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的小逸正逢中考,上不上高中这个问题纠结着他,为此整日忧心忡忡,几乎到了茶不思饭不想的地步。深具智慧的祖父见到自己的孙子这副模样,便寻思要好好地教导他。
祖父说:“孩子啊,没什么好担心的。到了学校,还有两个机会,一个是男老师的班级,另一个是女老师的班级,如果你分配到女老师的班级,也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
小逸问道:“那,若是被分到男老师的班级呢?”祖父说:“那还有两个机会,一个是与老师搞好关系,另一个是与同学搞好关系,如果你与老师搞不好关系,也不用担心呀!”
小逸又问:“那,若是与老师搞不好关系呢?”祖父说:“那还是有两个机会,一个是不学,另一个是让老师刮目相看。如果你不学习,那是很轻松的!”
小逸再问:“那,若是不学习呢?”祖父说:“那还是有两个机会,一个是出去工作,另一个是闲置在家。如果你能出去工作,又有什么好怕的!”
小逸问:“那么,若是闲置在家呢?”祖父说:“那还是有两个机会,一个是干家务活,另一个是你有病,可能不治,也不用担心呀!”
小逸最恐惧的部分来了,他颤声问:“那……若是遇上后者呢?”祖父大笑:“若是遇上那种情况,你人都死了,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倒是我要担心那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场面。”
人生能够不断地选择,看你选用什么信念去诠释。《宽恕心理学》为我们指出,世上只有两套人生信念,一是建筑在恐惧基础上的小我信念,一是建筑在自爱基础上的真我信念。当我们陷入困境时,只需告诉自己“还有另一种看待此事的方法”,人生便有了转机。难的是,我们已经全然认同小我的信念,以为放弃小我的人生经验,等于全面否定了自我,于是宁愿苦到同归于尽,也不愿改变自己。
基于恐惧的小我信念,一言以蔽之,就是人心惯于耽溺于过去的负面经验,不敢面对自己当下的真相,宁愿在过去与未来的幻象中流浪。
◎ 出自恐惧的小我信念,有下列的特质:
1.人生是可怕的,忧患意识是人类的正常心态;
2.过去的不幸很可能会不断重演而成为自己的“现实生活”;
3.我们需要未雨绸缪,只有做到胸有成竹才行;
4.我们在世间基本上是孤独的;
5.防人之心是保障自身安全的唯一方式;
6.比较与竞争对人是有益的;
7.证明自己是对的,乃是人生的要务。
◎ 出自爱的真我信念的特质如下:
1.爱是生命本质;
2.宽恕是通往幸福之路;
3.你永远都有重新选择的机会;
4.你是同一个大生命体的一部分,与其他生命息息相关;
5.着眼于彼此相同之处,方能打造正向的人际关系;
6.幸福与平安才是人生的要务;
7.每个人都须为自己的感受与反应负责。
把上述两套信念放在一起,立刻真相大白,不难看出哪一个对自己是有益的。可是,当冲突出现时,我们有时连想都来不及想,小我的防卫措施就已经冲出去了;事后觉得不妥,小我还会死也不让步。我们习惯了听从小我恐惧的呼声,想要掩耳不闻,确实不易。奇迹课程安慰我们说,当我们与小我僵持不下时,只要我们肯求助于更高智慧,慢慢培养出“信任”与“觉察”的心态,我们就会越来越容易听见爱之音的轻声呼唤。
“当我哭泣没有鞋子穿的时候,却发现有人没有脚。”原来由痛苦到幸福只有一步之遥、一念之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