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相爱的时候,大家对事情的看法几乎是一致的。因为看法一致,所以我们更加珍惜对方,更加觉得这段爱情是不可多得的。
然而,当两个人经历了绚丽的浪漫期之后,开始进入权力争夺的幻灭期。以前,当他说:“我觉得这件事情……”你会点头同意,说:“对呀,我也这样认为。”现在,当他说:“我觉得这件事情……”的时候,你会摇头说:“我不同意你的看法。”老公愤怒道:“你就爱与我唱反调。”
与朋友分享婚姻生活,几乎都有同样的迷惑:当年怎么会找他呢?
纵观人类婚姻史,你会发现,直到最近这几百年,才有许多人得到自己选择伴侣的自由。不过直至今日,世界上还有些地方的婚姻不是自由恋爱的产物,而是奉父母之命,原因不外乎社会地位、现实或经济等因素。那么,有自由选择权的幸福的人们,又是怎么选择伴侣的呢?一见钟情、化学作用,还有因为寂寞,有些人是爱上漂亮的脸蛋,有些人则是想找个善良体贴的人,安定下来。有个朋友对我说,她与老公结婚,是因为她知道他绝不会欺骗她。我的另一位女友告诉我她结婚只是为了逃离她的父亲。看样子,每个人“恋爱”的原因各不相同。
然而,人们恋爱的真正原因,往往不是他们自己所想的那么回事。开始和维持一段亲密关系背后的真正动机,其实在于需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所作所为绝大部分都是为了让某些需求得到满足。我们追求或吸引别人来做我们的伴侣,是因为我们需要人陪伴、照顾、了解、支持、接受、赞赏、抚摸和相拥而眠等。
这是十分自然的,并没有什么不对,但是若要求别人来满足我的心理需要,例如快乐、安全、自尊,或其他的许多事物,那正如孩提时代你希望妈妈或爸爸来满足自己的所有需求。珍·尼尔森博士在她的有关孩童正面教育的著作中指出,孩童的两大主要需求是归属感和确认自己的重要性。
在孩子们努力寻求归属感时,他们很快就了解到,成为父母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并永远被爱的最好办法就是证明自己完美,有特殊的价值。这样父母就绝不抛弃和嫌弃我们,即使我们有错也永远支持我们,而且永远觉得我们很了不起。于是,长大后我们带着所有的情感、幻想和无数没被满足的需求,展开寻觅之旅,希望找到一个永远把我们放在第一位的理想情人。
如果我们的行为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我们往往会觉得孤单、不被重视。我们很可能会觉得这个世界缺乏关怀、温暖和真情,从而感到绝望。这种感觉会使我们对自己的重要性感到怀疑。为了弥补外在世界的不足,我们会在内心创造出一个幻想的世界,在心中描画出一个梦中情人。在你找伴侣或是给别人介绍朋友的时候,有没有听朋友对你说过你想找什么样的,其实我们是在按自己梦中情人的形象在找伴侣。
我对这个梦中情人赋予了意义,与我心有灵犀,像母亲般慈爱、温柔,给我安全感,成熟、亲切,像个大姐姐般善解人意,还要性感。简单地说,他满足了我情感上所有的欲望。但是,每当幻想和现实发生冲突时,我总十分困扰。每个吸引我的男人都拥有一项或两项我梦中情人的特质,但很少具有三项以上的,符合所有特质的更是一个都没有。有时候,他们一开口说话,便破坏了我对他们的想象。没有一个我喜欢上的男人能和我的梦中情人一样好,而我又太执著于梦中情人的形象,很快我就发现,这样拖下去是不会有结果的,但我又无法降低标准,不能与比不上梦中情人的男人交往。于是我只剩下了一个选择,那就是选定一个最符合条件的候选人,然后进行改造计划,让他变得和我的梦中情人一样。我会买书给他看,让他变得善解人意;我会教他如何做一个亲切的人;如果他的行为不够文雅,我会时时地提醒:我一定要让梦中情人成真,不计任何代价。
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改造过程,就这样开始了。一旦找到有潜力满足我们需求的候选人,我们就着手将他们塑造成我们心中的理想伴侣。只要一点点的帮助,他们就可以变成让我们快乐的人。我会想,这不只是为我自己好,也是为他好。这种修饰或彻底改造伴侣的企图,很快就会让他走上反抗之路,误解就此开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