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有恻隐之心,领导当然也有。求领导办事能否获得应允,有时恰恰是这种同情心起了作用。下属之所以找领导帮助,是因为在生活中出现了困难,比如经济困难、住房困难、子女就业困难等。找领导办事,说到底也就是想让他们帮助解决这些困难。要想把事情办成,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这些苦衷原原本本、不卑不亢地向你的领导倾吐出来,让他对你的境遇产生同情心,从而帮助你把问题解决掉。
要引起领导同情,就需要把自己所面临的困难说得在情在理,令人同情不已。所以,越是给自己带来遗憾和痛苦的地方,则越应该大加渲染。这样,领导才愿意以拯救苦难的姿态向你伸出援助之手,让你终生对他感恩戴德。
要引起领导同情,还必须了解领导的个人喜好。他赞扬什么,批评什么,又愤慨什么,了解他的情感倾向和对事物善恶的评判标准。了解了这些,你就可以围绕着领导的喜好来唤起他的同情心。当引起对方感情的共鸣时,就一定会收到奇特的效果。
某市房地产开发公司新竣工了一幢职工宿舍,按照刘某的级别和工龄,他是分不到新房子的,但他确实有许多具体困难:自己和爱人、小孩挤在一间10平方米的房里,倒也还凑合,可他乡下的父母来了,就不方便了。于是刘某只好去找上司,一开口就对上司说:“主任,如果您单位有人把年老体弱的父母丢在一边不管,您认为该不该?”
“当然不该!是谁这样做?这还是人养的吗?”上司一脸的义愤。
“主任,这个人就是我。”刘某垂着头,无可奈何地说。
“你为什么这样做?平时我是怎么教育你们的?要你们尊老爱幼,你竟然……”
刘某耐心地听爱啰唆的主任数落完,才缓缓开口说道:“常言说道,养儿防老,我父母就我姐弟俩。姐姐出嫁了,条件也不好,况且,在我们乡下,有儿子的父母,没有理由要女儿、女婿养老送终,这是会被人耻笑的,除非他的儿子是个白痴。可我不是白痴,我是个大学生,又分在这样一个响当当的单位,在你这位能干、有威信的领导手下工作。一辈子含辛茹苦的农村父母,培养一个大学生多不容易呀,乡亲们都说我父母有福分,今后有享不尽的福。可是我现在,一家三口住一间平房,父母亲来了,连个睡觉的地方都没有。想把父母接到城里来,自己又没有条件;不接来,把两个年老体弱的老人丢弃在乡下,我心里时常像刀割般难受。我这心里,一想起我可怜的父母……”刘某说到这里,落下了伤心的泪水。
“小刘,可你的条件不够……”主任犹豫着说。
“我知道我条件不够,我也不好强求主任分给我房子。如果主任体恤我那年老多病的父母,分给我一间半间的,我父母来了,有个遮风的地方就行了。如果主任实在为难,我也不勉强,我明天就回乡下,把父母送到敬老院去。”
主任沉默不语。
刘某知道主任在动摇,于是又趁热打铁地说道:“我把父母送敬老院,在乡人眼里必将落下不孝的罪名,只是,我担心有人会说您的闲话,说您不体恤下情,说您领导的单位,职工连父母都养不活。您是市人大代表,那些闲话有损您的威信的……”
“小刘,你不要说了,我尽量给你想办法。”
几天后,刘某拿到了一套两居室的钥匙。
由此可见,求领导办事可以在“情”上激发他。从上级曾经切身感受过的事情入手,在人之常情上下工夫,把自己所面临的困难说得在情在理,令人痛惜惋惜。
上级的同情心有时是诱出来的,有时是激出来的。如果上级对某个下属有成见,认为他水平很差,那么这个下属若要博得上级的同情,可能就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了。人只有在没有成见的时候,才能产生同情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