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马国华相比,陈龙(化名)是一个更加资深的“蚁族”,因为他走出校门已经10年。和马国华不同的是,他没有自始至终地蜗居在一个地方,而是跨越了大半个中国。从单位宿舍到各种各样的出租屋,如今他仍然和刚走出校门不久的“蚁族”一样,蜗居在一套12个人合租的三居室中,生活一如往日的清贫和艰辛。但从他的人生经历和精神世界中,我们仍然能够听到青春的旋律和关于梦想与激情的美丽颤音。
1.踏空了走出校门的第一步,阴差阳错地去了四川
最近,陈龙所在的公司招聘,来了一个1969年出生的应聘者,硕士学历,已到不惑之年,仍然一无所有。在他租住的小房间里,陈龙看到了他70岁的老母亲,忽然想起了自己的父母。从他的身上,陈龙仿佛看到了几年后的自己,一种巨大的危机感让他彻夜难眠。
虽然已经从中央民族大学毕业10年,陈龙的心态一直是大学刚毕业时的心态。现在他才意识到,自己的时间和机会都不多了。如果5年之后,自己还像那个40岁的应聘者一样一事无成,那自己的人生恐怕就真的毁掉了。
1999年,陈龙大学毕业。因为大学期间表现平平,再加上缺乏自信和充分的就业准备,他没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本来呼和浩特的一家报社打算要他,可最后他居然稀里糊涂地放弃了,而是去了河北的一家小建筑公司,因为“这家公司离北京比较近”。但是,这家公司效益很差,连工资都发不出来。苦挨了几个月后,陈龙又跑回北京干起了直销工作。
对于陈龙而言,那是一段痛苦的经历。每天早上5点起床,赶公交车去公司,然后背上一兜子洗浴用品,到指定的区域挨家挨户地敲门推销。这份工作不仅让他受尽了白眼和呵斥,对他的意志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也是一种极大的考验。至今,他仍然认为,这种工作很锻炼人,它能让人放下架子、抛开面子,变得更加主动和有冲劲。不过这份工作,陈龙只干了1个月,因为他人生中一个戏剧性的转折点出现了。
陈龙接到大学时一个铁哥们的电话,说他的一个高中同学在四川德阳的一家港资公司里当会计,公司要招一个学法律的人,本来是想让陈龙的铁哥们去的,但他在法院工作,当然舍不得离开,但又觉得是个机会,所以介绍陈龙去。
陈龙借了几百块钱,带上简单的行囊就上路了。他在成都下了火车,坐汽车去德阳。在德阳下了汽车,陈龙忽然有一种举目无亲的感觉,挺凄凉的。他又搭公交车到了天元镇,有人出来接待他,但说那个介绍他来的人出去了。陈龙很快就发现那里原来是个传销窝点,自己上当了。当时他并没有什么愤怒的感觉,因为他本来就一无所有。
在那里混了几天之后,陈龙想找份工作,就去人才市场应聘。结果,刚好有家酒店在招聘,让他去面试。老总心地善良、书生气较浓,原来是一家钢铁厂的总工程师,他准备安排陈龙到办公室工作。陈龙提出自己没什么经验,希望先在基层锻炼一下。老总很高兴地答应了陈龙。
到酒店工作的第一个晚上,由于没有被子,陈龙在一间职工宿舍里冻了一夜。刚去酒店的时候,陈龙非常有激情,他开动脑筋想办法,骑着自行车到处去发传单。只不过这家酒店建在小镇上,生意很惨淡,管理上也混乱,半死不活的。
众所周知,四川的生活环境是很不错的。在那里,陈龙第一次吃到了莴笋、豌豆尖、醪糟鸡蛋、肥肠面这些新鲜东西。没事的时候,他就骑着自行车在绿油油的田野中驰骋,到街上去吃麻辣烫,感觉非常惬意。
春节前,陈龙被任命为办公室主任兼营销部经理。其实他手底下就一个兵,后来这个兵还跟他闹翻了,结果他成了光杆司令。工资是450元,“别以为少写了一个零,真就那么多”。当时,他喜欢上了一个新来的前台,瘦瘦的、很淳朴的一个女孩子,有一搭没一搭地跟她扯了半天,最后也没成。还有个前来应聘的女孩子让陈龙印象颇深,她虽然个头不高,但很漂亮,很精明。虽然那个女孩没到酒店工作,但陈龙一直和她保持联系,并且追求过她。从她身上,陈龙得出的结论是,“女人把智慧和美貌集于一身的时候,是很可怕的。因为她不但美丽,还知道怎么使用她的美丽,把男人玩弄于股掌之间”。
陈龙在那家酒店的一个收获,是与总台的一个服务员成了好朋友,至今他们还在保持联系。那个服务员现在发迹了,他不仅在成都的春熙路(相当于北京的西单、王府井)开了一家婚纱影楼,而且在九寨沟开了分店。他刚创业的时候,陈龙还从父母那借了1万块钱支持他,虽然当时他们已经有几年没见过面。陈龙认为,那个服务员之所以有今天,都是因为他邂逅了一个能干的女朋友。的确,女人可以毁了男人,也可以成就男人。
陈龙在那家酒店干了8个月,酒店就因为经营不下去而转让了。新老总把他留了下来,但下面的员工都排斥他。还好在酒店转让之前,他就已经开始找工作了,四川绵竹的一个民办学校聘用了他。
2.两年的教师生涯,激情燃烧之后是痛苦的灰烬
第一个学期,陈龙教中专班,还当了班主任。课上得还可以,学生反响不错,但班就带得一塌糊涂。刚开始当班主任的时候,陈龙满腔热情,经常带着学生出去聚餐,但后来头疼的事儿越来越多,就没这个心情了。陈龙觉得自己的管理方法有问题,提倡民主治班、尊重学生的意见本不是什么坏事,但过于宽容和软弱的结果就是丧失威信。
第二个学期,陈龙放弃了带班,教大专班的课,但也不是很顺利。因为虽然他在同事和学生中的口碑不错,但也有一些喜欢搞阴谋诡计的人背后算计他。其间,他实在不想上课了,就编了个借口请了一段时间的假,去德阳开了个小饭馆。可是,由于不懂经营,他的小饭馆不到1个月就关门了,他只好灰溜溜地又回到了学校。但从此之后,陈龙对周围的人的言语和行为经常过于敏感,而且非常容易生气和发怒。
2001年暑假前的总结会上,陈龙痛斥了那些打小报告的人。虽然很多老师都对他佩服得不得了,但这个学校他是无法再待下去了。于是,他利用暑假到成都去找工作。当时的华西医科大学已经并入四川大学,有个成人教育的校区在招辅导员,虽然是个让他讨厌的工作,但陈龙看在钱的份上还是接受了。因为原来那个学校的工资是500元,而这里的工资是1000元。
陈龙带的大班有300多人,原来是另一个老师带的。这个大班非常麻烦,出过大乱子。新官上任,陈龙激情满怀,又是请学生吃饭,又是调整班干部,做了很多工作。在管理上,陈龙不再像原来那么软弱和民主,他强调集权,要树立辅导员的绝对权威。当时,班上有个学生自发组建的党小组,组长是从部队医院考上来的,工作能力比较强,加上一些学生入党心切,党小组在班上有一定的号召力,陈龙因为某些分歧跟党小组组长发生了非常激烈的冲突。
后来,党小组组长抓住一次机会,发动学生打群架,虽然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但把陈龙逼上了绝路。陈龙采取了反击行动,把作为幕后指使者的党小组组长揪了出来,让他背上了处分。但从此之后,他的威信、信心和干劲都丧失了。
如今,反省这件事情时,陈龙说:“我就像一个短跑运动员,有爆发力,但缺乏耐力,做事一开始有激情,但没长劲,时间一久,特别是遇到点挫折,就一蹶不振了。我在心理素质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
3.考研、编书,痴情却被无情恼
2002年夏天,在四川待了两年多时间后,陈龙决定考研。到北京买完考试用书后,陈龙回到黑龙江的家里备考。他报考的是哲学专业,因为这个专业的外语分数线比较低。考试结束后,陈龙于2003年年初又回到了北京。身上只有可怜巴巴的1000元钱,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在一个大学同学那里借住了两天之后,陈龙在中央民族大学北边的居民小区地下室里租了一张床,然后开始找工作。那是一段不平静的岁月,“非典”正肆虐北京,大街上、公交车上、商场、饭店,都是空荡荡的。
工作没有找到,但陈龙联系上了一个高中同学,搬到他在顺义租的房子里住。后来,他又到一个家在北京的大学同学的老房子里暂住。在那间老房子附近的一个杂货店里,陈龙找了份工作,虽然一个月只有几百块钱,但他可以在那里混到开学。
在那段时间里,他人生中的另一个转折点出现了。2003年8月1日,建军节那天,陈龙接到一个师兄的电话,说让他编本书,是即将出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案例解析读本。陈龙接下了这个活,后来那本书卖得还不错。于是,从2003年9月入学后,陈龙就一直在编书,直到今天,已经6年半了。
刚入学的那段时间,老师和同学们对陈龙的印象还是不错的。但是他无可救药地喜欢上了一个女博士,在整整两年的时间里,陈龙为了她而神魂颠倒,尽管明明知道是不可能的事情,但他就是无法自拔。其间他干出的很多龌龊的事情,让老师和同学们都改变了对他的看法,他的大好前程就这样毁掉了。
当时,陈龙所在的专业共有4个公费名额,但第一志愿上线的只有3个人,陈龙是其中的一个。最后,其他两个人拿到了公费名额,他的公费名额却被从其他学校调剂来的学生给顶替了。由于陈龙一直没有缴纳学费和住宿费,毕业的时候学校不让答辩,而陈龙想继续编书,于是就放弃了答辩,至今还没有拿到学位。
陈龙总觉得自己内心深处有一个可怕的心魔,这个心魔会定期作乱,把他拖进痛苦的深渊,当老师的时候是这样,读研的时候也是这样。
4.走出自由撰稿人的小屋,在出版社坐了一回过山车
离开学校后的头两年,陈龙搬到了五环外,在一套合租的公寓里编书。2008年年初,陈龙有了找工作的想法,找了半年,终于如愿进入了一家出版社。
能进入出版社工作,让陈龙高兴得不得了。他激情满怀,干劲冲天,每天都像过年一样,再加上主管编辑工作的副社长对他比较关照,那段时间陈龙很张扬,很牛气,不论是开会,还是参加集体活动,他总是底气十足,掷地有声。
可2009年元旦前后,陈龙的心情莫名地郁闷了起来。因为尽管他有太多的事情要去做,但哪一件事情他都无法集中注意力做下去。其间,他又因为工作上的事情与直接领导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这种郁闷的心情更加一发而不可收拾。“现在想起来,大概是因为我习惯了每天把自己累个半死的编书生活,过不惯那种安逸的日子吧!”陈龙如是说。
由于心情实在太糟糕,什么事情都做不下去,陈龙整个人都已经崩溃了。挨到了5月底,陈龙终于决定离开。现在他是在一家刚刚创办的图书公司工作,生活也回到了标准的“蚁族”状态,住在一套合租的三居室里,只是原来的三居室又被中介公司隔出了几间,变成了七居室。好在离公司比较近,几分钟就可以走到办公室。
毕业10年来,陈龙的人生经历了三起三落,干过酒店管理,当过老师、自由撰稿人,做过出版社编辑,但仍然蜗居在城乡结合部。陈龙觉得自己之所以经过10年的奋斗仍然没有任何成就,主要还是自身的问题:性格走极端,心态不平稳,情绪大起大落。
回首10年的艰辛之路,展望前途迷茫的未来,陈龙心里实在是没底。但他肯定不会离开出版行业,因为他把自己出人头地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写作上。对于他而言,如果能搞出一本畅销书,名利双收,那再好不过了;如果能更上一层楼,搞出一本经典书,传诸后世,让自己的生命通过书得以延续,那就更完美了。这样的目标是陈龙的精神支柱,也给了他继续在蜗居中奋斗的动力和勇气。
10年的蜗居生涯,其间的压力、烦恼、痛苦、忧虑、沮丧、烦躁、艰辛是旁观者所难以想象的。难能可贵的是,陈龙并未因此而停止奋斗、放弃努力,他仍然顽强地活着,为了梦想而活着。
马国华和陈龙的经历是资深“蚁族”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所幸的是,在多年的摸爬滚打之后,他们都懂得了自我反省,马国华学会了妥协,而陈龙则认识到自己性格上的缺陷,更加坚定了人生的目标。对于他们来说,重整旗鼓,再踏征程,梦想未必不会成真。
爱默生曾言:“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为他让路。”或许现在我们可以嘲笑马国华和陈龙这样的“失败者”,但当他们梦想成真的时候,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呢?要知道,今天看来风光无限的成功者,大都有过与马国华和陈龙类似的经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