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善于忍让,是少犯错误的方法之一,也是成就大业的素质之一。苏轼曾指出:“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他又说:“高祖之所以胜,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古人说:“心字头上一把刀,一事当前忍为高。”忍,作为做人处世的一种艺术,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学会忍耐,就会为自己赢得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给自己带来好心情。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忍让可称为是第一要则。因为只有忍让才能养成与人交往时的高度修养。有了适度的宽容忍让之后,我们就可以抓住机会、运用智慧进行反击。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将无聊的挑衅转化为自我进取的动力,这才是上策。古人曾说:“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对于那些无聊之辈的恶语中伤,对于那些无须争辩的琐碎小事,皆可忍让,根本不予理睬,让其自觉没趣,否则,凭意气用事,在小事上不肯退让,则可能扩大事态,惹来不必要的麻烦与苦恼。
“忍人之所不能忍,方能为人所不能为。”抛弃了斤斤计较的心理包袱,我们会在事业上走得更远。如果我们太过于计较,成天患得患失,那我们肯定会失去很多机会。当我们不小心和别人发生不愉快时,不妨尝试换一个角度来看问题,不愉快的事情可能会使我们受到伤害,经过我们的正确处理,也可能碰撞出美丽的火花。因此,不妨对鸡毛蒜皮的琐事付诸一笑,我们就会变得轻松愉快。
生活中那些善于忍的人,最后都能够用忍让的痛苦,换来甜蜜的果实。而那些不善于忍的人,则会因为计较眼前的利益而遭受更大的损失。
唐初的谋臣刘文静是李渊起兵反隋时的主要谋臣之一,在后来的数次战役中屡立大功,算得上是唐朝的开国元勋。可就是这样一位功臣,却不得善终,其原因就是他把名利看得太重,太喜欢计较。
刘文静有一位叫裴寂的同僚资历比刘文静要浅一些,是经刘文静介绍才加入反隋行列的。
李渊称帝后,对裴寂很是信任,授予他右丞相之职,每次上朝与他同坐御座,退朝后相携入宫,并对他言听计从,赏赐无度,而对功劳比裴寂高得多的刘文静却不怎么理睬,给他封的官职也只是一个小小的尚书,因此,刘文静感到很不公平,每次上朝时都故意与裴寂唱反调,渐渐地,两个人成了死对头。
有一次,刘文静在上朝时受到裴寂的一番数落,回到家中仍未消气,并以刀击柱,发誓说:“我一定要杀掉裴寂这个王八蛋。”岂料刘文静的这些话被他的一个失宠的小妾听到了。这个小妾马上将这些话禀报给了朝廷。朝廷审问时,刘文静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当初起兵时,我的地位在裴寂之上,如今裴寂被授予高官,而我的官职比他小了许多,所以心怀不满,酒醉之后说些过头的话也是人之常情。”李渊听到刘文静的申辩后很生气,认为他有谋反之心,遂决定将他处死。
在现代生活中,如果我们斤斤计较,也许不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但是肯定会失去人缘、失去信任、失去友情等对我们更为重要的东西,所以,能够忍让,学会忍让,也是做人的一门艺术。
有一副古联这样写道:和为天下传家宝,忍为人间化气丹。即是说只要人与人之间能和睦相处,就是普天下最宝贵的财富;遇事只要奉行一个忍字,记住别人的好,忘掉别人的坏,再深的矛盾都可以化解。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不能老是算计,斤斤计较,而要用一种宽容忍让的心态去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学会忍让,等于为自己扔掉了许多包袱,减少了许多的羁绊,我们前进的脚步就会更快,身心也会更加愉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