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题目是借用豆瓣一个豆友的题目。她在回复别人来信的时候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荷茜的姑娘,曾经是豆瓣网广告销售。每天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在Excel和PPT中拼命寻找着生活的意义。但某天早晨醒来,荷茜突然决定要做个行者,去周游世界。荷茜说梦想这东西,不能永远等下去。况且,2012了,后面的事情谁知道呢?于是她就这么挎着行囊出发了。她去了中国云南、新西兰、非洲和欧洲;在旅途中飞上了天、游过了大西洋并踏上了太平洋彼岸美利坚的土地。这个豆友说,就在大家还在为日常芜杂小事苦恼的时候,荷茜用了不长的时间,几乎周游了世界。故事的结尾,她这样写道:“我很佩服荷茜,自己虽然常常对身边人说一万个‘想做’都不如一个‘去做’,却还未有她的胆识和勇气。”
其实她最后一句话也是我想要说的。这些年,我被定位成一个传递正能量的人。我总是鼓励别人去勇敢地追寻梦想,要不畏险阻,要永不言弃。可是我自己却难以抽出身来踏上寻梦之路。在这一点上,我得说一个我佩服的朋友的故事。
我姑且把她称作Z吧。说是朋友,我们都还没有见过面呢。认识她是在2005年的冬天,那个时候博客才刚刚兴起,我也跟风地新潮了一把。在那里抒发一下心情,看看别人的世界,也结交了几个至今还在联络的好朋友。
Z与我同龄,在东南某名校读会计学专业。她文笔非常好,文字里显现的成熟远远超越她当时20出头的年龄。她对感情的剖析入木三分,她自嘲说失恋太多,感慨可以写成一本书。她的文章里也有很多生活的感悟和外出的游记。我被她的文字吸引,慢慢地成了朋友。
这么多年过去,我们曾好多次擦肩而过,我去她那里出差、游玩,她都有事不在,她到北京的时候我也正好离开。这让我们都觉得有一些遗憾。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十年前的她一直是某著名青春文学刊物的签约作者,但是后来她逐渐远离了那个圈子,说她要去做那些一直想做而没有做的事情。
大三的时候,她休了学,拿着自己写稿积累的几万块钱去了澳大利亚。先在某大学旁听了一段时间,然后又去了新西兰。她曾经在奥克兰寄很漂亮的明信片给我。很少见她上网,偶尔看见,她总是感叹自我的渺小、外面世界的博大。除了表达羡慕我什么也做不了,而她总是说,每个人都能像她那样,只是别人舍不得安逸而已。她说你来啊,来了一起去周游世界啊!现在再回头看那个时候的自己,有一点点的内敛,也有一点点的自卑。感觉自己好穷,怕凑不够机票钱,更害怕语言不行,饿冻街头。还有很多很多的担心。每当我说到这些,她总是发一个微笑的表情,不再说话。
后来她跟随一个当地的朋友去了非洲。在非洲的那一年,我们基本上断了联系。直到有一天我接到一个她家乡某市手机打来的电话。她说她回来了一段时间了,准备写完论文要毕业了。那个时候我已经毕业工作一段时间了,正沉浸在刚工作朝九晚五按月取酬的欣喜中。那一晚,我们QQ语音了好久。关掉电脑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不知道该怎么描述我当时的心情,有很多很多羡慕,一些难以言说的忌妒,还有淡淡的失落。
我终于不那么穷了,可我也没有说走就能走的时间了。她说她也没有钱,在外面两年也基本是一边打工一边玩。我千辛万苦终于拿到了英语等级证书,可是张开嘴还是只会说简单的单词,就这些词也还没有机会用上。
也许我们真的想得太多了,而我们所想的很多东西都是庸人自扰。在我们为这些虚无的东西担心的时候,别人已经周游了世界。在别人周游世界的时候,我们对自己说等我有了钱我也能像她一样,可是什么时候才能赚到我们期望的那么多钱呢,即使赚到了,出个国很容易了,终于有了一点可怜的自信了,是不是还有时间和精力去实践自己的梦想呢?也许到那个时候,我们只能被工作和家庭束缚,哪儿也去不了。
我跟妻说,等女儿长大了,一定要撵她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不然真的会老之将至而困守一方,徒增虚度之感叹。
张爱玲曾经说“出名要趁早”,我觉得出去闯荡也要趁早。不要怕你什么都没准备好,因为等你真的什么都准备好了,可能你也出不去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