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郭子仪宽厚待人

郭子仪宽厚待人

时间:2023-08-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德行天下,厚德载福。厚德的基础是厚道,厚道是性格的基石。对人危害最大的是不厚道。以德为基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一场随时可能发生的血腥争斗由于郭子仪的厚德而得以化解。郭子仪不计前嫌,凡事以国事为重,不计个人恩怨,这就是传统文化的君子风范,仁者智慧,所以能登上幸福的天堂。

德行天下,厚德载福。积德重德是中华民族一直尊崇的传统美德,以德报怨使我们更能成为令人敬仰的人。

厚德的基础是厚道,厚道是性格的基石。《战国策·燕策三》记载了这样一句古谚:“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意思是说,仁厚的人,不以毁谤和危害他人,来取利、成名。

厚道的表现是诚信、慈孝、忠厚、纯朴等,厚道没有级别划分——要么厚道,要么虚伪。厚道不分贫富,厚道也是一种荣誉和快乐。如果一个人不厚道,无论是在商界还是在政界,他都将一事无成,将会自食其果。

厚德,注重个人高尚品德的修养,能领悟到幸福的真谛。古语云:“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意思是说古代的君子对自己要求严格而全面,对别人则宽容而平易。以德报怨是一种智慧,是为世人所敬重者必备的伟大品质。对人危害最大的是不厚道。一个不厚道的人,必定是一个不讲道德且精神空虚的人,他的灵魂最终会被恶魔俘虏。以德为基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厚道可以带给你健康、活力与快乐。

厚德纯属个人行为。厚道之人都有一颗纯朴、高贵的心。正如美国著名作家索尔·贝娄所言:“一颗高贵的心,永远不屑像雌蜂一样,吞噬别人的劳动;也不像害虫一样,偷窃公共粮仓的食物;更不屑像鲨鱼一样,以捕食弱者为生。拥有高贵之心的人,他们为公众做出了大量的服务和慈善劳动,远远超出了自身的义务。从君主到臣民,虽然没有人要求他这么做,但是良知常常焕发他付诸行动。”胸怀大志的人,必须要走厚德之路。厚德既包括思想行动,又包括实际行动。

中唐名将郭子仪,由于战功卓越,功勋太高,经常遭一些小人的嫉妒。唐代宗年代,当郭子仪在前线洛阳为国浴血奋战时,却有人在后方挖了郭家的祖坟。郭子仪知道这件伤天害理事是宦官鱼朝恩干的。鱼朝恩一向嫉妒郭子仪,多次进谗言诬陷郭子仪。

郭子仪从洛阳返回朝中,满朝文武都以为郭子仪将与鱼朝恩大动干戈。然而郭子仪在皇上面前却绝口不提此事,等到皇上问起此事时,郭子仪才在满朝文武面前边哭边说:“臣一直在前面带兵打仗,却不能禁止手下的士兵挖别人的祖坟。如今有人挖了臣的祖坟,这是臣的过错招致上天的责罚,这是老天的报应啊,并不是有谁故意和我过不去。”一场随时可能发生的血腥争斗由于郭子仪的厚德而得以化解。

不久,宦官鱼朝恩派人请郭子仪到自己家中赴宴。很多人都认为鱼朝恩不怀好意,设的是鸿门宴,劝郭子仪不要理睬,郭子仪却执意要去,最后只带了几个仆人前去赴宴。鱼朝恩看到郭子仪带的随从少,就问:“随从为什么这么少?”他的手下将听到的话告知他,鱼朝恩感动了,心中十分惭愧,流着泪说:“你真是长者,对我毫无疑心啊!”此后,鱼朝恩渐渐改变了对郭子仪的态度,在许多朝政上尽量给郭子仪提供方便。

郭子仪不计前嫌,凡事以国事为重,不计个人恩怨,这就是传统文化的君子风范,仁者智慧,所以能登上幸福的天堂。他位高权重而不被皇上猜忌,富贵荣华而不被朝臣诋毁,既长寿又多子,最后寿终正寝。

做人就要做这样的人,能包容他人之瑕疵,方能成己之大业,以德报怨是保障。正如以色列古代国王所罗门之言:一个人头顶上之所以拥有光环,是因为其能够以德报怨。

一个人能把厚德作为最高境界,就可以抵御低级、庸俗趣味的诱惑,而且还可以消除自私自利的烦恼和焦虑,为自己的未来摆脱困难与苦恼,把精力投放在自己的事业上来。忠实厚道,积德福报,才能家盛业旺。


谨记:厚道是赢家立身处世的根基,厚德福泽亲朋,是最高尚的财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