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礼记》
三国时期,吴主孙权任命吕蒙接替鲁肃任大都督(三军主帅)职位,率军驻扎在陆口(今湖北嘉鱼西南)。吕蒙上书孙权,要求主动出击,攻打荆州,此时的荆州由关羽镇守。孙权曾希望与关羽联姻以换取联盟,却遭到关羽的断然拒绝和辱骂,所以他也觉得关羽太过狂妄自大。故而,孙权接到了吕蒙的信后,考虑到江东的利益,更觉得非把关羽除掉不可。正好在这个时候,曹操派使者来联络,要联合东吴夹攻关羽。孙权马上复信,表示愿意袭击关羽的后方。
吕蒙知道关羽最大的弱点在于骄傲自大,不把小事放在眼里,就决心攻他这个软肋。于是本来就经常有病的他就装作旧病复发,让孙权正式发布命令,把他调回去休养,另派了陆逊接替他的职位。
关羽听到吕蒙病重,又听说新上任的陆逊是个年轻书生,根本没把他放在眼里。陆逊刚到陆口就派人拜见关羽,并献上丰厚的礼品另附书信一封,信上面说:“听说关将军在樊城水淹七军,远远近近哪个不称赞将军的神威。我是个书生,没有什么本事,只是勉强来顶个缺,今后还得仰仗将军多多照顾。”关羽看了陆逊的书信,觉得陆逊虽然没什么本事,但为人谦虚、老实,对他很是欣赏。
关羽本来就不把吕蒙放在心上,这次又换了个书生陆逊,更是不把东吴这边放在眼里了。于是就放松了警戒,把原来防备东吴的人马陆陆续续调到樊城那边去了。与此同时,孙权正悄悄派吕蒙率领大军,迅速向关羽的后方奔去……
吕蒙到了寻阳(今江西九江西南),把所有的战船都改扮成商船,选了一批精锐的士兵躲在船舱里。船上的士兵一律穿上商人穿的白色衣服,向北岸驶去。到了北岸,蜀军守防的兵士一看都是过往的商人,便毫无戒备地放他们通过了。当天夜里,船舱中潜伏的士兵偷偷摸进江边岗楼,吕蒙大军就这样神不知鬼不觉地占领了北岸。
这时候,曹操派去的援军也发起进攻,使关羽腹背受敌。关羽得知江陵失守,才醒悟对东吴的防备太大意,追悔莫及。他无心恋战,只好带了人马逃到麦城(今湖北当阳市两河乡)。孙权紧追不舍,进军麦城,关羽又带着十几个骑兵往西逃走。孙权早已派兵埋伏在小道上,把关羽十几个骑兵截住,活捉了关羽。关羽不肯投降,最终被孙权斩首了。
关羽“大意失荆州,兵败走麦城”,失去的不仅仅是一座城镇,而是自己的宝贵生命,失败的不仅仅是蜀国的军队,而是自己一世的声誉。
名人档案
关羽(160或162-220),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的名将。刘备起兵时,关羽跟随刘备,忠心不二,深受刘备信任。刘备、诸葛亮等入蜀,关羽镇守荆州,刘备夺取汉中后,关羽乘势北伐曹魏,曾围襄樊、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中原震动,但因东吴偷袭荆州,关羽兵败被害。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后世尊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
心灵小橘灯
粗心的坏习惯是在平时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养成的,改掉粗心的毛病也必须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逐渐养成严谨细心的习惯。
点滴小尝试
关羽因为一时大意而失了荆州,造成终生无法弥补的悔恨。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对待每一个小细节都必须认真仔细,抱着严谨的态度去对待,来不得半点马虎,否则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后果只能事与愿违。
那么在学习中,我们应该如何克服粗心呢?
首先,课堂笔记不能少。记笔记是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记下来老师讲的知识,才不容易受到思维定式的影响。只要仔细地复习,就会避免模糊等粗心现象的发生。
其次,审题仔细再动笔。做作业,答考卷,请所有孩子审题三遍之后再动笔,尤其是特别粗心的男孩,千万不要心急,答一道,对一道,这才是良好的答题习惯。
再次,解题之后要检查。检查你的答卷同审题一样重要,不仅有助于发现错误,也能做好心理准备,避免粗枝大叶的毛病对你的答卷造成影响。
最后,准备一本错题集。学习需要重复记忆,尤其对于你做错的知识,准备错题册,把所有的错误记载下来,分析出原因,附上正确的答案勤翻看。
坚持不懈的积累和尝试就是成功的第一步,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每周一记
亲爱的小读者,这一周里,你都做了哪些尝试?有哪些收获呢?让我们把这些成长的足迹记录下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