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可以促使一个人的身心成熟,以便大展宏图。昔日韩信受“胯下之辱”的时候显示了巨大的忍耐力,尔后才官拜淮阴侯。司马迁虽受宫刑,遭受了生理上与心理上的双重打击,但他却表现出了超人的忍耐力,完成了旷世之作《史记》。
老子曰:“大直若屈,大智若拙,大辩若讷。”因此身处逆境之时,应通晓时事,沉着待机,这才是智者的做法。“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只有长久潜伏修智,才能成就大事,才能一鸣惊人。如果不能控制住自己情感的冲动而鲁莽行事,就可能会进一步陷入苦痛与困难中。懂得了这个道理,也就通晓了忍的功效。杜牧之《题乌江亭》诗对此很有见解:“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此诗是婉转地批评了项羽,说这位大英雄如果当时知忍能忍,抱定这种信念,忍而后发,卷土重来未必不成。
《说苑·丛谈篇》写道:“能够忍耻的人安全,能够忍辱的人可以生存。”其实忍辱不仅能平安,而且能成名。
西汉时的韩信是淮阴人,他家里贫穷,没有事干,便在城下卖鱼。肉铺里有个人欺侮韩信说:“虽然你长得高高大大,还老喜欢带着把剑游来荡去的,其实只是个胆小鬼罢了。”并且当众辱骂韩信说:“你如果不怕死,就刺我一剑;如果怕死,就乖乖地从我裤裆下钻出去。”此时周围的人都非常气愤,纷纷叫嚷着让韩信宰了这狂妄的小子。韩信看看周围,想了一下,俯身从那人裤裆下爬了过去。全街的人都笑韩信怯懦。
后来,滕公向汉高祖刘邦说起韩信,开始时刘邦对他并没有很好的印象,因而也就没有重用他。韩信感到无用武之地,就偷偷地逃跑了。萧何亲自追他,并对汉高祖说:“韩信是无双的国士,你要争得天下,非要韩信不可。如用他为大将,就要拜请他,选一个日子,要斋戒、设立坛位、完备礼教才行。”刘邦答应了他,拜韩信为大将军。等到刘邦取得天下之后,韩信又被封为齐王。
忍辱负重的故事不仅中国有之,国外亦不少见。
1076年,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与教皇格里高利争权夺利,斗争日益激烈,发展到了势不两立的地步。亨利想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教皇则想把亨利所有的自主权都剥夺殆尽。
亨利首先发难,召集德国境内各教区的主教们开了一个宗教会议,宣布废除格里高利的教皇职位。格里高利针锋相对,在罗马拉特兰诺宫召开全基督教会的会议,宣布驱逐亨利出教。他不仅要德国人反对亨利,还在其他国家掀起了反亨利浪潮。
一时间德国内外反亨利的力量声势震天,特别是德国境内大大小小的封建主都兴兵造反,向亨利的王位发起挑战。
亨利面对危局,被迫妥协。1077年1月,他身穿破衣,骑着毛驴,冒着严寒,翻山越岭,千里迢迢前往罗马,向教皇忏悔请罪。
格里高利故意不予理睬,在亨利到达之前躲到了远离罗马的卡诺莎行宫。亨利没有办法,只好又前往卡诺莎拜见教皇。
教皇紧闭城堡大门,不让亨利进来。为了保住皇帝宝座,亨利忍辱跪在城堡门前求饶。
当时大雪纷飞,天寒地冻,身为帝王之尊的亨利屈膝脱帽,一直在雪地上跪了3天3夜,教皇才开门相迎,饶恕了他。
亨利恢复教籍保住帝位返回德国后,集中精力整治内部,曾一度危及他王位的内部反抗势力逐一告灭。在阵脚稳固之后,他立即发兵进攻罗马,以报跪求之辱。在亨利的强兵面前,格里高利弃城逃跑,客死他乡。
中国有句俗语“大丈夫能屈能伸”,说的便是忍辱负重。试想,假如当时韩信逞一时之勇而与对方打斗,哪还有后来的“常胜将军”称号呢?假如亨利放弃信念“破罐子破摔”,哪还有日后的至尊、荣耀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