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谦让便是懂得放下自己的利益去成全别人,要相信上天是公平的,你今天放下的任何成果和机会,在未来的某一天会以另外的形式返还给你。
年轻人与人交往,除了感情外,利益是一条割舍不断的纽带。一个利字,能让知己朋友反目成仇,能让兄弟姐妹视同生人,能让结盟之国分崩离析,其中的原因,多是放不下利的好处和诱惑,以至于如紧握手中的沙子一样,你越用力,反而失去越多。
为人处世,我们要争,要勇于表现自己,谋取该得的利益,开阔自己的一片天地。但在这个过程中,智者更要看开利益二字。谦让一点,反而会得来良机。
在中国古代有个皇帝叫做汉文帝,汉文帝是个有作为的皇帝,他敬重老臣陈平、周勃,得到了他们的有力辅佐。
一天,汉文帝上殿,各大臣叩见之后,汉文帝发现丞相陈平没上朝,他问道:“丞相陈平为何不来?”
站在下面的太尉周勃站出来说道:“丞相陈平正在生病,体力不支,不能叩见皇上,请皇上原谅。”汉文帝心里纳闷,昨日还见他身体好好的,怎么今天就病了?不过他不动声色,只是说:“好,知道了,退下。”
退朝后,汉文帝换上平日穿的家常便服,到陈平家去探视。
陈平在家躺着正在看书,见汉文帝如此关怀,非常感动。他觉得不能再隐瞒下去了,对汉文帝讲了心里话。原来高祖刘邦在位时,为了保证汉朝宗室的传承,规定“非刘氏者不得为王”。高祖死后,惠帝懦弱,吕后不顾高祖遗训,又立吕氏家族子弟为王。使得诸吕势力越来越大,刘家的势力却日益衰微。吕后死后,诸吕结党,欲谋叛乱,丞相陈平认为时机已到,与太尉周勃,共商大计,灭掉诸吕夺取政权。陈平认为新帝继位,应记功晋爵。周勃消灭吕氏集团,功劳比自己大,自己应该把丞相的位子让给周勃,但是周勃不肯接受,认为消灭吕氏集团,功臣是陈平。陈平便假装有病不能上朝,使文帝有理由任命周勃为丞相,也使周勃义不容辞担起丞相职务。
陈平把这一切都对文帝说清之后,又诚恳地说:“高祖在时,周勃的功劳不如我。诛灭诸吕时,我的功劳不如太尉。所以我愿意把相位让给他,请皇上恩准。”
文帝本来不知消灭诸吕的细节。他是在诸吕倒台后,才被陈平和周勃接到长安的。听了陈平的解释,才知周勃立下了大功,便同意陈平的请求,任命周勃为右丞相,位居第一,任陈平为左丞相,位居第二。
文帝想做个有作为的皇帝,他要亲自过问国家大事。一天上朝时,他问右丞相周勃:“现在一天的时间里,全国被判刑的有多少人?”周勃说不知道。文帝又问:“全国一年的钱粮有多少,收入有多少?支出有多少?”周勃还是回答不上来,感到惭愧至极,无地自容。
文帝看周勃答不出来,就问左丞相陈平:“陈丞相,那你说呢?”陈平不慌不忙地回答说:“您要想了解这些情况,我可以给您找来掌管这些事的人。”
文帝问:“那么谁负责管理这些事呢?”
陈平回答:“陛下要问被判刑的人数,我可以去找廷尉,要问钱粮的出入,我可以找治粟内史,他们会告诉您详细的数字。”
文帝有些不高兴,脸色沉下来说道:“既然什么事都各有主管,那么丞相应该管什么呢?”
陈平毫不犹豫地回答:“每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不能事无巨细,每事躬亲。丞相的职责上能辅佐皇帝,下能调理万事,对外能镇抚四夷、诸侯,对内能安定百姓。丞相还要管理大臣,使每个大臣能尽到自己的责任。”陈平回答得有条不紊,文帝听了觉得有道理,连连点头,露出满意的笑容。
站在一边的周勃如释重负,十分佩服陈平能言善辩,辅政有方,深感自己是个武夫,才干在陈平之下。他回到家里,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想,自己虽说平定诸吕有功,但是辅佐皇帝、处理国政方面的才能比起陈平差远了,为了国家百姓着想,还是应该让陈平做丞相。于是周勃也假称有病,向文帝提出辞呈。
汉文帝非常理解周勃的心情,批准周勃的辞呈,任命陈平为丞相(不再设左丞相)。陈平辅佐文帝,励精图治,促成了汉朝中兴。陈平和周勃两位老臣,都是汉朝开国元老,却虚己盈人,互让相位,光彩照人。
陈平和周勃二人,一个能为对方着想,愿意放下自己的官职来维护对方的利益,一个能为了国家、为大局而放下自己荣耀无比的位置,两人互谦互敬,感人甚深。
陈平和周勃是两位老臣,在官场上的相互谦让,不仅使双方都得到了更好的发展,而且留下来千古美名。作为普通人,懂得谦让,同样能为自己赢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这一年,王强大专毕业后来北京,工作一时没有着落。他每天奔忙于各个招聘单位之间,为了能获得一份糊口的工作,费尽了心力。但每每都是因为自己学历低、缺经验而吃到闭门羹。
几天过后,他眼看带来的钱就要花光了,还依旧天天坐着公共汽车,在人才市场和招聘单位之间穿梭,不免心急如焚。
那天,他又一次希望破灭,从人才市场沮丧而归。兜里只剩买一张回家的火车票的钱了,坐在拥挤不堪的公共汽车上,不禁黯然神伤。车到中途,上来一个衣冠楚楚的中年人,捂着肚子,脸色很不好,多半是胃病发作。但没有人注意他,更没有人给他让座位。
王强离这位中年人站的地方较远,隔了好几个人。他还是决定把自己的位置让给他。中年人听到他的招呼,感激地笑笑,犹豫了片刻,还是坐下了。
车又过了几站,王强下车了。中年人也下了车,笑着递给王强一张名片:“小伙子,这是我的名片,有空来我公司聊聊。”王强有些纳闷,不知道中年人的用意是什么。只见中年人接着说:“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今天你给我们公司投过材料。祝贺你,你被录用了,明天你来上班吧。我是公司的人事主管,直接来找我就可以了。”
王强因为一次让座位而获得了难得的工作机会,从此,他在这家公司勤勤恳恳地工作,深得老板的信任,一路平步青云。
谦让,不单单是放下自己的利益,也可能会给自己让出机会来,那些只看到眼前利益、鼠目寸光的人决不会从容地谦让,放弃自己既得的利益。
我们从小就听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它之所以为人称道,是因为其道出了谦让的美德和意义。谦让,让出的不仅仅是一份既得的利益,不仅仅是大梨和小梨的区别,更是一个人从思想上重视别人、尊敬别人、爱护别人的表现。同时更体现了他放得下、看得开的胸襟。谦让,其实也是一种放下,放下了选择大梨的机会,得到了别人的称赞;放下了自己的座位,放下了休息的机会,帮助了他人也得到了他人的赞赏,这便是让的根本,也是放下的意义。
只有那些心胸开阔的人,才懂得谦让,才会做出谦让的举动。懂得谦让便是懂得放下自己的利益去成全别人,要相信上天是公平的,你今天放下的任何成果和机会,在未来的某一天会以另外的形式返还给你,在赢得别人尊重的同时,为自己的未来争得一次机会,这也是一种深谋远虑。拥有一颗谦让的心,我们的路才会越走越宽,敢于放下,我们才能得到更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