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三首经典的美国爱国歌曲

三首经典的美国爱国歌曲

时间:2023-08-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星条旗之歌“诗歌和音乐,”约翰·拉伯克爵士说,“合在一起就是一首歌。从原始社会开始,人们就边劳动边快乐歌唱。船夫粗犷的曲子飘荡在水面上,牧羊人在山上吟唱,挤奶工在奶牛场吟唱,农夫在田间吟唱。每个行业、每份工作、每项活动和每样生活,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音乐。新娘迈入婚姻,工人开始干活,老人预备长眠,也都流传着合适的音乐。”

星条旗之歌

“诗歌和音乐,”约翰·拉伯克爵士说,“合在一起就是一首歌。从原始社会开始,人们就边劳动边快乐歌唱。船夫粗犷的曲子飘荡在水面上,牧羊人在山上吟唱,挤奶工在奶牛场吟唱,农夫在田间吟唱。每个行业、每份工作、每项活动和每样生活,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音乐。新娘迈入婚姻,工人开始干活,老人预备长眠,也都流传着合适的音乐。”

奇怪的是,拉伯克没有特别提到和平年代或者战争年代,士兵大步前进、保卫国土时,音乐在每个人心中产生的鼓舞力量,也没有提到音乐唤起爱国主义精神和激发爱国热情的力量。“让我为祖国写首赞歌吧,”索尔顿的弗莱切如此说道,“我不关心谁制定了法律。”

不知道自己国家的国歌或者一些爱国歌曲显得有些丢脸。而了解一些歌曲的作者、当时的创作环境或创作时机等等,会让人对歌曲产生更大的兴趣。

弗朗西斯·斯科特·克伊,广为传唱的美国国歌《星条旗之歌》的作者,1779年8月1日出生于马里兰州弗雷德里克郡。他是革命军军官约翰·罗斯·克伊的儿子。小克伊的早期教育来自父亲的指导。后来他成了圣约翰学院的一名学生,并于十九岁时从那里毕业。之后他立刻开始跟着叔叔菲利普·巴顿·克伊,同时也是当时最有才华的一名律师学习法律。1801年,他获得从业资格,并开始在马里兰州弗雷德里克郡实习,逐渐成为一名雄辩的知名律师。实习几年之后,他搬到了华盛顿,被任命为哥伦比亚特区地方检察官。

小克伊在成为一位前途光明的律师时,也成了一位家喻户晓的词曲作者。他由于创作了这首知名的国歌而名垂千古,这也让他余下的生活都显得不值一提,因为我们只记得他是国歌的作者。

激发他创作《星条旗之歌》的背景值得记录在美国历史中。同英国开战两年之后,1814年8月,一队英国士兵到达切萨皮克,同时罗斯将军也率领一支队伍驻扎在华盛顿城外四十英里的地方。那时英国军队占领了华盛顿,烧毁了国会大厦、总统住所和其他公共建筑,然后通过海路进攻巴尔的摩。海军舰队计划轰炸麦克亨利堡,而陆军则从地面进行攻击。

海陆两军总指挥官科伯恩司令和罗斯将军将总部驻扎在马里兰州马尔伯勒的威廉·宾乃斯先生家里,还将宾乃斯先生掠作俘虏。

弗朗西斯·斯科特·克伊是宾乃斯先生的好友,他找到麦迪逊总统,希望能获得帮助,释放宾乃斯。总统给了克伊一艘船,命令约翰·斯金纳打着休战旗陪克伊去和英国舰队交换俘虏。

英国指挥官同意释放宾乃斯,但是不同意克伊和他的同伴回去,担心他们把重要情报带给美军。指挥官吹嘘说,美国人的防御只能顶住几小时,巴尔的摩很快就会落入英国人手中。

斯金纳和克伊被送上了科伯恩司令的儿子指挥的“惊叹”号舰船,但是很快他们就获得允许回到自己的船里。站在甲板上,他们望见美国旗帜飘扬在麦克亨利堡,亲眼看着英国军队炮轰那里。

英国人的猛烈攻击持续了一整晚。大炮的轰鸣声一直没有间断,据说有多达一千五百颗炮弹扔到了城堡内。黎明快到时,进攻停止了。克伊和他的伙伴煎熬地等待着结果。炮声过后一片死寂,大家都不确定是国旗依然高高飘扬,还是英国人已经升上他们的旗帜。他们紧张地注视着巴尔的摩的方向,但是黑暗中什么都看不到。

最后黎明渐渐来临,这群人高兴地发现美国国旗仍旧飘扬在麦克亨利堡上空。克伊的内心十分激动。在高昂的爱国热情中,他立刻写下了《星条旗之歌》的草稿。

到达巴尔的摩之后,他又修改了这首歌,并交给巴尔的摩第二十七军团的本杰明·伊德斯上尉,希望能够和着《致天堂的安纳克里翁》这一曲调唱这首歌。伊德斯把这首歌打印出来,首先交给了霍利迪街剧院旁边的一家著名老酒馆,也是当时众多演员和文人出入的休闲之地。有人把歌词读给聚集在那儿的人听,而演员弗雷德里克·杜拉也受邀根据作词家指定的曲调演唱这首歌。杜拉登上一把椅子,就此唱了起来。这首歌立刻受到了热烈欢迎。从那一刻起,它就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伟大歌曲,并且随着美利坚合众国的延续传唱下去。

克伊于1843年1月11日在巴尔的摩去世。加州的富翁詹姆士·克里捐赠雕刻了一座克伊纪念碑。受托进行雕刻的是著名的雕塑家斯道瑞,他于1887年完成这个作品。这座纪念碑高五十一英尺,矗立在旧金山的金门公园。雕塑采用洞石,呈双拱形,底下安放有一座克伊的青铜像,青铜像支撑着双拱,象征着美国国旗永远飘扬。

在雕塑的揭幕仪式上,纽约一家周刊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对克伊大加赞美,把他称为一位诗人,并对他的伟大创作给出如此评价:

“《星条旗之歌》的情感非常细腻,看上去不像国歌应有的样子,但比起其他国歌,它最富有诗意。黎明的曙光,衬着战火纷飞的帕塔普斯克,迷雾中三色旗半隐半现的画面,十分具有诗意的概念。

“《星条旗之歌》的独特优点在于它并不是一首类似《马赛曲》的警示歌。事实上,在《马赛曲》强烈的音乐声中,并没有平静、抚慰甚或人性化的情感。它如同受压迫人民对抗压迫者的喧叫,寓意更为激烈的反抗。它十分恰当地预示着那一列长长的囚车载着法国贵族子弟驶向革命广场的情景。另一方面,原版的《天佑吾王》有一两句听上去和《扬基歌》一样怪异,我们现在已经把它阐释为‘美利坚’,并且成为所有教堂的赞美诗。但是《星条旗之歌》融合了尊严和美感,几乎没有任何一句歌词需要进行改动。”

弗朗西斯·斯科特·克伊的墓地位于马里兰州弗雷德里克,简洁得除了“星条旗”外没有任何其他装饰。无论晴朗或是风雨,无论春夏还是秋冬,星条旗总是飘扬在他的安息地上空。他用美妙的歌词让星条旗成为永恒。没有任何其他东西能这么恰如其分地纪念这位朴素、高贵、充满爱国热情的美国人的一生。

“美好、高尚的生活,”一位作家最近说,“这就是我们喜爱的国歌作者。他一生都显得完美、虔诚、谦恭。他未曾想到自己的声音会激发如此强烈的情感,成为胜利者的吼叫,征服整个美国,并且一代代传承下去!”

星条旗之歌

哦!你是否看见,在拂晓的曙光中,

我们自豪地欢呼着黎明的最后一丝光亮?

在那危险的战争中,在我们关切的堡垒上方,

是谁的宽条纹和闪亮星如此勇敢地流动着?

呼啸的红色火炮,爆裂在空中的炸弹,

在夜空中证明我们的国旗依旧飘荡在那里。

哦!星条旗是否

飘扬在自由的土地、勇士的家园上?

透过深邃的迷雾,依稀可见的海岸,

傲慢的敌军在可怕的沉寂中平静下来。

悬崖峭壁上的微风

一阵阵吹来,是什么在半隐半现?

现在,它已抓住清晨的第一束光芒,

照射在水面,泛起一片红光,

“这是星条旗”,哦,愿它永远

飘扬在自由的土地、勇士的家园上!

那些夸夸其谈的人们去了哪里?

说要用战争和混乱破坏我们的家园和国土,

不留给我们任何其他东西?

他们的鲜血已经洗尽肮脏脚步留下的秽迹。

势利者和奴隶不可能找到避难处,

不可能躲开死亡的恐惧和坟墓的阴影,

而胜利的星条旗将会

飘扬在自由的土地、勇士的家园上!

哦!无论何时,当自由的人们

站在心爱的家园和战争的废墟之间,

为着胜利和和平的喜悦,愿上帝拯救国土,

赐予我们保卫国家的力量。

我们定将胜利,这是正义的事业。

“我们信仰上帝”,必将成为我们的箴言,

而胜利的星条旗将会

飘扬在自由的土地、勇士的家园上!

美利坚

具有真知灼见的优秀年轻人,

命运将他命名为史密斯,想要掩盖他的光芒!

但是他为勇敢和自由之士高唱歌曲——

正如奖章上所言:“我的国家,也是你的国家。”

这一段节选自著名的《重逢颂·男孩》,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博士以此纪念自己的老朋友以及大学同窗,歌曲《美利坚》的词作者塞缪尔·弗朗西斯·史密斯。

塞缪尔·弗朗西斯·史密斯于1808年10月21日出生在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他在当地的拉丁语学校上学,据说十二岁时就能讲拉丁语。1825年,他进入马萨诸塞州的哈佛大学,并于1829年毕业于著名的名人班,那个班级培养了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博士、詹姆士·弗里曼·克拉克、威廉·钱宁以及其他一些美国名人。

同其他许多名人一样,史密斯博士半工半读念完了大学。他主要负责培训其他学生,并为《美国百科全书》将德语版的《对话——辞典》翻译成英文。

哈佛毕业之后,他立即进入了安多佛神学院。三年后,即1832年,他写下了很多歌曲,最著名的一首就是《美利坚》。《美国国家传记百科》就此说道:“它在任何一个美国人居住的地方或者讲英语的地方都十分流行,并且也已经证明能够激发美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史密斯博士经常说自己在“国外旅行途中,还有在科罗拉多马尼托山洞里、派克峰峰顶上”,都听到过《美利坚》的歌声。

众所周知,这首歌采用了英格兰爱国歌曲《天佑吾王》的旋律。词作者在一本德国音乐书中看到了这个旋律,由此激发了灵感,创作了《美利坚》的歌词,半小时之内就完成了。许多年后,当提及那次即兴创作,他写道:“如果我预料到它会流行,毫无疑问肯定会多花点时间。尽管如此,我还是很高兴能为美国的自由解放事业作出一点点贡献。”

数年前,赫伯特·海伍德先生在一本杂志中描述了对史密斯先生进行的一次有趣的采访,史密斯先生讲述了这首歌创作的经过。

“我写《美利坚》这首歌时,”他说,“刚好是在安多佛学习神学的最后一年。1832年2月,我正在阅读波士顿的洛厄尔·梅森交给我翻译的一本德语版爱国主义歌曲集,突然看到了一首十分伟大的曲子。我轻声哼唱着,发觉和着音乐演唱德语歌词十分动听。我知道这是一首爱国歌曲,当时正想着怎么进行翻译,突然就灵感闪现,想要创作一首美国的爱国歌曲。我抓到一小张废纸,拿起羽毛笔,半小时内就写下了四段歌词。我把歌词连同一些德语歌曲的翻译件交给洛厄尔·梅森。后来他就告诉我波士顿公园街教堂主日学校的孩子们将会在下一个国庆日演唱这首歌。当时我住在安多佛公路旁,靠近神学院教学楼北边。1832年9月离开之后,我再也没有到过那个房间。”那间房子现在已经成了美国各地爱国人士的参观点。

创作《美利坚》这首歌两年之后,史密斯博士成了缅因州沃特维尔第一浸信会教堂的牧师,同时也是沃特维尔学院,即现在的科尔比大学的现代语言学教授。作为一名教士和语言学教授,他用自己的勤奋和热情很好地行使了这些职责。他是一位著名的语言学家,可以阅读十五种不同语言的书籍,也可以用大部分欧洲现代语言进行交流,他还在八十五岁时,开始学习俄语。

1842年,史密斯博士成为马萨诸塞州牛顿中心第一浸信会教堂的牧师,并在那里度过了自己的余生。

“他于1895年11月去世,”海伍德说,“他在马萨诸塞州牛顿中心的褐色旧木屋里安了家,住了五十多年,直到最后一刻。房子不临街,位于北部一座峡谷延伸的斜坡上。屋前屋后都栽种着松树,阳光可以全天候照射到这座简单却不平凡的房子。由于风雨的侵蚀,房子有些破败,但是同周围的景色却非常协调——雪地中若隐若现的褐色草皮、树叶凋零现出褐色枝干的榆木,还有通向街道的灰色旧石阶。”

“室内流泻着温雅的情调,每个房间都有独特气质。但是史密斯先生最喜爱的可能就是书房,他在那里展开自己的工作。那儿,就在阳光透射的窗台边,放着他的书桌,还有带着黑色圆手柄的老式转椅。房间里摆满了他的书架。一个旧的高钟见证着时间的流逝,然而岁月对这位老人却很仁慈。他体型不高,肩膀有点斜,饱满红润的脸上闪现着善意,长着灰白的头发和胡子。”

1854年,史密斯先生辞去了牧师的工作,成为美国浸信会传教士联盟的编辑秘书。1875年他第一次出国,在欧洲旅行了一年。五年后,他又去了印度和缅甸帝国。旅行期间,他拜访了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奥地利、土耳其、希腊、瑞典、丹麦、缅甸、印度和斯里兰卡的基督教传教站。

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他一直致力于文学工作。他写了很多诗,并在杂志和报纸上发表,但是从来没有编辑成书。他创作了一百多首歌曲,由不同的基督教派传唱,其中《晨曦破晓》是较为流行的一首。除了自创的歌曲之外,他还翻译了很多其他语言的歌曲,并在漫长忙碌的一生中为很多报纸杂志撰写了许多文章。他出版的其他著作有:《传教士概述》、《漫步在传教的地方》、《牛顿地方史》、《牧师约瑟夫·格拉夫顿的一生》。

史密斯博士的精力和热情一直保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在他八十七岁去世时,他已经成了一个伟大的祖父,激励着在他身边成长的年轻一辈。去世之前,他几乎一直在工作,而且还积极计划着未来的事。

即使没有留下任何东西,他创作的那首伟大的爱国歌曲也能让每个国民都将他铭记于心。距离波士顿主日学校的孩子们在公园街教堂里第一次演唱这首歌已经很久远,现在它已经流传到美国各地。撇开文学气质,它蕴含的爱国精神在所有美国人听来都显得十分悦耳。虽然岁月无情,但无论在何地演唱,当《美利坚》振奋人心的旋律响起时,歌声总会如同青春欢快的曲调,传递着鼓舞人心的美利坚精神。

美利坚

我的国家,也是你的国家,

美好的自由之地,

我为你歌唱。

那是父亲去世的土地,

那是朝圣者骄傲的土地。

从每个山峰一侧,

让自由回响。

我的祖国,是你,

高贵自由的土地。

我深爱你的名字,

我深爱你的岩石河流,

你的森林和峻峭的山峰——

我的内心充满狂喜,

就像你们。

让音乐吹动微风,

树林间的铃声

美妙得如同自由的歌声。

让凡人的味觉醒来,

让所有人分享呼吸,

让岩石打破沉默,

声响缭绕不断。

天父我神,向你,

自由之主,

我们向你歌唱。

愿我们的国土

闪耀自由的神圣之光——

用你的力量保护我们,

伟大的神,我们的天父。

共和国战歌

“没有任何一种单一的力量,”美国马萨诸塞州参议员乔治·赫尔说,“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的命运——就像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明确表述国家特征——除了众所周知的国歌。”

对于哪些爱国颂歌可以作为美国国歌,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参议员赫尔似乎坚决拥护《共和国战歌》。1903年,当他写到这首歌的词作者时说:“我们为这首美国国歌等待了八十年。最后,上帝赋予一位杰出而高贵的女士灵感,让她用永恒的诗句叙述可以激励共和国士兵的思想:

耶稣在彼岸美丽的百合花中诞生,

胸前的荣耀让你我得以升华。

正如他为了人类的圣洁而死,

就让我们为了人类的自由而死。

上帝正向前行进。

茱莉亚·沃德·豪尔女士的学识及其文学成就名闻天下,同时她也是一位知名的慈善家和改革家。

1819年5月27日,她出生在纽约保龄球场公园附近的一所豪宅里。从诞生开始,她就很幸运地拥有富人和上流社会所拥有的一切。她的父亲塞缪尔·沃德,一个旧殖民家族的后代,是纽约一家大银行公司的股东。她的母亲,茱莉亚·卡特尔·沃德,是最迷人最有成就的女性,但是她去世很早,在她的小茱莉亚还是个孩子时就过世了。沃德先生思想很先进,觉得自己的女儿应该尽可能接受和儿子同等的教育。但是,那时还没有独立的女子学校,她们也不被允许在男子学校里就读。沃德先生不可能克服所有这些困难,但还是尽其所能为女儿们创造了最好的条件。他聘请了学识渊博的约瑟夫·格林·格斯维尔作为她们的导师,让他负责教授哈佛学院的所有课程。

“小沃德女士”——从童年开始大家对茱莉亚的一贯叫法——在进入社会之后立刻成为文雅时尚的社交圈里的领头人。在家里,她见过很多当时美国最有名气的文人。开放式的教育让年轻的女孩在这个社交圈中能够从容应对。除了那些造诣之外,她还擅长一些古代语言和现代语言,并且还是很有潜力的业余音乐家。

1843年,沃德小姐同马萨诸塞州南波士顿盲人研究所的主管塞缪尔·豪尔博士结婚。结婚之后,豪尔夫妇立刻去了欧洲,并在那里旅行了一段时间。返回波士顿之后,他们的家就成了波士顿名流和文人的聚集地。豪尔夫人的优雅、博学和文学造诣让她成为一位迷人的女主人和得体的家庭主妇。

她的文学天分在很小的时候就显露出来。她的一位朋友曾经幽默地说过:“豪尔夫人从在摇篮里开始就会写漂亮的文章。”毋庸置疑的是,十七岁时她就为纽约的一家著名杂志社写过一些重要的文章。1854年,她出版了第一部诗集《激情花》,后来出版的作品包括她后期的诗歌集、游记和玛格丽特·富勒的传记。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她一直为国内的著名杂志撰文写稿。

1869年开始,豪尔夫人就成为争取妇女选举权运动的领袖,并且还不断演讲、写文章,支持妇女受教育权利和基本权利的改革。

几年前,豪尔夫人八十多岁时,我曾和她交谈,她依旧保持着年轻时的热情,对世界的改革运动也仍旧兴趣不减。岁月并没有消磨掉她思维的活力。在子辈、孙辈和一位曾孙的簇拥下,她度过了自己八十四岁的寿辰。

《共和国战歌》的故事放到最后说,并不是因为它微不足道,相反,那是她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在《共和国战歌》的歌词广为流传之后,它就一直鼓舞着美国人民。

歌词创作于1861年11月的华盛顿,也就是内战的第一年,那时豪尔夫妇正在华盛顿拜访朋友。某天,他们和众人一起正在观看联邦部队的阅兵仪式,但是由于围攻华盛顿的南军发起袭击,打断了阅兵式。回家途中,豪尔夫人和她朋友乘坐的马车被士兵围住。亲眼目睹这个场景,她开始演唱《约翰·布朗》激励士兵,而他们也备受鼓舞地加入歌唱之中。

唱完之后,豪尔夫人对朋友说,她有股冲动想要根据这个振奋人心的曲调写一些歌词,但是她随后又说恐怕自己做不了。

“那天晚上,”她的女儿莫德·豪尔·艾略特说,“她睡觉时满脑子都想着战争,第二天早上天还没亮就醒了,立刻发现脑子里有了灵感。她从床上爬起来,在昏暗的灯光下找到纸笔,开始写下成行的诗句,几乎都不怎么需要看。然后她回到长榻上很快睡着了。睡之前她对自己说了句话:‘比起以前写的其他东西,我最满意这首。’”

共和国战歌

我的眼睛已经看到上帝降临的荣耀:

愤怒的葡萄存酿在酒中,他正踩踏而过,

他急速的剑法发出致命的闪光。

他的真理正向前行进。

我已在上百个环形帐篷的夜火中看见上帝,

他们在深夜的露水中为他建造祭台,

昏黄闪烁的灯光里我能看到他正直的审判。

他的时代正向前行进。

箴言刻在一排排锃亮的利剑中,

我已看到炽热的福音书:

“诚如你在对付我的藐视者,我将赐予你恩泽。

凡人的英雄将会用脚跟踩压毒蛇,

因为上帝正向前行进。”

他已吹响永不撤退的号角,

他在审判席前审视每个人的内心。

哦!快点,我的灵魂,回应他!轻快些,我的双脚!

上帝正向前行进。

耶稣在彼岸美丽的百合花中诞生,

胸前的荣耀让你我得以升华。

正如他为了人类的圣洁而死,

就让我们为了人类的自由而死。

上帝正向前行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