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会接到一些求职的电话。我本人很反感那些拿起电话连自我介绍都没有就向我询问薪资情况的人,一般这样的情况下我都会反问一句,你知道我们是做什么的吗?很凑巧的是,我这个并不难的问题总会把人问住。其实想一想就可以理解,不讲自己能为别人实现多少价值,只问自己值几个钱的人一般也不会事前对要求职的单位有多少了解。我把这一类人叫作不想找工作的人。
有一个和我关系尚可的女同学,在大学毕业后不久就和相恋四年的男友分手了。她常常在社交媒体上对对方大声讨伐,言辞无外乎薄情寡义之类,哀叹多年的情感不如一时的火热,而事件的另一方从未有过发声的机会。很久以后见到同是同学的男孩,他解释说自从毕业后两个人不在一个地方了,女孩就开始不断猜疑,总是逼问他在做什么,什么时候才能找到安定的工作,有足够的钱把她娶回家,而当时他工作无着又生病在身,久而久之,身心俱疲。这个时候,儿时青梅竹马的玩伴反而常常去家中探望。是时的温暖加上儿时的情谊,促使他做了分手的决定。现在的男孩已经是一个宝宝的父亲,生活幸福。我始终觉得他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一个只知道索取而不懂得体察男人心情的人不值得一生相守。我把那个女同学这一类人叫作不懂得爱的人。
如果上学期间我们没有男女朋友,毕业后家长就要催着去相亲。相亲的一大缺点就是好像爱情变成了买卖。双方总是不自觉地考虑对方的相貌、家世、工作和财产之类的问题。这好像也无可厚非,但是可悲就可悲在有的人总是一味地要求别人有这有那,却从来不管自己的情况怎样。你要求别人高门大户,你能门当户对配得上人家吗?你要求人家工作安稳、高薪多金,你自己是事业有成、前途无量吗?如果答案都是否定的,你又有什么资格提出那些要求呢?我把这些人叫作不知自己几斤几两的人。
上面这几类人都是可悲的人,都走着自以为聪明的路,也终将“聪明反被聪明误”。
遇事多问自己能为别人做什么。有一个行业叫作“猎头”。如果你真的对企业有足够的吸引力,不用你拿起电话去问别人需不需要人,自然会有人找上门来,报给你满意的薪酬。前提就是你能、你行、你可以。资源的稀缺性决定它的议价能力。只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你才能变成“香饽饽”,被别人抢着“需要”。一个强大的自我所能选择的余地是靠看人脸色行事的人所无法想象的,只有具备更多为别人做事的能力,才能成为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环。一个强大的人也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你身上的技能能够使你在社会的变革中立于不败之地。
话也说回来,不管你是不是强大到处处都有过人的地方,你都不需要太在意别人能为你做什么,因为人的日子是自己的,要想过上想要的生活也需要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做好自己该做的,一切用不着那么费力去“求”,一切都会水到渠成。很多时候真是那样,“人在做、天在看”,做人做事只要过得去自己内心这一关就好了,别人承认不承认的变数太大了,问心无愧就行。至于你怎么看我,给我什么评价,我真的左右不了。如果我没有自己全身心投入到该做的事情中去,就算你给我金山银山、满身勋章,我还是过不了内心这一关。
付出和收获是对等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想着“别人能回馈我什么”的人,就好像春天不播种,夏天不施肥,却只考虑秋天能收获什么。如果那样,秋天不但收获不了什么,冬天还可能挨饿呢!多想想“我能为别人做什么”,就好像春天一心想着怎么播种、保苗,夏天想着除草、施肥,秋天到了,地里的庄稼能不金灿灿的叫人欢喜吗?很多东西,求是求不来的,要干出来。
对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学会释然吧,对自己比不过的人学会宽容吧。不是命运不眷顾我们,也不是别人轻看和排挤我们,也许只是因为我们还不够强大。从眼下开始多学一点、多看一点、多做一点,等到你能为别人做到更多,你一定会得到比你想要的更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