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有理不等于合理

有理不等于合理

时间:2023-08-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有理,指有道理,符合道理,是人的主观在对主观之外的客观建立了正确认识。“有理”与“合理”,虽然仅一字之差,但实际表现、实际效果却相距甚远。当我们谈“有理”时,往往借重的是强制性,道理的强制性。如果“有理”是因为多数人的强制力量在后面推动而变成“有理”的话,就很麻烦了,而今天就是如此。如何从“有理”进入“合理”的世界,有赖大家共同的自觉、共同的体认。

有理,指有道理,符合道理,是人的主观在对主观之外的客观建立了正确认识。

合理,指合乎道理或事由,是一个客观存在的概念。

“有”者,存在也,具有也,具备也;“理”者,理由也,事理也,原理也。事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事物之理也是复杂多样的。

“合”者,合适也,适合也,符合也;“理”者,理由也,事理也,原理也。“有理”与“合理”,虽然仅一字之差,但实际表现、实际效果却相距甚远。“有理”未必“合理”,“合理”肯定“有理”。

当我们谈“有理”时,往往借重的是强制性,道理的强制性。强制性靠知名度、流行度,也就是说被大众接受的程度,成为他强制性能力高低的基准点。大家都听了,他就有绝对的强制性,所以现在的意见都要通过很多大众传播工具的渠道,希望赢得共鸣;跟我说一样话的人数增加,其结果就是“我说的最对”。实际上,错的话讲一千遍还是错的,即使所有的人都如此说,还是错的。

如果“有理”是因为多数人的强制力量在后面推动而变成“有理”的话,就很麻烦了,而今天就是如此。所以在大众传播工具上多说话的人,他的想法就变成“有理”的想法。大多数人认同的想法,到底是不是真的,对的?没有人去探讨。只说这个报纸这样说,那个杂志也这样说,别人也这样引论,那应该是对的;连美国人、德国人、日本人都如是说,那应该就是这样了。这份强制性的来源,如果是由于意见扩散的结果所造成,将是很可怕的事。今天大众传播工具会位居显要的缘故,正是基于这一理由而来,而这样的结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非常之大。

“讲理”是我们这个时代里面大家都共同认定的标准,讲理的行为不是“有理可讲”,或者是“我讲得出理”,就叫做“讲理”.

如何处理这些必然结果,最好的办法是,要求“合理”性的观念,“合理”性的行为。所以我们还是讲理,但要讲“若合符节”之“理”,人与全部宇宙界之间要相契合.

“合理”的态度是依山顺路,而不是说“我就是要这样子过去”。假如你不顺着我的话,就将你整个客观现象全部否定,然后来符合我,这固然会有绝对的成就感,可是也有相当的后遗症;所以“合理性”应该是我们思想和行为系统中的新标准,而不能再是“有理性”。

“若合符节”就是让它“中节”。当我们谈合理的时候,要求其中有着中节之处。当制定一个政策、决定一个行为、思想、观念时,要求这个思想观念不要只是新奇、只是有创造的特色,而要强调在实用之后对人类的影响性,要能长久地维系下去,能达到生生不已的目的,这就叫做“若合符节”。

“合理”的本身就是指观念与观念,观念与行动,行动与行动,行动与观念,四者之间能适宜,皆能相互中节,这就是恰到好处,即所谓的“合理性”。

当我们思考、行动时,要考虑到我的想法与做法,各方面都要能让大家活得下去。简言之,你要活下去,我也要活下去,连路上的小草也要能活下去,不能因为说我家前面要看起来很干净,所以一大片水泥倒上去让小草长不出来。

既让它能活下去,又能达到我的目的,其间的配合,要多用智慧,而不是说“我只会这样做,如果不能解决,我就非这样做不可”,如此就是强制性的“有理”,而不是若合符节式的“合理”。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在认知时态度上应有若合符节的心情,在做法上有若合符节的胸怀.

目前的社会中,批判之声太多,否定之声太多,人与人之间不太和谐,原因就是每个人都自觉有理,而每个人都坚持“你不讲我的理,你就不对”,这种情况非常可怕,也非常不和谐。

如何从“有理”进入“合理”的世界,有赖大家共同的自觉、共同的体认。这是解决争端,走进沟通,相互理解,共存包容的不二法门。

人生进行时

①邪不压正,凡事讲究一个理字名正言顺则事成,理屈词穷则事败.

②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③有理是说事物存在的可能性,以及事物的被包容性.合理是指事物存在的适应性强,符合当前的趋势和需要.所以,有理并不一定合理,但合理一定有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