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做广播节目,听众问一问题:女友很爱在网上聊天,也不避讳他的存在,女友让他看聊天记录,不过是你在干什么,吃饭了什么,有什么好玩的之类的,没有什么隐晦和暧昧的东西。但听众还是觉得奇怪,喜欢与陌生人聊天是什么心理?与我在一起为什么还喜欢与人聊天,这又是为什么?
这位听众有一种被忽视感,渴望与女友之间有一种亲密感。要想建立深厚的亲密感,就跟女友分享自己的情绪和感受,释放自己的能量,给对方机会了解自己。许多害怕分享感受的人,其实是害怕外显的情绪,害怕情绪失控或害怕脆弱,担心伤害对方。可是,我无法使他人受伤,因为只有自己可以伤害自己。我更担心的通常是她可能因为我的做法而不喜欢我、排斥我,可是如我不说出感受,她就更不了解我,我们就更不亲密。
由于感受都存在内心,所以很难从外表看出来。我们需要学习如何表达自己体验到的内在氛围:肠胃里的紧绷感、胸口的压迫感、喉咙的窒息感、想离开的渴望等。讨论并深入检视这些感觉后,就能逐渐学会辨识感受。
在亲密关系中,重要的是让彼此知道感受的意义,以避免误解。更重要的是分享这些感受的原因,可以增进亲密感和对彼此的了解。
人常常害怕向自己挚爱或依赖的人表达愤怒,因为害怕伤害对方。其实大多数愤怒都不是原发的,通常是对某种真实的经历或想象的伤害所产生的反应,所以分享感受是安全的。刚开始学习表达愤怒时,安全方式包括用拳击沙袋、打枕头或床垫、撕碎旧电话簿或广告目录、捏面包或砍木柴、把石头丢入大海等。必须牢牢记住,表达愤怒时必须设定范围和保障安全,并要强调分享愤怒(这是受鼓励的)和发泄暴力(这是被禁止的)的差别。如果能注重彼此的安全和尊重,表达愤怒反而能在伴侣和家人中创造更深的认识、了解和亲近。
嫉妒就像所有的感受一样,是自己产生的,它的根源是早期童年的不安全感、害怕自己不够好、担心被遗弃。嫉妒时,会把对方看成比自己还重要,重心从内在转移到别人身上。从正向的角度来看,这种投射是对他人的极大肯定;从负向的角度来看,伤害和嫉妒会被用来控制和占有别人。可以分享嫉妒时的受伤感觉,但不要求对方改变行为。如果对方对这些可怕的受伤感觉有敏锐、了解和接纳的回应,就可以产生高度的亲密和关怀,并疗愈童年受到伤害、排斥的旧伤。
大部分人认为,不应该与人分享哀伤或受伤,应该让爱我们的人快乐,而不是沮丧。这种态度通常是我们在孩童时期从父母那里学来的,因为父母常会说:“不要哭,小心我让你真的哭!”或“回你自己的房间!没有人喜欢看你那张臭脸!”有受伤的感觉时,最好的慰藉就是自怜,可是这种自我纾解的方式常常被滥用成控制对方的方法,以达到目的。板着脸、撅嘴、发牢骚、抱怨都是这种过程的一部分。表达自怜而毫不控制对方,才具有疗愈的作用。
大多数人分不清楚冷漠和厌烦的不同,冷漠的人和世界没有真实的接触,处在能量低的状态,缺乏兴趣和关怀,不愿投入,疏离是不愿为关系而努力。相反,觉得厌烦的人则充满能量,坐立不安,渴望改变。为自己厌烦的感觉负责,意味着承担付诸行动的责任,主动进取、鼓起勇气、发挥创造力。在关系中,向对方袒露厌烦的感觉是很重要的,因为分享问题就需要共同找出解决方法。重温沟通模式会有帮助,强调各人拥有自己的感受,避免任何责备。在亲密关系中,厌烦有可能是隐藏对亲密的害怕。
彼此分享感受能使人亲密,而亲密会产生亲近感。亲密是真正地了解对方,但了解不能产生亲密感。人与人之间有可能彼此熟悉、了解,却没有任何亲密感。敌人之间常常非常了解彼此,却一点都不亲近;同样的,优秀的运动员很了解对手的动作和怪癖,战场上的军人也是如此,但完全没有亲近感。
所以,关系中的两个人可能在同住一段时间后,非常了解对方,却没有彼此亲近的感觉,因为他们没有分享彼此的内在感受。就一个完美的关系而言,较阴暗和负面的感受必须摆上台面,加以分享。在团体中有人做过一个试验,分享自己的脆弱和阴暗面更容易把彼此联结起来,从而产生亲密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