

  单襄公是周朝有名的大臣,学问渊博,待人宽厚而又严厉,是周天子和各国诸侯王都很尊敬的人,晋周很高兴能跟着他,希望能跟着单襄公好好学习,已成长为有用的人才。

  单襄公出外与天子王公相会,晋周总是随从在后。单襄公与王公大臣议论朝政,晋周从来都是规规矩矩地站在单襄公身后,有时,一站几个小时,晋周都从未有一丝不高兴的神色。王公大臣都夸奖晋周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是一个少见的恭谦君子。

  晋周在单襄公空闲时,经常向单襄公请教。交谈中,晋周所讲的都是仁义忠信智勇的内容,而且讲得很有分寸,处处表现出谦虚的精神。

  人虽然在周朝,晋周仍十分关心晋国的情况,一听到不好的消息,他就为晋国担心流泪。一听到好消息,他就非常高兴。一些人不理解,对晋周说:“晋国都容不下你了,你为什么还这样关心晋国呢?”晋周回答:“晋国是我的祖国,虽然有人容不下我,但不是祖国对不起我。我是晋国的公子,晋国就像是我的母亲,我怎么能不关心呢?”

  在周朝数年,晋周言谈举止的每一个细节,都谦虚有礼,从未有不合礼数的举动发生。周朝的大臣都很夸奖他。

  单襄公临终时,对他儿子说:“要好好对待晋周,晋周举止谦虚有礼,从未有不合礼数的举动发生。今后一定会做晋国国君的。”

  后来,晋国国君死后,大家都想到远在周朝的晋周,就欢迎他回来作了国君,成为历史上的晋悼公。

  晋周作为一个好无条件争当太子的王子,仅以谦虚的美德,便征服了国内外几乎所有有权势的人,最终被推上了王位,可见谦虚的力量有多么巨大。

  许多人并不看重谦虚的美德。事实上,谦虚使一项积极有力的特质,只要妥善运用,就会使人类在精神上、文化上或物质上不断地提升与进步。

  不论你想要取得什么样的成功,谦虚都是必要的品质。在你到达成功的顶峰之后,你会发现谦虚真的十分重要。因为只有谦虚的人才能得到智慧。

  老子曾经告诫世人:“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这句话的大意是,一个人不自我表现,反而显得与众不同;一个不自以为是的人,会超出众人;一个不自夸的人会赢得成功;一个不自负的人会不断进步。

  的确,你谦虚时就显得对方的高大;你朴实和气,他就愿与你相处,认为你亲切、可靠;你恭敬顺从,他的指挥欲得到满足,认为与你配合得很默契、很合得来;你愚笨,他就愿意帮助你,这种心理状态对你非常有利。相反,你若以强硬姿态出现,处处高于对手,咄咄逼人,对方心里会感到紧张,做事没有把握,而且容易让对方产生一种逆反心理,使交往和工作难以继续。

  寻求自证

  《中庸》:“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说自己很了得,却没有事情可证明,就如同默默无闻的做好事者一样,其业绩自然归于到万众之中去了,当你向别人说自己如何如何之时,别人估计也没有办法相信。当然,如果你真是个什么都不图的人,那大可不用在乎别人的信与不信,不过谁有真的能不食人间烟火呢?所以我们说:在上位的人,虽然行为很好,但如果没有验证的活,就不能使人信服,不能使人信服,老百姓就不会听从。还是一句话:实践决定一切。

  现在日本有10000多家麦当劳店,一年的营业总额突破40亿美元大关。创造这一辉煌业绩的藤田田,年轻时有一段不凡的经历。

  1965年,藤田田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经济学系,毕业之后随即在一家大电器公司打工,1971年,他开始创立自己的事业,经营麦当劳生意。麦当劳是闻名全球的连锁快餐公司,采用的是特许连锁经营机制,而要取得特许经营资格是需要具备相当财力和特殊资格的。而藤田田当时只是一个才出校门几年、毫无家庭资本支持的打工一族,根本无法具备麦当劳总部所要求的75万美元现款和一家中等规模以上银行信用支持的苛刻条件。

  只有不到5万美元存款的藤田田,看准了美国连锁快餐文化在日本的巨大发展潜力,决意要不惜一切代价在日本创立麦当劳事业,于是绞尽脑汁东挪西借起来。

  事与愿违,5个月下来只借到4万美元。面对巨大的资金落差,要是一般人也许早就心灰意冷了。然而,藤田田却偏有对困难说不的勇气和锐气,偏要迎难而上遂其所愿。

  于是,在一个风和日丽春天的早晨,他西装革履满怀信心地跨进住友银行总裁办公室的大门。

  藤田田以极其诚恳的态度,向对方表明了他的创业计划和求助心愿。在耐心细致地听完他的表述之后,银行总裁做出了“你先回去吧,让我再考虑考虑”。

  藤田田听后,心里即刻掠过一丝失望,但马上镇定下来,恳切地对总裁说了一句:“先生可否让我告诉你,我那5万美元存款的来历呢?”回答是“可以”。

  “那是我6年来按月存款的收获,”藤田田说道:“6年里,我每月坚持存下工资奖金,雷打不动,从未间断。6年里,无数次面对过度紧张或手痒难耐的尴尬局面,我都咬紧牙关,克制欲望,硬挺了过来。有时候,碰到意外事故需要额外用钱,我也照存不误,甚至不惜厚着脸皮四处告贷,以增加存款。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我必须这样做,因为在跨出大学门槛的那一天我就立下宏愿,要以10年为期,存够10万美元,然后自创事业,出人头地。我坚信,在小事情上过得硬的人才干得成大事情。现在机会来了,我一定要提早开创自己的事业。”

  藤田田一口气讲了20分钟,总裁越听神情越严肃,并向藤田田问明了他存钱的那家银行的地址,然后对藤田田说:“好吧,年轻人,我下午就会给你答复。”

  送走藤田田后,总裁立即驱车前往那家银行,亲自了解藤田田存钱的情况。柜台小姐了解总裁来意后,说了这样几句话:“哦,是问藤田田先生啊。他可是我接触过的最有毅力、最有礼貌的一个年轻人。6年来,他真正做到了风雨无阻地准时来我这里存钱,老实说,这么严谨的人我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听完小姐介绍后,总裁大为动容,立即打通了藤田田家里的电话,告诉他住友银行可以毫无条件地支持他创建麦当劳事业。藤田田追问了一句:“请问,您为什么要决定支持我呢?”

  总裁在电话那头感慨万端地说道:“我今年已经58岁了,再有两年就要退休,论年龄我是你的2倍,论收入我是你的40倍,可是,直到今天我的存款却还没有你多……我可是大手大脚惯了。光说这一句,我就自愧不如,敬佩有加了。我敢保证,你会很有出息的,年轻人,好好干吧!”

  德谟斯吞斯是古希腊的雄辩家,有人问他雄辩术的首要之点是什么?

  他说:“行动。”

  第二点呢?

  “行动。”

  第三点呢?

  “仍然是行动。”

  要取得成功,不光是靠智慧,最基本的就是行动。如果自己光凭脑子想,永远不付诸行动,那么永远也不会成功。

  拿破仑说:“想得好是聪明,计划得好更聪明,做得好是最聪明又最好。”

  成功开始于心态,成功要有明确的目标,这都没有错,但这只相当于给你的赛车加满了油,弄清了前进的方向和线路,要抵达目的地,还得把车开动起来,并保持足够的动力。

  有一个雅典人没有口才,可是非常勇敢。有一天开大会,许多人做了精彩的长篇演说,许诺说要办许多大事。轮到这个人发言,他站起来,憋了半天只说出一句话:

  “大家说的事情,我都要做!”

  成功并不需要你知道多少,而是依靠你做了多少。所有的知识、计划、心态都要付诸行动。不管你现在决定做什么事情,选定了多少目标,你一定要马上行动。

  大小通吃

  社会是一座大舞台,要想在这个舞台上当一名好演员,就必须根据自己的素质、才能、兴趣和环境条件,选择好适合自己的社会角色。选择结束,就需要你认真揣摩,要演好用人者这一角色,更需要认真考量身边的每一个细节。小东西有时候也会发挥大作用,所以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一家著名的国际贸易公司高薪招聘业务人员,应征者络绎不绝。在众多的应聘者中,有一位年轻人条件最好,毕业于名牌大学,又有在市外贸公司工作三年的经验,所以他坐在主考官面前时,非常自信。

  “你在外贸具体做什么?”主考官开始发问。

  “做蔬菜。”

  “哦,蔬菜。那你说说,对业务人员来说,是产品重要,还是客户重要?”

  年轻人想了想,说:“客户重要。”

  主考官看了看他,又问:“你做新鲜蔬菜应该知道,新鲜蔬菜中,菠菜出口主要是对日本,以前销路非常好,有多少收多少,可是最近几年,国外客商却不要了,你说说为什么。”

  “因为菜不好。”

  “那你说说,为什么不好?”

  “嗯,”年轻人停顿了一下,“就是质量不好。”

  主考官看了看他,说:“我敢断定,你没有去过产地。”年轻人看着主考官,沉默了30秒钟,没有说是,也没有说不是,却反问:“你说说怎么能看出我去没去过?”

  “如果你去过,就应该知道为什么菜不好。采集蔬菜的最佳时间只有十天左右,这期间的菠菜鲜嫩好吃,早了不成,晚了就老了。采好后,要摊开放在地里晾晒一天,第二天翻个过,再晾晒一天,把水分蒸发干,然后再成把捆好装箱。等食用时放在凉水里浸泡一下就可以了。可是当地农民为了多采多卖,把蔬菜采到家,来不及放在地上晾晒,而是放在热炕上暖,这样只用两个小时就烘干了。

  “这样加工处理的菠菜,从外表上看都一样,可是食用时,不管放在水里怎么泡,都像老树根一样,又老又硬,根本咬不动。国外客商发现后,对此提出警告,一次,两次,还是如此。结果,人家干脆封杀,再不从我国进口了!”

  年轻人听了,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说:“我是没有去过产地,所以不知道你说的这些事。”

  年轻人带着遗憾走出公司的大楼。这位最有希望人选的年轻人,最终没有被录取。这样的结局,从他离开主考官的那一刻,就已经知道了。他非常清楚:像这样著名的公司,是不会录取他这样一个在外贸工作三年、整天陪客户吃饭却没有去过一次产地的业务人员的!

  现在人往往比较重视理论的学习,重视文凭和学位,反而忽略的更为重要的身边实践。古语有云:实践出真知。小平同志也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高妙的理论,也要经过现实的考验。尤其作为用人的人,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更需要重视对生活的观察,对现实的考量,才能全面的丰富自己,完善自己。

  宽自己严他人

  在这个社会上混,关键就要看别人对自己评价如何,要获得好的名声,以成为做人的标兵,就需要在对待自我与他人上下一番工夫: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日本前首富堤义明,他经营的事业和他所领导的西武集团影响着日本的经济。他建造的饭店被当作是日本人的脸。

  在堤义明经营哲学里,有一条非常玄妙的语录:“经营的目的不仅仅是赚钱。赚钱永远只是结果而不是目的。只要把你的事业做好了,钱自然而然地追随你而来。如果把赚钱当作目的,往往就赚不到钱。我要追求的境界,是常人所达不到的,那就是‘共享愉悦’。”

  “服务至上”就一般意义而言,是指服务行业视顾客为上帝,尽心尽力满足顾客的要求。

  堤义明要推行的“服务至上”精神远不止于此。他不仅要求自己所经营的每一份事业为每一位顾客做好服务,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他还希望西武企业整体为社会、为民众服好务。堤义明把自己的事业当作民族事业来做,他是以一种振兴民族、服务民众的心态来做事的。以这样崇高的心态和精神来做事,是没有什么事做不成的。

  饭店的淡季通常没有多少客人,这在全世界似乎是一个通例。堤义明领导的休闲饭店也一样,休闲饭店是堤义明西武集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客人虽少,也不是说一个客人都没有。一大群服务员替为数极少的几个顾客服务,显然没有钱赚。

  一般饭店的处理方式就是关闭饭店,让服务员去休假。以此来降低饭店的经营成本。实际上饭店的淡季加起来总共有半年左右,如果让服务员在半年中全部放假,势必给客人造成许多不便,达不到服务质量、服务要求。给顾客造成一种不可靠的感觉。

  半年的休假,会使得饭店服务人员业务生疏,服务水准下降,不能保持饭店已有的服务水准。所以堤义明不这样做,他采取半休息半上班的方式解决这一难题。这种半休息、半上班的态度,虽然堤义明受了一点损失,但对客人的服务受到保证。

  这就是典型的堤义明式作派:宁可自己吃亏,也不要让顾客受累。

  堤义明正是以这种经营与服务的理念,使得他的事业大获全胜。当他的休闲饭店走过淡季之后,旺季一到来,他的饭店立刻门庭若市。因为他在淡季的经营方式吸引了许多的老顾客再次光顾西武饭店。

  不断地口碑相传,不断地累积客户资源,两年后,堤义明饭店淡季的生意都人满为患了。这就是宁可自己吃亏,也不要顾客承担损失的益处。如果你的为人也学习堤义明这样,或许你的朋友就会像他的顾客一样,绵绵不断,朋友多的人,还不是个做人完美者吗?

  厚积薄发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东坡的这句劝诫本是针对读书人的,不过,大凡读书者也都明白这个道理,读书也同于做人。读书要广泛阅读,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记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材料,到需要用时便可以很自如恰当地选择运用。做人也是一样,平时的功夫就要打好,遇到关键时刻,需要你挺身而出,作一场秀时,没有积累可不会增色添彩。

  王珊是一个勤奋的秘书,虽然进公司多年仍没有得到提升的机会,但是她仍然待人和善、努力向他人学习,并且在获得公共英语六级资格以后,她还挤出自己的时间学习日语课程。上个月,日本大阪山田公司的竹下先生来王珊的公司,商讨合资在西北某省会工业园区投资建厂的事。一开始竹下先生非常挑剔,说工业园区这个不行,那个不够,老板告诉他必须得适应现实。几天下来,进展不是很大。老板认为竹下先生固然有压价的考虑,但也与竹下先生为人相当固执有关。

  这天中午吃饭的时候,王珊用日语问竹下先生,他的老家是不是东京的,他很警惕地反问王珊是怎么知道的,王珊说她是听他说话的口音猜的。王珊说日本人发音的口音与中国有些相像,中国江浙一带的人说话声音轻而清;北方人,特别是东北人则重而浊,很容易分辨;日本关西地区的人说话也是轻而清,关东的人则也相对重而浊,所以也很容易分辨。说着,王珊模仿大阪小女孩说“谢谢”就像唱歌一样;之后,王珊又压着嗓子模仿关东老年男人,说了句谢谢,则有些像沉闷的雷声;由于王珊的日语老师也是东京人,所以她猜竹下先生也是东京人。

  听王珊这么一说,四十来岁的竹下先生马上显示出“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式的激动,向老板称赞王珊的日语是“江户勺子”(即正宗的老东京口音),说得王珊连说了几次不好意思。下午,笼罩在谈判桌上的阴霾一扫而空,竹下先生当场同意了公司的全部条件,说立即向总公司汇报,连老板也感到非常意外。

  这下王珊想不升职都困难了。

  不管我们如何做人,能力、本事都是保护自己的“硬件”,如果你没有与自己的目标相适应的能力,相信你对自己的工作也会丧失信心。所以对于立志把人做好来说,我们要牢记的便是“活到老学到老”。

  给人留下最深印象

  中庸之道并非只叫人收其锋芒,做一个不问世事的和事佬,但也不是让人莽撞地就走出舞台瞎表演。在适当的机会,以适当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给别人以深刻的印象,才能达到突出自己的目的。

  老实人总是以为,每一位员工的工作都在老板的视野里,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得到应有的奖赏。不幸的是,老板最容易患“近视”,虽然你拼了老命,他却视而不见。在信息社会,光会做事已经远远不够,得让老板知道你做了什么,否则,纵使你累得半死,也很难获得加薪、升迁的机会。

  对此,美国一位作家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做完蛋糕要记得裱花。有很多做好的蛋糕,因为看起来不够漂亮,所以卖不出去。但是在上面涂满奶油,裱上美丽的花朵,人们自然就会喜欢来买。”怎么能像卖蛋糕一样不露痕迹表现自己的功劳呢?或许你会从下面的这个故事中寻找到答案。

  王珏被请来参加一项实验:练习增加“能见度”的技巧,学习用相对不是很积极或刻意的方式来“自吹自擂”,这可不是项简单的培训——

  王珏工作认真,人很聪明,但跟许多人一样,刚开始她并不了解如何表功。她在人事部工作,做事情通常是靠经年累月积累的良好的客户关系。她在前一个工作岗位上做了好几年,那段时间,她的薪水优厚,老板与同事都很喜欢她,但她并没有因此而平步青云。所以,有人提出了培训中如何在新职位上改变工作策略的问题。

  王珏在新公司工作约两个月后,一次,老板到她的办公室找她,刚好有一份传真进来,传真上说,她花了两个星期争取的一笔业务成交了。她叹了口气,说要是传真早5分钟来就好了——刚才公司副总在她的办公室里聊天,闲谈中刚好提到这个客户和那笔生意。老板建议她赶紧去副总办公室报喜。起初她并不愿意,说写个便条就可以了,但老板还是建议她趁热打铁,显示自己的功劳,不过要假装不经意地提起这个巧合:“我们刚谈完,我就成交了这笔生意!”

  最后她还是同意了,结果副总非常高兴,建议她告诉公司的公关部门,好让公司同仁知道这笔进账(他也是此中高手,能牢牢把握每一个增加自己部门正面能见度的机会)。其实,一旦有机会,每个人都可以用一种间接、自然的方式表彰自己的功劳。实验最后的结果当然是王珏的事业顺风顺水,越来越懂得表现自己的优势了。

  若是不习惯自我推销,也可请别人从客观的角度助一臂之力你会发觉,不露痕迹地让人注意到你的才干及成就,比敲锣打鼓地自夸效果更好。

  这里有一位房地产开发公司助理小张的故事,相信也会对你有所启发。刚进这家房地产公司时,为了得到公司的认可,小张几乎成了工作狂,还常常想出很多新颖实惠的点子来。他的第一次策划被赞为“有创意,很新颖”。

  同事丽丽,一个漂亮体贴的女孩,他自认为是自己最要好的朋友,平时的工作中,在忙得天昏地暗时,她会适时地递上一杯咖啡;他加班时,她又会送来一个盒饭……她就是这样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感动着他。

  一次,小张很满意地完成了一个策划。谁知第二天老板找到小张:“我本来很看重你的才华和敬业精神,没有新点子也没什么,但你不该抄袭其他同事的创意。”看到小张一脸惊讶,老板递给他一份策划书。天哪!竟然与他那份惊人地相似,而策划人竟是丽丽。面对老板的不满和好朋友的“心血”,他哑口无言,因为小张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他是清白的。

  机会终于来了,这回,小张从自己的新点子里筛选出两个方案,做出AB两份策划书,明里还是不避丽丽,在办公室里大做A策划书,但暗地里他已把B策划书做好并交给了老板。果然,不久之后,丽丽交上了一份和A策划书颇为相似的文案,明白真相后的老板非常恼火,他请丽丽另谋高就,而小张的成果也保住了。

  除非你打算继续坐冷板凳,蹲在角落里顾影自怜,否则,每当做完自认为圆满的工作,要记得向老板、同事报告,别怕人看见你的光亮;当有人来抢夺属于你的功劳时,也要坚决捍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