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初入职场都有这样一种想法:努力工作,和同事处好关系。我们的爸爸妈妈也一定会在上班前叮咛和嘱咐:积极一点、勤快一点、和颜悦色一点。于是,满怀着对新生活的憧憬,我们走向了新的人生位置。
可是大多数时候天不遂人愿。我到北京工作的第一天,对将要从事的工作一无所知。部门总共四个人,两个头头之外只有一个年轻人,我挺积极地上去和人家套近乎,却发现人家根本不理不睬,你问三声人家“嗯”一下就不错了。满心热情碰一鼻子灰,晚上回家来辗转反侧检讨自己哪里做得不对。现在想想都觉得可笑,我们初来乍到能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就算有不对的也没有人会计较。我们唯一不对的,就是太期望和每一个人都处好关系了。因为,有这样的出发点本身就是错的,试图做一个人人夸赞的好人是不可能的。
如果你的身边真的存在一个“万金油”一样的人,那他一定有你不知的另一面。接触过很多人之后你会发现,很多在单位里面脾气不咋地、脸色不咋地的同事在自己妻儿面前却特别温柔、特别有爱。有些在同事面前卑躬屈膝、笑容可掬的人到了家却成了“老爷”,还常有“家暴”的嫌疑。人在这社会上有很多面,虽然我们要努力做一个方方面面都认可的“好人”,但是你千万别太高估你身边那些太过“温和”的同事。他们的“阳光”很可能是在太阳照耀的地方,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很可能会有你看不到“阴暗面”。
我们和别人相处,情谊和利益是同等重要的事情。谁也无法否认人与人之间有远近亲疏的区别,同样不能否认我们对“朋友”这个词本身就寄托了一种“同甘共苦”的期望。只讲利益不讲情谊的关系,算不上“朋友”,也无法长久,如同一次性餐具,用过就扔掉好了。可有的时候你一腔热血为朋友付出,你觉得你们之间情深义重,但等需要别人伸一把手的时候,他却不见了,这也不是真“朋友”。我们要拿捏情谊和利益的关系,找到一个黄金分割点。只讲利不讲义近“商”,只讲义不讲利过“仁”,都不可取。
最后要说的就是要亲贤远佞,结交讲真话、做真事的好朋友。古训云“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爱听好话是人性的弱点。只是有的人把好听的话听过也就听过了,回头做自己该做的事,有的人把虚假的“客我”慢慢当成真实的“主我”,渐渐分不清南北,迷失了自我。一时的痛快和一世的踏实相比,我想还是后者更实际些。
试图和每个人做好朋友本身就是不切实际的,在有限的生命中,能用有限的精力结交真朋友就足够好了。即使在今天,韩愈所言:“亲贤远佞,非道勿履,非礼勿行”仍然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