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爱迪生测灯泡体积

爱迪生测灯泡体积

时间:2023-08-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要想做个与众不同的人,就必须跳出习惯的思维定式,抛弃人为的布局,敢于去怀疑一切。——爱因斯坦爱迪生是美国伟大的发明家,一生有很多项发明专利。有一次,爱迪生把一只玻璃灯泡交给阿普拉曾,请他计算一下灯泡的体积是多少。1931年10月18日,爱迪生在西奥伦治逝世,终年84岁,1931年10月21日,全美国熄灯以示哀悼。

要想做个与众不同的人,就必须跳出习惯的思维定式,抛弃人为的布局,敢于去怀疑一切。

——爱因斯坦

爱迪生是美国伟大的发明家,一生有很多项发明专利。爱迪生年轻的时候,没有上过什么学,很多人因此都看不起他。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的毕业生阿普拉曾和他在一起工作,并同住一个房间。阿普拉曾觉得自己天资聪明、头脑灵活,而且大学毕业后又到德国进修过,因此,常在卖报出身的爱迪生面前炫耀自己的学问。

对阿普拉曾的自以为是,爱迪生感到很厌恶。为了教训一下这个高傲自大的家伙,爱迪生决定出个题目考考他。有一次,爱迪生把一只玻璃灯泡交给阿普拉曾,请他计算一下灯泡的体积是多少。

灯泡的形状是不规则的,不像一般常见的圆柱体、正方体等可以根据一定的公式计算出体积来,灯泡是没有现成的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它的体积的。阿普拉曾对爱迪生说:“这么复杂的计算,你肯定是计算不出来的。虽然比较困难,但是我可以计算出来。”

说着,阿普拉曾拿起了直尺上上下下、左左右右量了又量,并且根据灯泡的样子做出了计算草图,然后列出了一排排的算式,企图计算出灯泡的精确值。他算得非常认真,两个多小时过去了,他满头大汗,草稿纸用了一大堆,还是没有最终计算出灯泡的体积。

爱迪生等了很长时间,也不见阿普拉曾报告结果,他走过来一看,便忍不住笑了起来,“你还是换种方法算吧!”只见爱迪生略一沉思,快步取来一大杯水,轻轻地往阿普拉曾刚才反复测算的灯泡里倒满了水,然后把水倒进量筒,几秒钟就量出了水的体积,当然也就等于算出了玻璃灯泡的容积。这时,羞红了脸的阿普拉曾傻呆呆地站在一旁,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

名人档案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1847-1931),美国著名的发明家、企业家。1847年2月11日诞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米兰镇的一个农民家庭。8岁进学校读书,只学习了3个月,就不得不退学回家,由当过乡村教师的母亲辅导他自学。12岁时他开始在列车上卖报,16岁时发明了自动定时发报机,之后不断有发明问世,一生中共完成2000多项发明,1928年被授予美国国会金质特别奖章。1931年10月18日,爱迪生在西奥伦治逝世,终年84岁,1931年10月21日,全美国熄灯以示哀悼。

心灵小橘灯

人的思维空间是无限的。能够把人限制住的,只有自己。也许我们正在被困在一个看似走投无路的境地,也许我们正囿于一种两难选择,这时一定要明白,这种境遇可能是因为我们固执的定势思维所致。只要勇于打破思维定势,就一定能够找到跳出困境的出路。

点滴小尝试

由于灯泡形状的复杂性,使得灯泡的体积计算起来很复杂。但爱迪生巧妙地用水作为中介,利用了水具有充塞性、可变性、流动性的特点,将灯泡中的水倒入量筒中,水的体积就是灯泡体积,这样就很轻易地量出了灯泡体积。这就是大发明家与常人的不同之处。

爱因斯坦曾对他的学生们说:“其实人与人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尤其是你们这些坐在同一间教室里,受着相同教育,学习又都非常努力的年轻人,你们之间的知识差异更是微乎其微。有的人之所以最终脱颖而出,是因为他们没有因循守旧。而要想做个与众不同的人,就必须跳出习惯的思维定式,抛弃人为的布局,敢于去怀疑一切。”亲爱的小读者,相信聪明的你一定能从爱因斯坦的话中收获良多。

坚持不懈的积累和尝试就是成功的第一步。亲爱的小读者,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每周一记

亲爱的小读者,这一周里,你都做了哪些尝试?有哪些收获呢?让我们把这些成长的足迹记录下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