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你应该知道的心理发展

你应该知道的心理发展

时间:2023-08-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民间早就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说法,这与西方近代心理学的发展理论惊人得相似。当被遗弃时,婴儿不能建立稳定的安全感,并形成对母亲爱和恨并存的矛盾情感,对亲密接触的要求似乎永无止境。这个矛盾的心理形成对控制的恐惧和对失去的恐惧。父母过分呵护孩子,生怕孩子出现意外而过多地限制孩子的行动。确定对自己能力的自我评价,从而确立自己的自信心。

中国民间早就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说法,这与西方近代心理学的发展理论惊人得相似。了解这个发展的过程,可以帮助家长更有效地帮助孩子们成长。这里的介绍很笼统和简单,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看一下《儿童心理学》。

一、依恋期:(0~18个月):信任与不信任

在这段时间,母亲的照顾与关爱是异常重要的。婴儿体验到他被母亲常规性与固定性地照顾着,他会感受到一种稳定的、安全的、可预测的舒适,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基本需要会被满足,因而产生对他人的信任。如果这一需要不能得到满足,即造成了婴儿的心理伤害——对遗弃的恐惧和对拒绝的恐惧。

当被遗弃时,婴儿不能建立稳定的安全感,并形成对母亲爱和恨并存的矛盾情感,对亲密接触的要求似乎永无止境。成人后当他们感到自己被重要他人忽视的时候,便会感到被遗弃,就会愤怒,就会恐惧。

这样的孩子常常被认为是好孩子、乖孩子,妈妈为孩子早早就表现出来的独立性而感到骄傲。但是婚姻生活里有痛苦在等着他,每次对依恋的渴望和要求都会导致心理上的痛苦,害怕与他人接触,其目的只是为了回避由亲密带来的痛苦。

二、探索期(分离期)(18个月~3岁):独立自主与羞耻怀疑

当孩子的生存环境稳定后,开始要离开母亲的呵护去探索他的周围空间了,这时候的孩子一方面需要尝试着越来越多地离开母亲身边,从而证实自己日益增长的独立性,另一方面,他们心中充满了对于未知的恐惧和失去母亲呵护的不安全,因此,他们需要不断地证实安全感。这个矛盾的心理形成对控制的恐惧和对失去的恐惧。

父母过分呵护孩子,生怕孩子出现意外而过多地限制孩子的行动。他们这样做,是出于爱护孩子的本能,但更是出于自己对分离的恐惧,和自己孩子的依恋使她不能忍受与孩子的片刻分离。这样儿童长大以后易形成回避型人格。

三、自我的形成期(3~7岁):主动与罪恶感

这时的孩子开始体验到了一个新的现实世界,他想要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人,要知道周围世界的关系究是怎样的。他开始了自我形成的生命历程。为此,他必须完成两件事情。

1.对自我的确定:他必须在自己的内心里建立起一个稳定和持续的自我形象,以及一个稳定、持续的他人形象。确定对自己能力的自我评价,从而确立自己的自信心。

2.能力的确定:孩子在确定自我的同时,通常从4岁开始,试图确定自己对外界世界的影响,看看自己的能力所能达到的范围和极限。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获得成功的程度取决于他们的自我评价。

四、潜伏期(6岁~11岁或12 岁):勤奋与自卑

这一段时间,孩子开始学习一些将来要在社会上生存的基本技术与知识。过去自由的探索与好奇心,过渡到现在学习规矩、规定与法律,在行为上有限制的意识与改变。此期间异常重要,否则,自我价值感、对自我能力的肯定会非常低,自己常常会看扁自己。

五、混乱期(12岁~18岁):认同与认同混淆

这个阶段从青春期开始至青年期,在这期间,自我认同一定要发展,否则就会面对角色不清与认同混淆的危险。在精神方面,他们开始在寻找自我的过程中,同时也想明白人生的意义,人为什么要活着?生命有何价值?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要与他们一起去探索、追寻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成为他们的朋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