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是阻碍说话达到预期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
“我听过许多报告,多数报告都有答疑的时间。即使我坐在听众中间,大多数人甚至不知我是谁,但每当我考虑提出一个问题时,我的心就怦怦地跳个不停,整个胳膊感觉像木棍一样,连举手都很困难。”
“我的老师在每堂课上都喜欢提问。无论何时被叫到,我都会张口结舌。如果是一对一闲谈,我能感觉好一点,但仍然紧张,我不愿说蠢话或去表达一个与众不同的见解。”
“没有比求职更糟的了。我花了6个月来找工作,真是令人痛苦。在等待会见时,我总是冒冷汗,额头布满汗珠,腋窝也湿了,衬衫贴在后背上。还没进办公室就这副样子。”
是什么使所有这些恐惧落在我们的身上?为什么要担心呢?简单来说,我们大家都想获得尊重,希望招人喜爱。可信和令人喜爱是说话的两个重要因素,几乎每个人都想从这两点中获益。不管我们已有多少,却永远也不会够。
具体来讲,造成这种紧张、恐惧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不想献丑。这些人的想法是,只要我不在他人面前暴露自己的短处,别人也就不会知道我的缺点。一旦在众人面前说话,自己的粗浅根底、拙劣看法都会暴露出来,那么从此以后,哪里还有自己的立足之地?所以,不说话更稳妥。
不过,持有这种想法的人应该想一想,一个人尽量不暴露自己的短处,那么其长处又怎能充分发挥呢?如果自己的长处发挥受到影响,无疑也会影响别人对你的看法——别人有时会以较低的水平来评价你。其实,只要你认真地全力发挥,诚诚恳恳地把话说出来,不必踮高足尖来充内行,相信必会有不错的表现。
同时,现代人是高度社会化的个体,一个人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免不了要与社会接触、与他人接触,而说话则是人与社会接触,与他人交流的最重要手段。所以,可想而知,一个不想说话的人肯定会为现代社会所不容,被现代社会所淘汰。事实证明,就连聋哑人也需要用一种特殊的语言——手语来进行交际。
第二种,不知道该如何组织说话的内容,就像被硬拉到一个陌生的世界一样,所以会感到惊惶。
有的人是因为先天原因。有些人生来性格内向,气质属于黏液质、抑郁质类型,他们说话低声细语,见到生人就脸红,甚至常怀有一种胆怯的心理,举手投足、寻路问津也思前想后。
还有一些教育不当的因素也占其中。有些家长对儿童的胆小不加引导,孩子见到生人或到了陌生的地方,便习惯性地害羞、躲避,没有自信心。儿童进入青春期后,自我意识逐渐加强,敏感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希望自己有一个“光辉形象”留在别人的心目中,为此,他们对自己的一言一行非常重视,唯恐有差错。这种心理状态导致了他们在交往中生怕被人耻笑,因此表现得不自然、心跳、腼腆。久而久之,便羞于与人接触,羞于在公开场合讲话。对此,应给予正确指导,鼓励青少年大胆、真实、自然地表现自己。
恐惧或忧虑会阻碍我们说话的尝试。有时保持安静较容易,退缩在“壳”里可以掩饰自己的软弱。但是,那意味着我们将错过无数次张口说话的机会,我们的观点将不被注意,我们的力量将得不到认可。
做下面这个自我测验,来找出恐惧在何处阻碍了你的说话。用“是”或“不是”回答下面5个问题:
(1)单独出席聚会你会感到局促不安吗?
(2)你愿意表达一个与别人不同的观点吗?
(3)你在拒绝你的朋友要求你做某事时感到困难吗?
(4)你对洽谈购买价格或合同感到不情愿吗?
(5)你在给别人打电话时总是避免要求什么吗?
只要我们看清自己紧张、恐惧心理的原因,科学地分析它,就会意外地发现根本没有什么好怕的。随着你自信程度的增加,你的说话能力也会得到增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