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被误解时的苦恼,被谅解时的感激,被理解时的幸福。的确,此“三解”是人们交往中常常出现的三种态度。有时“一解”就可极大地改变人际关系,甚至会影响人的一生。
什么是误解?误解就是对别人的语言或行动的真正含义认识错误,或者失之偏颇。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思考问题时带有感情色彩,完全凭一己之好恶评判事情的正确与否,从而使判断失去客观性,铸成错误。这种不切合实际的判断往往会给被误解者带来心灵上的伤害,有时还会造成难以愈合的伤口。它往往会打破人们的团结,扭曲人们的正常心态,严重影响工作与学习。所以,学会如何避免误解的艺术是十分关键的。
误解是怎样造成的?以下就让我们来看看造成误解的几大原因:
1.言辞不足:这和个人的知识领域及表达能力有极大的关系。有时,你往往会发现自己“说错话”,大多数是因为运用不当形容词的原故,所以,才会造成对方误会,让对方不悦。
2.过分小心:有些人对于任何事情都“过分小心”,顾虑甚多,从不发表意见,有的人认为不说话,是非就少,实则不然,由于太过小心,导致个人在团体的存在感变得十分薄弱,反而就会成为别人误会的对象。
3.自以为是:有一种人,自以为聪明能干,什么事都不和上司、同事讨论,就一股脑地蛮干,而且常常擅作主张,这种人即使工作圆满达成了,但不会得到上司和周围同事的喜欢和认可,而许多飞短流长的言论便很快就会落到自己的身上。
4.外观的印象不好:人类往往对于视觉的印象最深刻,虽不可以貌取人,但令人感到不舒服的外观,确实会影响他人对自己的观感或评价。
5.欠缺体贴:不知道你是否有这样的经验,脱口而出的一句话,使对方的脸马上垮了下来,那时才警觉自己说了“伤害”对方的话,常会造成难以弥补的错误,因此,说话前多一份“体贴”别人的心,这样可以降低不必要误会的发生。
误解是人际交往中的一道高墙,那么,该如何消除误解呢?
1.学会谅解
什么是谅解?谅解就是当对某些事情不理解或误会时,就是要设身处地为对方想想,学会体谅对方的苦衷,千万不要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问题。这样才会给人们交往留下广阔的天空。林则徐曾说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如果人人都有一颗能谅解别人的心,人世间会减少许多矛盾与摩擦,原先的一些误解自然也就会不存在了。
学会谅解就想要完全处理好人际关系,那是不可能的,我们还需要更高的境界,那就是理解。它虽然做起来会比谅解困难,但它起到的作用却非同一般。谅解还仅仅是让步和宽容,而理解则要求对事物从现象到本质全面掌握,并能做出公正的评价,肯定和认同其中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然而现代人的眼睛里总有一些误区,使我们好像总在雾里看花。所以,要做到理解就要求我们完全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全面地、多角度地看问题,切不可片面、孤立或主观臆断。真正的理解是相互的,是要用真诚换取真诚。人之相识,贵在相知。理解很难,而一旦被理解,感受到的那种幸福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
2.尽量不要“话中有话”
当我们需要明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时,说话一定要说得明确、具体,千万不要模棱两可,更要避免使用话中有话的句子,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解。
3.不要随意省略主语。在现代语法中,有一些特殊的语境中是可以省略掉主语的。但必须是在交谈双方都明白的基础上,否则随意省略主语,那么就很容易造成误解。例如:一位男士在商店买帽子,售货员拿了一顶给他,他试了试说:“大。”售货员一连给他换了四五顶帽子,他都嘟嚷着:“大。”售货员十分生气了:“明明小,你为什么还说大?”男士才说:“我说的是头大。”
4.要注意同音词的使用。同音词就是词音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在口语表达中脱离了字形,所以同音词用得不当,就很容易使人误解。
5.少用文言文和方言。在交谈中除非有特殊需要,一般不要用文言文与方言。文言文与方言,容易造成对方的误解,不利于感情的交流和思想的表达。
6.说话要注意适当的停顿。书面语借助标点把句子断开,以便使内容更加具体、准确。在口语中我们常常借助的是停顿,有效地运用停顿可以使你的话清楚明确,减少误解。我们在与人交谈时,一定要注意语句的停顿,这样就可使你与他们轻松愉快地交谈了。
我们与人交谈的一个重要的目的是交流感情、表达思想、传递讯息。所以,语言的准确是一切的基础,只有准确、明白地表达,才能使你得到圆满的交际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