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情,总有强弱之分,这强者,既有刚强的,也有以柔克刚的,这就是有精神力量的强。《中庸》讲真正的强不是体力的强,而是精神力量的强。什么是精神力量的强?它体现为和而不流,柔中有刚——这就是做事的中庸之道;
不仅只是12个小时
记得法国有个大科学家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我有两个忠实的助手,一个是我的耐心,另一个就是我的双手。”有人把中庸之道比喻为“和稀泥”,虽然不完全正确,我们却不能忽视泥巴的柔韧性。做事情,双手自然很重要,但是缺乏了一颗耐心而匆忙下手,就会把事情弄糟。不管是我们的工作也好,爱情也罢,心急就是吃不了热豆腐。回过头来想一想,人生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给自己12个小时,看看你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
一对情侣在茶馆里发生了口角,互不相让。然后,男孩愤然离去,只留下他的女友独自垂泪。心烦意乱的女孩搅动着面前的这杯清凉的柠檬茶,泄愤似的用匙子捣着杯中未去皮的新鲜柠檬片,柠檬片已被她捣得不成样子,杯中的茶也泛起了一股难以人口的柠檬皮的苦味。
女孩叫来服务生,要求换一杯剥掉皮的柠檬泡成的茶。服务生看了一眼女孩,没有说话,拿走那杯已被她搅得很浑浊的茶,马上端过来一杯冰冻柠檬茶,只是,茶里的柠檬还是带皮的。原本就心情不好的女孩被服务生的举动完全激怒了,更加恼火了,她又叫来服务生,“我说过,茶里的柠檬要剥皮,你没听清吗?难道你分不清什么是去过皮的柠檬什么是不去皮的柠檬?”她愤怒地斥责着服务生。
服务生显然已有心理准备,看着她,他的眼睛清澈明亮,“小姐,请不要着急”,他说道,“你知道吗,柠檬皮经过充分浸泡之后,它的苦味溶解于茶水之中,将是一种清爽甘冽的味道,这正是现在的你所需要的。所以请不要急躁不要想在3分钟之内把柠檬的香味全部挤压出来,那样做会适得其反只会把茶搅得很浑,不仅于事无补,而且会将事情弄得一团糟。”
女孩愣了一下,心里有一种被触动的感觉,她望着服务生的眼睛真诚地问道:“那么,要多长时间才能把柠檬的香味发挥到极致呢?”
服务生笑了:“12个小时。12个小时之后柠檬就会把生命的精华全部释放出来,你就可以得到一杯美味到极致的柠檬茶,但你要付出12个小时的忍耐和等待,不知道小姐你可否愿意。”
女孩半信半疑:“12小时?你开玩笑吧,难道别人喝一杯茶都需要等上12小时?”
“小姐,12小时只是漫长人生很短的一瞬间,可是有时候12小时足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服务生顿了顿,又说道:“其实不只是泡茶,生命中的任何烦恼,不论事情大小,只要你肯付出12个小时忍耐和等待,就会发现,事情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糟糕。”
女孩看着他,似乎没有琢磨透服务生的话。她用一种迷茫同时又带点无助的眼神望着服务生。
服务生又微笑着说:“我只是在教你怎样泡制柠檬茶,随便和你讨论一下用泡茶的方法是不是也可以泡制出美味的人生。有机会的话,不如你自己亲手泡制一次柠檬茶,等上12小时,在这12小时中你可以仔细想想我今天对你说的话。在12小时过后,你自己看看是不是像我说的那样。”
说完,服务生鞠躬微笑着离去。
女孩面对一杯柠檬茶静静沉思。女孩回到家后迫不及待开始自己动手泡制了一杯柠檬茶,她把柠檬切成又圆又薄的小片,放进茶里。
女孩静静地看着杯中的柠檬片,她看到它们慢慢张开来,好像有晶莹细密的水珠凝结着。她被感动了,她感到了柠檬的生命和灵魂慢慢升华,缓缓释放。
12个小时以后,她品尝到了她有生以来从未喝过的最绝妙、最美味的柠檬茶。女孩明白了,这是因为柠檬的灵魂完全深入其中,才会有如此完美的滋味。
门铃响起,女孩开门,看见男孩站在门外,怀里的一大捧玫瑰娇艳欲滴。
“可以原谅我吗,我的公主。”他深情地问。
女孩笑了,她拉他进来,在他面前放了一杯柠檬茶。
“今天在茶馆坐了那么久还没有喝够?”他露出她最为熟悉的笑容。
“让我们有一个约定,”女孩一本正经说道:“以后,不管遇到多少烦恼,我们都不许发脾气,定下心来想想这杯柠檬茶。”
“为什么要想柠檬茶?”男孩对此困惑不解。
“因为,我们需要耐心等待12个小时。”
所谓欲速而不达,操之过急往往一无所获。等待,看似是一种消磨,其实是另一种机会的开始。当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适合用等待作为解决的方式。但当你绞尽脑汁,一筹莫展,而事情却毫无转机的时候,不妨试试等待,起码,你可以让自己冷静下来。
修养才是敲门砖
《大学》有云:“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而况于天下乎。”大概意思就是要我们从自己的修为开始,注意自己修养的一点一滴,修养到了,才能塑造出良好的品德,道德优良,自然就可以干一番齐家治国的大事情。
有一批应届毕业生22个人,实习时被导师带到北京的国家某部委实验室里参观。全体学生坐在会议室里等待部长的到来,这时有秘书给大家倒水,同学们表情木然地看着她忙活,其中一个还问了句:“有绿茶吗?天太热了。一秘书回答说:“抱歉,刚刚用完了。”
他看着有点别扭,心里嘀咕:“人家给你倒水还挑三拣四的。”轮到他时,他轻声说:“谢谢,大热天的,辛苦了。”秘书抬头看了他一眼,满含着惊奇,虽然这是很普通的客气话,却是她今天惟一听到的一句。
门开了,部长走进来和大家打招呼,不知怎么回事,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回应。他左右看了看,犹犹豫豫地鼓了几下掌,同学们这才稀稀落落地跟着拍手,由于不齐,越发显得零乱起来。部长挥了挥手:“欢迎同学们到这里来参观。平时这些事一般都是由办公室负责接待,因为我和你们的导师是老同学,非常要好,所以这次我亲自来给大家讲一些有关情况。我看同学们好像都没有带笔记本,这样吧,王秘书,请你去拿一些我们部里印的纪念手册,送给同学们作纪念。”
接下采,更尴尬的事情发生了,大家都坐在那里,很随意地用一只手接过部长双手递过来的手册。部长脸色越来越难看,走到他面前时,已经快要没有耐心了。就在这时,他礼貌地站起来,身体微倾,双手握住手册恭敬地说了一声:“谢谢您!”部长闻听此言,不觉眼前一亮,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叫什么名字?”他照实作答,部长微笑点头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早巳汗颜的导师看到此景,微微松了一口气。
两个月后,毕业分配表上,他的去向栏里赫然写着该部委实验室。有几位颇感不满的同学找到导师:“他的学习成绩最多算是中等,凭什么选他而没选我们?”导师看了看这几张尚属稚嫩的脸,笑道:“是人家点名来要的。其实你们的机会是完全一样的,你们的成绩甚至比他还要好,但是除了学习之外,你们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修养是第一课。”
人的修养是无形的,但同时也是十分重要的。有修养的人,能够给人好的印象,这让你在今后的相处上占尽了优势。当然,这种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东西是不可以用一时的奸巧诡计来比拟的。与人为善,怎么说都是有利的。
制怒为上
好脾气是一个做事者应当具备的特质,当然我们并不是说让你见人就扮笑脸,而是要你在自己发怒的时候,多留出点时间让自己思考一下,究竟着一团怒气发出来值不值得。
忠是我的一个朋友,他脾气极其的不好,稍微一点事就会惹得他火暴三丈,甚至大打出手。上个礼拜他又因为一点小事和他的同事发生了冲突,结果被老板开除了,我们几个好朋友总会劝他注意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可他好像就是控制不住似的。
我记得我有一次被一个经常挑衅的人惹火了,朝着他就是一拳,他顺势一躲,结果我的拳头砸在玻璃上。在我的手被缝了九针之后,我告诉自己:“从此再也不能用拳头来解决问题。”
而且我们不难发现:当成年人犯了同样的错误,后果将更为严重。所以,脾气不好的人应该把这事件当做一次教训,想办法克制打架的冲动。仔细地想一想这些问题。
你是否真心认为,自己应该痛改前非?如果你不认为自己应该要改,问题永远不可能改善;你的上司和同事见你不愿意改,也不可能对你放心,无法相信你以后不会再犯。
你的脾气爆发前,第一个征兆是什么?答案可能是生理上的,例如:心跳加速、胃部抽痛、牙关咬紧等等。你必须在脑海中建立一支“消防队”,这支持消防队的功能,就是探测这些征兆,并且迅速缓和你的情绪。
你能不能让自己快速消气?快速消气的方法,包括:深呼吸、到楼梯间跑上跑下等。总之,想个法子,让你的情绪在爆发前就消失无踪。
你知道是什么原因激怒你吗?每一个想戒烟的人都知道,烟雾缭绕的酒吧,是最致命的吸引力。愤怒的形成,也有类似的诱因。你要尽可能避开过去曾经引起你发怒的人和地方。你可能必须为此,要求上司把你调到别的工作单位或部门。
你是否想过,遇到冲突时,你有更好的解决方式?或许,从人力资源部(也就是人事部)或其他单位,你能找到善于处理人际冲突的同事帮忙。总有更好的解决方式,尽可能去找出来吧。
你知道吗,在很早以前,老板们会以一句“长不大的孩子”就原谅了气急败坏的属下。但是,现在已不同往日,许多员工因此而卷铺盖走路;官方统计也显示,凶杀是工作死亡的主因之一。今天的职场,已经完全不能容忍暴力行为。因此,你还必须想一个问题,就是:正在气头上的你,会不会为了保住饭碗,而选择“冷静”下来?发泄和饭碗何者重要,得由你自己决定。
不可拧着干
上司最头疼的是什么?就是自己的下属和自己“拧着干”。要是做事的上下级都不“对付”,怎么能把事情做好呢?所以我们也需要在上司和下属找到中庸之道。
老板和员工之间,永远都是上下级的关系,也就注定了原则上是命令与服从的关系。然而每个人的性格喜好不同,即使遵从统一的道德法则,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状态。当你的工作进度和内容与老板下达的命令恰巧相符的时候,这时你特有的工作方式即使与老板所期望的不一致也没有什么,他会认为这只是你的个人性格与他不同而已,无妨大局;而且在他的眼中,你的个性也许就会达到老板的某种期许。不过,你也别指望他会立即明白大声地褒奖你,你精明的老板是矜持的。在同事的心里,也许会羡慕或者妒忌你的运气。
只是,我们所处的世界不会总是风平浪静,大部分人的运气都不会那么顺,因为上帝不是带着和平而来,他是带着刀剑降临的,只有当人们自觉自愿、互助互救的时候,他才会懒洋洋地伸出他手中的橄榄枝,以向人昭示他的威仪和公正。
这样的事实并不可怕,也无须胆怯,这只是我们在工作中所必须面临的另一种自然的、无须怀疑并与之抗衡的法则,关键在于你如何随机应变。
小陈的专业技术和外语都很出色,但在一年之内,他频繁调换工作,每次均无大的起色,问原因,他的回答永远是:每次开会,每次同事一个不缺的时候,他提出的想法和建议总是不是被“枪毙”,就是被“冷藏”,看来他的头儿又是和我“犯相”,没法对付。小陈的朋友问他:“你的老板都听你的,是不是就不‘犯相’了?”
小陈自有其天分和才干,只是个性上比较自我和要强,导致他总是认不清自己的职责所在,进而摆不正自己的位置,而又习惯于将自己的想法不合时机地强加于他的老板,所以才会屡屡碰壁!结果真的和老板“犯相”了。
例如,小陈总是在开会的时候,也就是大庭广众之时,众目睽睽之下,向他的老板提出自己完全相左的建议,即便是小陈的同事,恐怕心理上也难以接受,更何况他的老板。涵养好的不置可否,脾气暴的恐怕就会认为你是故意捣乱,一心与他过不去。
其实,只要小陈稍微改变一下自己的方式,将自己的个性变得“弹性”一些,就不会惹上这样不必要的麻烦。
首先,先分析一下自己的想法是否可行,好的想法人人都会有,但不见得就适合你所在公司的运行机制;其次,你可以有不同的意见,但首先应学会必要的服从。如果部门中的每一个人都只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行事,而不问协调和配合,试想,这个部门和公司将如何正常地运作。还有,就是个人修养问题,你完全可以私下向老板提出自己与老板相异的想法,平心静气地协商,或者把你的建设性报告放在他的办公桌上;即使不被采纳,也让老板了解了你的诚心和勇气,正所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你给你的老板留足了“面子”,相信你的老板也不会对此视而不见。这并非你的“圆滑”,恰是你令人认可的素养和应变的机智。
当然,在同一个空间里,人人众口一词,千篇一律,即使一片歌舞升平,又有什么趣味可言?这对老板和员工而言,都无从谈什么成就感。因为这里没有盎然的生气!工作中,在保持对老板服从的前提下,适当适时地展露你个人的灵感和创造力,与部门和公司的整体节奏相协调,你个性的主张就不易被淹没,而映射出“真我的风采”!
“对不起”的好处
《论语》中有句话:“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讲的是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所以对于中庸而言,对与错,都不重要,只要有一个错了就改的态度。现在任何一种工作都需要合作,决不再是单枪匹马闯天下的时代,一项任务,需要几个甚至更多的人共同完成。在这个合作过程中,如果你犯了错误怎么办?
因为你犯了一个错误,害得与你合作的另外一位同事必须解决更多问题,工作量也相应增加。可能你不好意思认错,也担心认错之后的后果。但你们属于同一个团队,又总不能老是躲着他,你又该怎么办?
当车子的设计出问题,美国车商通常会承认错误,然后把有问题的车子全都召回原厂,免费变更设计。因此,该是你承认错误,收回自己烂摊子的时候了。我知道,这不是件容易的事,从来就没有人会认为,挨骂很愉快,也没有人喜欢向别人道歉。然而,这却是唯一能解除你心中不安的途径,也是你唯一能显示负责任态度的方式,更是重建人际关系的唯一管道。要注意的是:好好表达你的歉意,博取同事的尊敬,而不是鄙视你。
把你的错误说出来,并且自己承担这个错误所造成的后果。暂且收起平常的推拖和交际手腕,你必须让她知道,你不但口头上承认这个错误,你心里也知道是自己错了。这可能是简单的一句话,如:“我把事情搞砸了”,或是“在我允诺对方之前,我应该先来征询你的意见”等等。
让对方知道,你完全了解这个错误给对方造成的影响。这是最困难的部分。告诉他,你曾设身处地的想过,并能充分体会他的感觉;告诉他,这个错误带给他添了多少额外的麻烦,你心里明白,而且愿意和他一起解决问题。
向对方解释你这么做的原因。道歉时最容易擦枪走火的一种状况是:对方以为你的“解释”是在“推卸责任”。你最好先在第三者面前练习一次,确保自己不会弄巧成拙,别让他以为你在给自己找借口。
诚恳表达你的歉意。你必须用正确的措辞,以及正确的表达方式。举例来说,边走边说、用电子邮件、通过第三者传话,都不是正确的方法。别选择方便你自己的时间和地点,相反的,挑一个能让他受用的场合。
记住,谁都会犯错误,不要害怕,把你应该承担的责任承担起来吧。
与人方便
古话有云:“一毫之恶,劝人莫作;一毫之善,与人方便。”换成现在的说法就是:对待别人做事的时候,小恶也要相劝,小善也要成全。最具功利性的莫过于“与人方便,与自己也方便”。
敷衍,使我们每一个人对待别人的一种态度,不管是谁都会有这样的心态,但是如果你敷衍你的工作或者同事的要求,你得到的必然是相同的敷衍,到最后只能得来自己倒霉的结局。
一天快下班的时候,老板催冯洁要几个公司今年上半年的财务数据,冯洁给财务部已打过三个电话。“你们怎么老是那么忙?”冯洁在电话里,对着财务部的人急起来了,像是要吵架的样子。
听着冯洁跟财务部的人打电话,同事们心里有些替她难受,但这一切又能怪得了别人吗?上个星期四,出纳小田出去学习,人力资源部部长突然要份工资表,会计文大姐没弄过小田的计算机,不会打印工资表,便请冯洁帮忙打一下,因为冯洁平时协助老板的工作,经常跟财务部打交道。可冯洁当时老是敷衍人家,一会说自己没空,一会说自己正忙。文大姐给玛丽打了三次电话,在人力资源部催得很急的情况下,只好打电话给其他同事帮忙。
其实,这打工资表也很简单,计算机中有专门的ET表格模块,做专业的财务报表信手拈来,几分钟就能给文大姐搞好。想不到才隔了几天,反过来文大姐也似乎有意让冯洁着着急。别人找你帮忙的时候,你不也经常说“我忙着”或“我现在没空”吗?这就是你平时敷衍人家的结果。
身在社会,就会有人求你帮忙办事。无论是对公司内部的职员,还是对公司外面的客人,不合理的或自己做不到的请求,当然要拒绝,但是在拒绝之前,最好先要耐心听对方把话说完,不让人觉得你在敷衍搪塞。对于有些人的要求,你虽然拒绝了,但可以针对他的情况,提出自己的建议。如果是能提出有效建议或替代方案,对方一样会感激你。另外,拒绝时除了提出替代建议,还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去问问对方情况,让他们也了解自己的苦衷与立场,这样就可以减少因拒绝而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果只是敷衍了事,对方其实心里也清楚,这样,不仅会让人觉得你不诚实,也会堵死自己的后路。
敷衍人家的确很轻松,很合算,既不必费心,无须付出代价,也不会有什么损害。但你有初一,人家就会有十五;你今天敷衍人家,人家明天肯定也会敷衍你。我们做秘书的确不能事事较真,但一定要真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必须从长计议,而这种长,不是一年或两年,而是十年二十年。与人方便,与己方便。
有位文化界朋友,每年都会受邀参加某单位的杂志评鉴工作。这工作虽然报酬不多,但却是一项荣誉,很多人想参加却找不到门路,也有人只参加一二次,就再也没有机会了!问他为何年年有此“殊荣”,他在年届退休、不再参加此项工作后才公开秘诀。
他说,他的专业眼光并不是关键,他的职位也不是重点,他之所以能年年被邀请,是因为他很会给“面子”。他说,他在公开的评审会议上一定把握一个原则:多称赞、鼓励而少批评;但会议结束之后,他会找来杂志的编辑人员,私底下告诉他们编辑上的缺点。因此虽然杂志有先后名次,但每个人都保住了面子。而也就因为他顾虑到别人的面子,因此无沦是承办该项业务的人员还是各杂志的编辑人员,大家都很尊敬他、喜欢他,当然也就每年找他当评审了!
在中国人的社会,“面子”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为了“面子”,小则翻脸,大则会闹出人命!
如果你是个对“面子”无所谓的人,那么你必定是个不受欢迎的人;如果你是个只顾自己面子,却不顾别人面子的人,那么你必定是个有天会吃暗亏的人。
人类这个圈子很奇妙,可以吃闷亏,也可以吃明亏,但就是不能吃“没有面子”的亏,要在人性丛林里求生存,必须了解到这一点。这也就是很多老于世故的秘书不轻易在公开场合说一句批评别人的话的原因,宁可高帽子一顶顶地送,既保住同事面子,同事也会如法炮制,给你面子,彼此心照不宣,尽兴而散。这种情形在官场尤其常见。
像冯洁这样的人常犯的毛病是,自以为有见解,自以为有口才,逮到机会就大发宏论,把别人批评得脸一阵红一阵白,他自己则大呼痛快。其实这种举动正是在为自己的祸端铺路,总有一天会吃到苦头。
事实上,给人面子并不难,也无关乎道德,大家都是在人性丛林里讨生活,给人面子基本上就是一种互助。尤其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事,你更要会给人面子。至于重大的事,就可以考虑不给了,你不给,对方也不敢对你有意见!他若强要面子,就有可能在最后失去面子!
注意做事的形象
常听一些做事者说,自己办公室的张某是一条名副其实讨厌虫,大家见了都另眼相看。可知情的人或许会发现,张某工作表现特别认真,还是公司的重要骨干呢。为什么这样一个人会遭遇如此非议?或许是张某的一些形象有失同事的好感,那么究竟是张某的哪些行为举止令他在众人面前如此难堪?通常作为办公室文员,也不外乎以下几种歪曲自己形象的表现了。
(1)谎话连篇
工作间里一些小打小闹式的玩笑无伤大雅,但要警惕它们发展成为令人望而生畏的闲话乃至伤人的谣言。很多不懂得三思而后语的人无意中成了各种流言的推波助澜者。
曾有一位小姐,在她没事可做的时候,总是喜欢到同事桌前大谈特谈老板的“性丑闻”。在那么敏感的场所,谈论那么敏感的话题,再加之自己的胡编乱造,真叫她的同事不知如何是好。甚至有些同事开始抱怨说“她的消息来源是否可靠先不说,她从来就不在乎我对她那一箩筐的‘内幕秘闻’感不感兴趣!”如果你极其热衷于传播一些自己为很有价值的流言,至少你不要指望旁人同样热衷于倾听。那些“道不同不足与谋”的同事迟早会对你避之惟恐不及。即使你凭借各种小道消息一时成为茶水房里的红人,但对一个口无遮拦的饶舌者,永远没有人会待之以真心。因此,你在老板身边做事,任何时候都要学习对自己分外的事守口如瓶,尤其在一些与同事私生活有关的话题上。记住,滴水可以穿石,在关键时刻你必定会意识到同事们的信任是多么的宝贵。
(2)播毒者
牢骚满腹、怒气冲天,这些就是“播毒者”们最显著的特征。尽管偶尔一些“推心置腹”的诉苦能多少构筑出一种“办公室友情”的假象,但绵绵不休的抱怨会让身边的人苦不堪言,你把自己的苦闷克隆了一份,在无意识中强加给了无辜者。
“只要我的老板一出现在办公室里,我们就无法逃脱那长达数小时的心理折磨。”24岁的戴菲是一家公司的人事主管,“明明是些和自己无关的事情,可在她持续不断的连番轰炸之下,我们不得不想尽办法摆脱她那极具传染力的消极情绪。”
也许你把诉苦看做开诚布公的一种方式,但诉苦诉到尽头便会升华成愤怒。人们会奇怪既然你对现状如此不满,为何不干脆换个坏境,远走高飞。
心中如何恨比天高,你也须牢记一句箴言:沉默是金。如果你已经给人造成了一个“办公室讨厌虫”的印象,不管你说些什么都很难得到同事们的任何回应。今后如果再有满腹的牢骚等待发泄,不妨试着把所有的不快诉诸文字,以E—mail形式发给一位并无工作关系的亲朋好友,她自会替你解难分忧。这样做最主要的好处是,你满腔的怨怒已在不知不觉中以最低调的方式得到了痛快的宣泄。
(3)乞怜者
每当旁人问及你的近况,你可能会习惯性地回答:“不太好。你可比我强多了……”
把生活中的创伤和痛苦作为谈资,是否真能使你从中得到缓释?请注意:一个可怜的人通常也会是一个孤独的人,因为没有人愿意和心理上的弱者交往。
“坐我旁边的一名女同事腿上有块地方蜕了皮,我可不敢问她怎么回事,”一位26岁的市场助理刘棋说,“我知道只要开口一问,她准会从交通状况谈到个人医疗保险,没半小时完不了。”
所以学会在同事面前把你那些悲伤的故事收起来,“祥林嫂”在旧社会尚还不受欢迎,何况现在?与其倒自己的苦水,不如关切同事们的近况,对他们的困难及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4)攀贵者
这类人不太注重与下级甚至同级同事的交往,时时在伺机捕捉任何一个能趋炎附势、令自己一步登天的机会。人往高处走,这是一种普遍心态,但倘若做得太过火,“马屁精”的绰号恐怕是逃不掉了。
“我们部门几个同事一直都聚在同一张桌上共进工作午餐,除了一个叫美琪的,每次她总是孤傲地独坐一隅。”25岁的外企行政秘书张荷说,“有一天,公司的副总裁亲临餐厅和我们一起进餐,美琪眼尖,飞也似的挤到了我们的身边,一来想营造一个‘合群’的好印象,二来有机会和副总裁套个近乎。恶心!”应该对所有同事一视同仁,包括那些从底层干起的办公室新人,对他们抱以真诚的尊重和欣赏。俗话说:真人不露相。你永远无法预知那些寂寂无闻的小人物背后一定就没有大人物撑腰,或是他们绝不会对大人物们产生影响。再说,如果老板感觉你处处树敌,这种印象对你毫无裨益,哪怕不喜欢你的人在公司里无足轻重。
(5)搔首弄姿者
自恃小有姿色,你会不失时机地在男同事面前充分施展女性魅力,不惜同时成为女同事们的笑料和眼中钉。“公司新来了一名文员,腰圆腿粗,却喜欢穿迷你超短裙,”28岁的广告公司美编助理陈欣说,“她的下场自然好不到哪儿去,办公室里的女职员几乎没人理她。”
即使你的狐媚行为的确吸引了部分男士,不要忘记其实更多的人根本无动于衷。“我以前有个同事,特别喜欢用若隐若现的吊袜带吸引男人,可她根本不知道办公室里男男女女都把她当笑柄!”25岁的美容顾问尤佳说。
其实在公务的外壳下你完全能巧妙地展示感性迷人的一面,大可不必力求以颠倒众生的美人形象出现,这样容易东施效颦。只有当你和异性有着亲密关系时,向对方频频“放电”才合乎情理。一般情况下,同事们会断定一个仅依靠姿色取悦他人的人缺乏实际工作能力,而这种看法绝对能成为你事业发展的绊脚石。
恰到好处
待人接物,不能直来直去,不管是好话还是坏话,总有些语言是只能对自己说的,所以当你做事时遇到有人的时候,需要眼观四路,耳听八方,想好了再做。
一个刚满24岁的小伙子,就已经是一家公司的业务经理了,而且很有发展前途。每次各科长开会的时候,他都会去的,一屋子的老年和中年人,衬得他越发地显得有朝气。他总是先听,然后再三言两语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既中要害,又显得谦虚。因为他的存在,为老总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事,所以他深得老总的赏识。
老总也对他的意见和建议十分重视。可是他对这位“一把手”倒不那么恭敬,而对“二把手”却出人意料地亲近。逢年过节,必然登门拜访,且总要拎一点家乡的土特产过来。人们都感到非常奇怪,“一把手”明明是一个很难得的、有魄力、知人善任的人,“二把手”明明是一个本事不大,心眼不少的人,他为什么要变着法做蠢事呢?同事、朋友想不明白。
于是,有位他要好的朋友去问他,他说,“一把手”是个正人君子,用不着顾及和他的关系,只要你好好干,他对你就满意了。“二把手”则不然,这种人虽然没多少业务方面的本事,但他的心眼都用在为人处事上,他不一定能给你起什么好作用,但如果在背后给你起点消极作用,你也吃不消呀。他之所以与他那么交好,就是希望他不要从中给自己起反面作用。光有这点他就心满意足了。
这个“二把手”对这个小伙子也很好,他经常向这位小伙子通报一些情况。两人处得还真是那么回事。
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宁为鸡头,不为牛后”,可以通俗理解为宁愿到小公司当“一把手”,也不到大公司当副职。因此,副职的心态比较复杂,对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也更为敏感,对别人的忽视也更加在意。
相对于“一把手”而言的,“二把手”相当于一个组织中位居第二的老板位置。“二把手”虽然只和“一把手”差一级,但实际地位相去甚远。很多事,必须由“一把手”来点头,“二把手”一定要和“一把手”商量,而“一把手”往往只是征询一下“二把手”的意见。可是,秘书要不要因此而冷落的“二把手”呢?当然不能!
在工作中,就是有许多秘书朋友们往往忽视了“第二把手”。因为他以为有劲要使在刀刃上,要找关键人物,要找说话算话,一句顶一句的人。只要“一把手”点了头,还有什么事不好办呢?至于“二把手”不得罪就行了。如果这样一来,反而欲速则不达。
现在的职场人际关系要变得比从前复杂多了,许多事情往往出乎我们的意料。这与长期以来人们已经形成的一种心理定势相悖——那就是什么人受人尊重,有能力、有学问、有头脑、有良好的品德,我们跟他比较亲近,而不论他是不是老板。这对我们非常重要。
相反,如果我们觉得有些人专门与你斗心眼,一心钻机,我们往往躲着他们,疏远他们。结果呢?只能会是自己给自己设置绊脚石,只好磕磕绊绊地走在艰难的谋职路上。
这个小伙子做得恰到好处,很多“二把手”虽然没有决策权,但却十分知情,对“一把手”有一定的影响力。尤其是上级的副手,上级的秘书,上级的太太,他们对一些事情往往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事情不可一概而论,“二把手”出于其地位上的原因,有时比“一把手”更需要尊重和理解,他们虽然不能说一句顶一句,但有自己的圈子和能量,千万不要低估,更不能回避,否则容易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如果他本身并没有多少值得敬重的东西,就更要敬他三分了,免得牵动他敏感的神经,于人于己不利。所以在职场上,这是一个成功做事者必须慎重考虑的一步棋。
不管如何,当你在待人接物的任何方面,如果不能做到尽量周到,势必会吃败仗,甚至丢掉前途。
往好处多想想
宋代大诗人杨万里说:“风力掀天浪打头,只须一笑不须愁。”讲的是如何在恶劣的环境养成乐观的精神境界,从而达到良好的做事效果。
一个外出的商人,驾车行驶在漆黑无人的小路上,突然轮胎没气了,这时他看到远处农舍的灯光。他边向农舍走去边想:“也许没有人来开门,要不然就没有千斤顶。即使有,小伙子也许不会借给我。”他越想越觉得不安,当门打开的时候,他一拳向开门的人打过去,嘴里喊道:“留着你那糟糕的千斤顶吧!”
这个故事也许会让你哈哈一笑,在商人敲门之前,他已经被自己设想的种种坏情景给击败了。
如果你总想着厄运和悲哀,那么这些就会摧毁你的快乐,不能给你任何鼓舞与支持。如果你是这样想要获得良好的感觉,那么你需要调整自己的思路。
第一,调整你的思维。
一位叫雨的妇女一见面就告诉医生说:“我知道你帮不了我,医生。我简直糟糕透了,我把工作干得一团糟,我肯定要被解雇了。昨天我的老板说要调动我的工作,他说是提升,可是如果我干得很好为什么还要调动呢?”
就这样,她越说越悲伤。其实两年前雨刚拿到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薪水也不低。这听起来并不算失败。
第一次会面结束的时候,雨的治疗医生告诉她把平时所想的记下来,尤其是晚上难以入睡的时候。下次治疗,医生看到雨的记录这样写到:“我并不精明,我之所以走到这一步,只是一次又一次的侥幸。”“明天将会有一场灾难。我从未主持过会议。”“老板今天上午一脸怒气。我做错什么了?”
雨承认说:“仅仅在一天里,我就列出了26条否定自己的思想。难怪我总是无精打采,愁容满面呢。”
如果你是情绪低落,那么你肯定是在给自己输送消极信息了。听听你头脑中的话语。把这些话大声的读出或记下来,也许这样可以帮助你降服它们。
第二,排除毁灭性的词语。
有些人总喜欢说,我“只不过是个小秘书”、“仅仅是个小职员。”我们就是用这些“只不过”、“仅仅”来贬低自己的职业,进一步说,就是贬低我们自己。
对于我们来说,罪魁祸首就是“只不过”和“仅仅”。如果把这些词去掉,就是“我是一个店员”和“我是一个秘书”,这些话就毫无损坏意义了。两个陈述都向随后而来的积极一面打开了大门,就是说“我正走在成功的路上。”
第三,停止这种思想。
当消极信息一开始,就用“停止”这个词阻止它进行。
“我该怎么办?如果……”你一定要放弃这样的想法。
为了有效地“停止”,你必须顽强而执著。当你下命令的时候,要提高嗓门,命令自己压倒内心中的恐惧的声音。
小李是个二十多岁工作勤奋的单身汉,在一家公司任经理。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死去了,爸爸哺养他长大。他们生活得很好,然而他父亲有时过于谨小慎微,致使小李的头脑充满了焦虑的念头。不知不觉地,他的内心世界受到了他父亲的影响,变成了是一个满腹疑虑的人。尽管为公司的一个女人所吸引,可他从来不敢向她提出约会。他的多虑使他在这件事上无所进展:“向一个同事约会好不好?”或者“如果她说不去,那多么难堪呀。”
后来当小李停止了他内心的声音,约这个女人出来的时候,她却说,“小李,为什么你不早点儿向我约会?”
第四,往积极的方面想。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男人去找一个精神病学家。“你怎么了?”医生问。
“两个月前我祖父去世,留给我75,000元遗产,上个月,我一个表哥路过给了我100,000美元。”
“那你为什么还这么不高兴呢?”
“可是这个月,什么也没有!”
当一个人心情沮丧时,他看一切事情都会令人失望。所以当你通过喊一声“停止”,驱除掉那些消极的念头时,就要用好的思维来代替。
多想些以前的好事。想一想你被提升了或者一次愉快的旅行。
拍马屁的“圆”
内心有原则的方,这是不错的,然而既然在别人屋檐下套一碗饭吃,也不能忘记一些“圆”的技巧,例如拍马屁。拍马屁是每一个公司成员或者机关下属需要选择的必修课,别瞧不起拍马屁的表现,因为如果你缺少了拍马屁的功夫,也就少了一项能够博得领导好感的利器。
公司的新主管来了,在第一次会议中,小柯抢在所有同事前面,大声称颂新主管在前一个单位中的贡献与成就,并肯定他的能力与学识,“相信在科长的领导下,本科会创下有史以来最好的成就!”小柯一副兴奋、期待的表情。而听了一番奉承话语的新任主管,尴尬中夹着自得,任何人都看得出来,小柯的话对他产生了作用。
小柯的确拍对了马屁,新任主管对他不错,不但有事咨询会找他,也交付他不少重要任务,小柯一夕之间成为同事口中的印第安人——红人!
一年后,新任主管走了,来接任的是原来主管的死对头,在第一次会议中,小柯又抢在所有同事前面对新主管大肆赞扬一番。但和上次不同的是,他也把前一任主管大骂一顿,说他如何不公,如何有私心,如何无能,听得新来的主管“平静的脸庞隐约漾起笑纹”。
小柯当然又成了“印第安红人”!
与其说小柯的行为“很恶心”,不如说他深深懂得人性的需要,因此发展出他自成一套的秘书生存秘诀。
任何人都需要被肯定,小孩子你称赞他“很聪明”、“很乖”,他便高兴;女孩子你称赞她“美丽大方”,她便高兴;成年人你称赞他。能力好”,他便高兴……“肯定”二字对一个人的心理的确有令人难以理解的“神效”,因此“肯定”这个行为便被运用为横向及纵向人际关系的“处方”——不管这些“肯定”是真诚的还是虚假的。
一般的“肯定”多用在横向的同事、朋友之间及纵向中的主管属下之间。但事实上,主管也需要属下的“肯定”,为他的领导寻找基础及“安全感”,如果听不到“肯定”的声音,便会有高处不胜寒的孤寂。也就因为如此,所以才有“马屁精”的出现;有“需要”就会有“供给”这是很自然的现象。而“需要者”在获得满足后,给予“供给者”回馈更是人情之常,因此,对“马屁精”的“马屁话”感到“恶心”就大可不必了。有人靠实力求生存,有人靠“拍马屁。赚口饭吃,会拍马屁的人永远会拍马屁,不会拍马屁的人怎么也不会去拍马屁,人各适其性嘛!
至于小柯在新主管面前大骂旧主管,此种行径也不值得大惊小怪,因为世上就是有这种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不顾恩义。这种人虽然可以获一时之利,但长远来看,对他还是不利的;因为人性固然“利己”,但对别人却还是要有一客观道德标准的(对自己另当别论)。而对小柯极为不利的是,他这种性格因为太鲜明,好掌握,终将成为有心人利用的对象,利用过后便弃之如敝屣,因为这种性格不具备被尊重、珍惜的元素。尤其是,利用他的人也害怕不知何时会被这种人反咬,所以不如“用过就丢”!这是像小柯这种人的悲哀,更悲哀的是,这种人也永远不会知道、不会承认这种“悲哀”的存在及可能性。
话说从头,“拍马屁”有其必要及作用,那么该如何“拍”才能“恰到好处”?
或许人人各有巧妙,不过原理都一样——让对方感到受尊重、受肯定、感到高兴!就对了。言语上的“拍马屁”最普遍,但要看对象,就有人不吃这一套,也有人不喜欢过度露骨的奉承,因为有些人不喜欢被他人看出他是个“爱听马屁话”的人。不过无论如何,一两句“马屁话”也是值得说的,这也是一种属于“礼貌”的“场面话”呢!
行动上的“拍马屁”最好,不露痕迹,拍者与被拍者双方都自在,而且更能显出拍者的“真诚”!
批评的方圆
中庸最讲究外圆内方,原则是心中的动力与底线,但表现出来则不一定要那么有棱有角。这一个道理最能体现在对待他人的方面。方与圆,就看你如何掌握这条中道。
余小姐的第一个工作是一家建筑公司的秘书,她能力很强,为人又很上进好学,因此才进入公司2个月,与建筑有关的事已摸得一清二楚。
有一次,老板召集大家开会,轮到余小姐报告时,她提出某些工队偷工减料及成本太高的问题,而且还咄咄逼人地拿出种种数据:假如能降低5%的成本,每个月就能省下二三十万,说到激动处,还说那家供货商是“吃人不吐骨头”。
老板对她的报告没有发表任何意见,但从这一天开始,余小姐开始感受到负责采购的同事对她冷眼相看。
第四个月,余小姐无奈地离开了这家出版社。
年轻人最容易犯余小姐的错误,因为年轻人纯真、热情、有正义感,尤其第一个工作,更是力求表现。那么,余小姐到底犯了什么错误?请看以下的解析:
按照故事中所提供的资料,余小姐应该只是协助老板工作,关于公司的材料采购另有其人。负责施工的人理应有权对材料的品质表示意见,因为品质不佳,影响施工,施工部门也难逃被检讨的命运。但余小姐只是一名新进的秘书,年纪轻、职位低、资历浅,在公开的会议上检讨、批评别的部门所负责的工作,本身就要冒一些风险:
任何人都不喜欢被批评检讨,尤其是在公众场合。因为一则有伤自尊,一则任何批评检讨都会引起旁人的联想与断章取义的误解,总之,是带有伤害性的一件事。余小姐的批评,狠狠地踢了采购部门一脚,采购部门的同仁不“记在心里”才怪!
众所周知,任何单位都会有“油水部门”,以建筑公司来说,采购部门就是“油水部门”。不管承办此项业务的人有没有拿到油水,被批评“品质不好、成本太高”,就等于被人指桑骂槐,暗示“放水、拿回扣”,此事有关面子及操守,承办人员的心情也就可想而知了。
事实上,余小姐的正直与勇气相当值得佩服及肯定,但这种人却常常成为人际斗争下的牺牲品,不是自己辞职,就是被孤立。说起来很悲哀,但人的世界就是这样,所以正直的人常有“天地之大,无容我之处”的慨叹。
某公司的秘书琴琴打开电脑,发现两封主题为“企业债券”的新邮件被人打开看过。大概是上两个星期,老板看到上海金茂大厦发行企业债券的消息,很感兴趣,让琴琴收集一些这方面的资料。由于琴琴对这方面懂的不多,便让在上海上证所工作的表哥帮她收集一些资料。表哥每次找到资料便用“企业债券”的主题发e-mail给琴琴。
是谁在琴琴不注意的时候看她的邮件?
通过一系列的推理和排除,琴琴想起来了,很有可能是王娜。一来她知道琴琴的密码,上个月为了筹备全国代理商年会,办公室将营业部的王娜借调到秘书科帮几天忙,她用的就是琴琴的电脑,知道她的密码:另外她也有这方面的兴趣,前几天她在电梯里无意对琴琴说起,她的男朋友在一家有相当规模的证券公司工作。也许王娜认为,老板对“企业债券”问题感兴趣,他们公司或下属的公司将来肯定就会发行“企业债券”;如果能把这项业务介绍给她男朋友的公司来作,他们个人肯定会有好处。老板目前仅仅只是感兴趣,离实际操作还不知有多远的距离,但王娜可能就在做这方面的准备。不然,别人一般进不了琴琴的邮箱,即使进来了,也不一定单独对“企业债券”这样的邮件感兴趣。
当知道了这件事的别的同事劝琴琴宣布她的猜测时,琴琴只是笑了笑。琴琴觉得做秘书做人就应该像块铜钱,做人的原则要内方,一点也不能含糊:可处理问题的手段要外圆,必须方方面面都得想到。现在这种情况,怎么治王娜?说是她偷看的,有什么证据?请公安刑警介入?话说回来,即使能拿出确凿无疑的证据,就一定要“治治”她吗?她的方法虽有些下作,可她的目的,也就是想给自己的男朋友揽点业务,这是什么大错?为什么就一定要治她呢?如果把这事闹大了,除了给人一个“我琴琴是泼妇,今后你们谁也别惹我”的印象外,对当事人还有什么好处?
但这种事当然也不能容忍!即使琴琴不是秘书,琴琴也有她不容侵犯的权利,这是一个原则问题。如果容忍了它第一次,那么第二次、第三次的类似的事件不久就会到来。因为人家并不一定感谢你的忍耐,相反,人家会认为你是个“软柿子”,活该受人欺负。但是,不能容忍是个原则问题,而怎么处理则是个方法问题,不能用原则代替方法,虽然他不“仁”,你却不能不“义”;用原则代替方法,采取简单的报复,最后只能让自己卷入一场连你自己也讨厌的无聊纠纷之中。秘书只是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员,但是,在一些人的眼里,秘书总是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所以,当你每做一件事的时候,应三思而后行,否则,很容易让人在背后骂你“狗仗人势”。
网易的邮箱是免费的,琴琴用了个化名又申请了一个新邮箱,并用“企业债券”的主题给自己发了个邮件。但在邮件里我只写了几句这样的话:“朋友,如果你想了解企业债券方面的信息,请给我的手机发短信息,我们可以找个时间当面谈谈;请不要在未经我同意的情况下,再次阅读我的邮件了。”
下班的时候,琴琴的手机上果然出现了“对不起”三个字,一看手机号码,就是王娜的。不要随便的对同事进行批评而在批评之前先谨慎的思量再三,这是每一个成功秘书与同事共同进步的绝招。秘书应尽可能地多些宽容与忍让。一份宽容与忍让,将来在工作中肯定会有两份回报。
因此,要想受大家欢迎,就不要轻易在言语上得罪人,面对余小姐所处的环境,比较好的处理办法是:
先和同事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此可减低失言时对自己的冲击。
发现不合理的事,与其在会议上提出来,不如私下告知同事,但仅能点到为止,不宜深究。而且也应尽量避免和不相干的同事讨论,以免走漏“风声”,让人误会你另有企图。当然,你执意要说也无不可,但要有心理准备。
这是“开战”,以后还有仗要打,而为了打好这场“仗”,你就要了解对方的“实力”,包括他的应变及人脉,也评估你自己的力量,包括应变及人脉,并且也要有打败仗辞职走路最坏的打算。
仁,不是妇人之仁
仁,是我们做事情的前提,是这个世界真善美的一面,然而,如果你将自己的“仁”极度发展,以至于成为“妇人之仁”,则很可能拖了自己事业的后腿。“中庸”讲“仁”,但没有必要的,甚至危害自己的仁,则不在此例。
明神宗最宠爱的郑贵妃不是正宫,她生的皇子做不上皇太子。郑贵妃在明神宗面前使尽招数,明神宗也没办法废除太子,另立郑贵妃的儿子。
一些奸臣、内侍看到皇帝最宠郑贵妃,就与郑贵妃里外勾结,要铲除皇太子。郑贵妃表面却装得十分平静,以至皇太后和皇太子都对她没有一点戒心。
古人都相信迷信。郑贵妃尤信妖术,她想用法术杀害皇太后、皇太子,神不知鬼不觉,是最好的办法。于是,她买通内侍姜严山等人,又找来几位懂法术的妖人,扎成草人,写上皇太后、皇太子的生辰八字,用金针刺在草人的要害处,做起法术来。
法术都是骗人的东西,自然不灵验。郑贵妃一计不成,又生二计,竟然命令她的亲信太监宠保、刘成,用重金收买杀手,要杀掉皇太子。
一位勇猛有力的男子,被人带入太子居住的慈庆宫,见人就杀,正准备杀害太子常洛时,被侍卫宫韩本用等人抓获。
案件发生后,震动了朝野。明神宗马上派人调查审理。
郑贵妃随即找到主审官,授意不了了之,并扬言皇帝最后也得听她的。她还与犯人定下攻守同盟。
主审官不敢得罪郑贵妃,只得草草了案。他向明神宗禀报说,案犯原是一名神经失常的疯子。
刑部主事却发现,案犯神志清醒,要求重新会审。在十八位一品大官的会审下,案犯供出了主使人宠保、刘成。
这样一来,郑贵妃的幕后主谋已是人人皆知的了。
在郑贵妃的哀求下明神宗为了保住郑贵妃,竟让她向太子求情,又让太子出面,不准追查宠保、刘成。最后,皇帝亲自出面,证明案情与郑贵妃无关,硬是把这样大一件凶杀案压了下去,只是将案犯斩首就草草了事了。
神宗死后,朱常洛继位,是为光宗。这位光宗身为被谋杀的太子,本该将郑贵妃一伙正法,但以妇人之仁,反而放过不提。
郑贵妇在太子继位后,又献美女,又献珠宝,使光宗失去警惕,最终被郑贵妃一伙残害身亡。
两个皇帝,一个亲情难舍,一个妇人之仁,竟让谋杀太子的贵妃逍遥法外,太子最终被杀害。
当一个人有妇人之仁时,容易产生下列危险:
“妇人之仁”因为容易动摇意志与理性,因此常在放弃自己立场之后,伤害了自己。例如不怀好意的借债者,你在他的哀求之后借给他钱,结果却一毛钱也要不回来。
一个人的恶行因为你的“妇人之仁”获得了宽宥,但有时你的“妇人之仁”不但没有感动他,反而让他有另外的机会再次犯下恶行,对别人造成伤害。
你的“妇人之仁”会成为你的弱点,成为人人想利用的目标。在眼泪、温情、请求、孩子似的无辜与可怜之下,你将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你的“妇人之仁”会弄得你对周遭的人与事是非不分,你的“仁”反而成为人际上、前途上的负担。
因此,“妇人之仁”不是好事。可是,天生有柔软之心的人怎么办?难道注定做个被剥削、被凌辱者?
这种人应该要训练自己的思考与判断,用理性与智慧来指引你的行为,而不要让感情牵动你的思考。这需要时间,也需要面对“挥剑斩情丝”的痛苦,但总是要经过这种试炼,才能成长、果断。
“妇人之仁”的风险和代价很高,如果不能去除这种感情特质,那么也只有远离冲突点了。
默默无闻的享受
《中庸》有云:“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寻找隐僻的歪歪道理,做些怪诞的事情来欺世盗名,后世也许会有人来记述他,为他立传,这是做事的一种方法。但做事还有一种方法,那就是真正的君子遵循中庸之道:即使一生默默无闻不被人知道也不后悔,这只有圣人才能做得到。
小文是科班出身的办公人员,出身名牌,学业优秀,一切自然而然,小文毕业那年,照例被分配到政府机关去担任某部门重要领导的秘书,按照不成文的规矩,女秘书是只能跟女领导的,小文的领导就是这样一位官衔不大、脾气挺大,而且自律很差、非常霸道的中年妇女。
在领导身边当秘书5年,小文最大的体会是活得很累,机关里微妙的人脉关系和复杂的是非恩怨,使小文明白了小人物如何在这种环境中察言观色见风使舵,又如何虚伪地应付与周旋在各种利益和关系之间做到八面玲珑。官场能把正直和善良洗得千干净净,让你口是心非到连自己都不敢相信,你惟一能够自我安慰的,就是服从。而和直接领导荣辱与共的特殊关系,又让你或者受领导赏识而脱胎换骨,从秘书到扶正为封疆大吏,或者受领导犯错的牵连打入冷宫再也不得重用,或者依仗权势干下伤天害理的事,触犯法律被革职下狱。
总之,官场的险恶,让所有的人都胆战心惊,身不由己,你要想在这中间保持自己做人的良心,你就会受到潜规则的惩罚,而且这种惩罚都是以冠冕堂皇的理由强加给你。
给当官的领导当秘书,好比在政治的钢丝上跳舞,不仅得小心你的职业操守,更得注意你的政治表现。最令小文头痛的是,惟领导是从成了最大的政治,无论领导的人品怎样,素质如何,能力高低,反正一旦跟随,这一生就完全交付,由不得你自己,至于是非曲直,只能听命于领导,否则你的政治生命和人生前途就会因领导的喜怒哀乐而捉摸不定。
干了5年,领导换届,小文激流勇退,借口读MBA,向单位辞去公职,收拾起自己的本色,重新轻松地做回正常人。
老领导倒是有些念旧,虽然调到政协,只是一个虚职,但也希望小文过去,继续做她的助手,因为这些年来,她已经习惯对小文颐指气使,也习惯了小文的唯唯诺诺,一旦身边没有这样一个部下,她也觉得有些别扭。
小文本就是与世无争的人,好不容易摆脱淫威,怎么可能回过头去重新忍受。小文明白,并非所有的领导都是这样,但既然政府重用这样的女人做领导,她就是代表着政府,你不可能因为她的缺陷而埋怨政府,你更不可能因为她的得宠而看扁政府,政府是一个概念,但又是一个具体的人,一旦这个人就是你的领导,你还真的只能是听天由命。逆来顺受。
除非她犯了大错,除非别人有意整她,除非她自己良心发现,除非你活得不耐烦要去告她,否则,你是绝不可能在那张千丝万缕互相牵扯而且错综复杂的网中把她抠出来的。
更何况,她也没犯什么大错,只是有些更年期综合症提前发作,只是有些虚伪,有些昏庸,有些无能。这样的领导不是比比皆是嘛,体制制度的积重难返,人性弱点的根深蒂固。这是十分无奈的现实,只能慢慢去改变,但是至少现在,远离是非,让自己轻松一下,这还是可以做到的,小文就是抱着这种无奈和庆幸交织的心情,托辞拒绝了老领导的好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