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要有弹性,在能屈能伸中自如地描绘人生。
年轻人处世,要像弹簧一样,顺着外力的作用能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态势,但是,一定要坚持住自己最原始的秉性,这样才能在外力消失的情况下,立即恢复原状,维持自己的本来面貌。因此,弹性越大的人,越不容易受到外力影响,越能保持自我。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重担在身难免有无法承受之时。这时,你要像雪松一样弯下身来,释下重负,才能够重新挺拔,避免被压断的遭遇。弯曲,并不是垂头丧气或承认失败,而是如弹簧般,演绎游刃有余的生存艺术。
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孙膑,他有个师弟叫庞涓,两个人都拜在一代宗师鬼谷子门下学习。
庞涓为官心切,于是先拜别恩师下山去魏国当军师了。后来魏王听说孙膑的本事更大,就叫庞涓请了来。庞涓心里清楚孙膑本事比自己大许多,如果是他在魏国,自己的位置迟早要拱手让给他。于是他就假冒孙膑的兄长之名,给孙膑写了封家书,勾起孙膑思乡的念头,自己又拿孙膑的回信去魏王那里诬告。
魏王亲信了庞涓的话,把孙膑交给庞涓发落。于是庞涓残忍地削掉了孙膑的膝盖,并在孙膑的脸上刺了字,孙膑知道自己处境危险,便装疯卖傻起来。他好房子不住,偏住到猪圈里,不吃送来的好饭菜,却吃猪粪。结果庞涓信以为真,对他放松了警惕,孙膑终于忍辱负重,保全了性命,回到故乡,后来还杀了庞涓,报了断足刺字之仇。
孙膑怀抱美好理想,拥有一颗坚定的心,在与庞涓的明争暗斗中如弹簧一般,当他人强过自己的时候,甘愿“屈服”,而当自己积蓄的能量超过对手时便毫不犹豫地给予致命一击,最终他利用这种弹性而获取了胜利。
人生如一段旅途,尤其在你二十多岁旅途开始的时分。可能每个机遇的站台都挤满了人,当你刚踏上这列车时,首要的便是找到立足之地。短途的旅客多站在门口,安于现状的旅客挤在车厢中挥汗如雨,却不肯移动,生怕连落脚之处都失去了,只有极少数人能找到座位,因为他们如弹簧一般,能屈能伸。刘邦便是这样一个“找到座位”的乘客。
在刘邦进入咸阳城后,以“关中王”自居,准备就此住下,享受生活。在周围人的劝告下,刘邦将军队撤退到了灞上,召集当地的名士,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其他秦朝的苛刻法制一律废除。这使他得到了民心支持。
项羽在打败章邯后,也领兵直奔关中,争夺天下。等他到了函谷关,见刘邦不但已平定关中,还派兵驻守函谷关,不由大怒,立即命令英布领兵攻下了函谷关,然后领兵四十万直奔咸阳,驻扎在戏下。
这时的刘邦在兵力上无法和项羽抗衡,他只有十万军队,不可能战胜项羽的四十万精兵。于是,刘邦使用张良的计策,赶紧去拜会项伯,表明自己没有野心和项羽争夺王位,并设盛宴招待项伯,还和他约定为亲家。
当天夜里项伯就返回军营对项羽声明刘邦是没有野心之人。项羽听了,便决定不再进攻刘邦。隔天,刘邦来到了项羽的军营,当面向迎接他的项羽赔礼道歉。鸿门宴之后,项羽便领兵西进,进入咸阳。火烧阿房宫后,项羽分封各路将军为王,刘邦被封为汉王。项羽自己为西楚霸王,掌握军队最高统帅权。
刘邦无可奈何,只好接受册封,刘邦在回自己封地的途中,把入蜀的栈道都烧了,表示自己无意向东扩张,也防备别人偷袭。在这里,刘邦得到了大将军韩信,于是,韩信建议“暗渡陈仓”帮助刘邦打败了章王,也打败了西楚霸王项羽。
试想,如果刘邦不能像弹簧般做人,一味地争取自己的势力而拒绝项羽的册封,那当时更为强大的项羽便会以“欺君之罪”将其处以死刑,而中华民族何其绚烂的历史便要因此改变。很显然,刘邦的这种弹性让步是明智的,也正如此,才成就了他的一代霸业。
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尤其是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年轻人从二十多岁开始就被各种有形无形的压力推挤着,碾压着。因此,更要学会如弹簧般做人,常保持明朗健康的心态,不为一己之利而伤及他人或破坏周遭正常的运作。
年轻人凡事要善于转一个弯看待,退一步思考,遇事能多方考量,以大局为重,忍一时之不快,这些都能练就你独特的魅力,铺就你成功的捷径。当你如此试过之后,便会发现,弹性确实是一剂妙方,可以游刃有余地处理所有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