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曾说:“发怒,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错误是由他人造成的,不在我们自身,所以不该由我们来承受这份气。与其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不如让自己放宽心,忽略那些扰乱自己心灵的浮尘。理解了这些,我们的心情就会豁然开朗。
古时候,有一个妇人特别喜欢为一些琐碎的小事生气。她也知道自己这样不好,便去求一位高僧为自己谈禅说道,开阔心胸。
高僧听了她的讲述,一言不发地把她领到一座禅房中,落锁而去。
妇人气得跺脚大骂。骂了许久,高僧也不理会。妇人又开始哀求,高僧仍置若罔闻。妇人终于沉默了。
高僧来到门外,问她:“现在你还生气吗?”
妇人说:“我只为我自己生气,我怎么会到这个鬼地方自讨苦吃,受这份罪。”
“连自己都不原谅的人怎么能做到心静如水?”高僧拂袖而去。过了一会儿,高僧又问她:“现在你还生气吗?”
“不生气了。”妇人回答说。
“为什么?”
“气也没办法呀!”
“你的气并没消逝,还压在心里,爆发后将会更加剧烈。”高僧又离开了。
高僧第三次来到门前,妇人告诉他:“我不生气了,因为不值得气。”
“还知道值不值得,可见心中还有衡量,还有气根。”高僧笑道。
当高僧的身影迎着夕阳立在门外时,妇人问高僧:“大师,请问什么是气?”
高僧不语,只是将手中的茶水倾洒于地。妇人凝视良久,似有所悟,于是叩谢而去。
有时候别人的错误固然可恨,但如果我们一味沉浸在这种情绪之中,而不是自我调节,只知道生气,大多数时候是无济于事的。
当我们不考虑任何实际情况,当愤怒越发激烈,变成行动时,甚至会引发不必要的伤害。看看自己身边那些拥有快乐的人,他们并没有什么特别值得快乐的理由,但他们似乎随处都可以找到欢愉。
人生是短暂的,所以,不要因一些鸡毛蒜皮、微不足道的小事而耿耿于怀,为这些小事而浪费你的时间、耗费你的精力是不值得的。智者云:与人过不去就是与自己过不去;发脾气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美国著名作家迪斯雷利曾经说过:“为小事而生气的人,生命是短促的。”如果你真正理解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那么,你就不会再为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小事情而生气了。
有一只骆驼在沙漠中无力地向前走着。太阳将它晒得又饿又渴,骆驼窝着一肚子的火,不知道该往哪儿发。
就在这时,骆驼的脚被一块小玻璃给扎了一下,为此立刻引起了它的怒气,抬起脚狠狠地将碎玻璃片踢了出去。却不小心将脚掌划开了一道深深的口子,鲜红的血液立刻把沙粒染红了。
骆驼就这样带着伤继续走着,身后留下了一串血迹。血腥味引来了秃鹰,附近的沙漠狼也闻着血腥味一路跟了过来。骆驼心里一惊,不顾伤势一路狂奔起来。疲惫不堪的骆驼在仓皇中跑到一处食人蚁的巢穴附近。食人蚁倾巢而出,一下子就将骆驼分食了。
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与工作中经常能够看到。因为一点小事情就发无名火,最后无名火将点燃的不仅仅是自己。等到真正面临严重后果时才发现。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因为一时之气,而造成了永远无法挽回的过错。
喜欢生气、为小事抓狂的人,总是让别人有机可乘。易怒的人最大的一个特点便是冲动,历史上有许多人就是因此而事业失败,甚至还赔上了自己的性命。关键时刻的冷静,往往可以成为成功的决定因素,那些动不动就暴跳如雷者是最无用之人,他们往往会将自身的缺点暴露无遗,让别人给自己致命的打击。如果在怒火即将爆发的时候忍一忍,平衡一下心态,就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在生活中,很多人心中怎么也放不下别人的过错,结果受伤的却是自己。别人犯错误应该受到惩罚,但生气并没有惩罚到犯错误的人,反而是惩罚了自己。因而我们没有必要为那些不属于自己又烦扰到自己身心的错误而生气,多生一分气就是在为自己增加一分烦忧。面对他人的过错,能够做到不生气的人,才是生活的智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