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宁波有这样一位企业家,在他的而立之年——上世纪六十年代,他用100元启动资金办厂。其后的四十年里,他带领这家诞生于农村尼姑庵的作坊式小厂发展成行业领军者,并且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如今已届古稀之年的他,仍旧满腔热血、干劲十足,一如既往地引领企业持续发展。
他,就是张静章,海天集团董事长,一个73岁却仍然精力旺盛的老人。我们带着采访“改革开放30年新甬商”的任务走进海天,走近张静章,领略了这位老人的别样人生与独特魅力。
筚路蓝缕诞生于计划经济的草根企业家
1966年,担任过生产队长和大队支书的张静章凭借100元流动资金和四台破旧的机器走上了创业的道路——创办江南农机厂。当时的中国还处于较封闭的计划经济体制中。张静章可以说是民间创业的先行者,这个带有集体企业性质的江南农机厂可谓开启了中国人民间创业的一扇小门。在那个“一大二公”的特殊岁月里,他勇于尝试一条非主流的道路,立足于草根,探寻在当时只有国营工厂才敢问津的商业机会,自然有他的过人之处。当问及创业动机时,张静章笑笑说这多亏了毛主席。因为经过了大跃进和三年困难时期,当时的农村生活相当困难,农业经济严重缺乏活力,毛主席有针对性地提出:农村公社以农为主,有条件的,要发展为农业服务的集体工业。正是响应这一政策号召,才有了小作坊式的江南农机厂,也就是今天海天集团的前身。
创业初期的困难张静章依然记忆犹新,物资、资金、技术在当时都是难以逾越的障碍,但白手起家的创业精神和勇气帮助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一群人就在张静章的带领下开始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没有工作台,他们便从废墟里挖出石板,拼凑成工作台;缺少设备,他们就找来废弃的机件,再找人维修改造就成了设备;吃饭问题,工人们你家拿碗,我家拿米,凑在一块就解决了生计。
40多年过去了,在一家作坊小厂基础上成长起来的海天集团如今已发展成为产量世界第一,规模中国最大,技术国内领先的塑机生产基地。这样的规模与成功也许是张静章本人在创业之初也没有预料到的。
甘苦兼备在改革开放与商海大潮中扬帆搏击
创业之路漫漫。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启改革开放的大门,这也正是中国塑机行业起步的时期。作为掌门人的张静章以敏锐的眼光和快速的应变能力把握了先机,迅速调整海天的产业结构,开始涉足注塑机的研究与开发。从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是海天人埋头搞研发和积极开拓市场的时期,被张静章称为海天的探索阶段。十几年里,他们的第一台750克注塑机自行研制成功并实现产品出口,海天在中国塑机行业初露锋芒。在阶段性胜利的鼓舞下,1990年张静章提出了一个大胆的中期目标:用5年的时间使海天塑机生产与销售达到全国第一。结果他的目标如期实现:1994年,海天的产值成为国内同行之冠;1995年,海天各项指标在注塑机行业名列第一,这个优势一路保持至今。
1990年——2000年是海天快速增长的10年。这一阶段里他们完成了第一个战略目标。紧接着张静章又提出了第二个挑战目标:用10年的时间使中国的塑机业赶超日本。2000年——2003年是海天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也是海天实现高速增长的关键三年。在这三年中,公司实现了跨行业经营。为了进一步完善外销体系和提高国际注塑机市场占有率,公司在发展了二十多家国际销售代理商后,2002年又在加拿大、墨西哥、巴西、意大利、土耳其开设了境外公司和组装厂,以五个海外公司为中心,辐射周边国家和地区,从根本上解决了机电产品在国际上交货期晚和售后服务困难的问题。目前,海天公司已是规模中国最大,产量世界第一的注塑机专业生产商,实现了第二个战略目标。
回忆过往的峥嵘岁月,张静章有些激动,但他迅速平静下来,并坦陈海天人绝不会因此自满。为追求更高层次的发展,开拓更广阔的市场,海天下一步的目标是:形成注塑机、数控机床、伺服电机三大产业。2003年8月以宁波海天股份有限公司为母体,联合股份公司下属控股子公司,成立海天集团,将更有利于优化和组合企业要素,发挥群体优势,促进企业进一步地上规模、上水平,争取获得更好的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其“创世界名牌,建跨国集团”的战略目标。海天集团公司的成立,标志着海天从此迈入了一个新台阶,开启了一段新航程。
商业理念以人为本赢得发展的广阔天地
海天成立至今,已经风风雨雨地走过了四十多个年头,它能有今天的成功,离不开的是每一个海天人的努力以及好人的帮助。在与张静章交谈过程中,他的那句“做人不忘恩”让人印象极深。他说一路走来帮助过他的人有很多,但是他最要感谢的是当时宁波水表厂的厂长,就是这个厂长给海天带来了第一笔业务――水表零件。现在这个老厂长已经80多岁了,而73岁的张静章仍坚持亲自上门去给他拜年。他还告诫的年轻人:做人做事不要过河拆桥,因为恩情的影响总是伴随人一辈子。
当然,张静章的感恩与回报决不是局限于一人一事,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创业者和一个商业帝国的掌门人,他深知企业生存和发展与社会的关系,所以他的感恩图谱里有着更广阔的视野与内容。
海天集团对职工的福利政策在整个业内可是出了名的好,很多人都会羡慕海天人有一个如此人性化的董事长:让员工持股、每两年一次的集体出游、建设花园一般的海天新村……每一件事都会羡煞旁人。
从办厂至今,张静章一直强调海天是集体企业,讲求大家共同富裕。与此同时,他也清楚地认识到,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员工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只有员工安居乐业,不为生活发愁,他们才能静下心来安心工作、专心研究。于是,公司买土地建起海天新村,解决员工的住宿问题;公司买车,实行上下班接送制度,解决员工行的问题;公司为员工发补贴,以缓解物价上涨带来的生活压力。诸多人性化的措施感动了每一个海天员工。他们也正像张静章所期待的那样,在后顾之忧被公司解决后,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工作里,用最好的工作状态来回馈企业,这或许就是海天不断强大、不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曾有人说张静章的班子成员团结得像铁桶一样,这不无道理。将心比心,张静章的体贴和关心换来的是职工们的一片真心,海天4000多名员工中,很大一部分已经在这里工作了二三十年,而且多年来,职工中选择跳槽的不到1%,这在民营企业里着实不多见。
提升品质重视人才培养和科技水平提高
对于企业而言,人才是宝,是企业生存的智力支持与发展动力。作为企业领导者的张静章从第一台60克注塑机诞生起,就意识到企业的成功离不开人才。在以后多年的实践中,他更是深刻地认识到:一流的产品和一流的质量,是靠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管理作保证,而先进技术和科学的管理,又必须以人才为支撑。因此,海天非常注重人才的培养。为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形成一种员工自我学习的氛围,企业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比如每年抽调文化基础好、事业心强的青年员工到有关重点院校学习,选派关键岗位的技术人员赴美、日等国培训深造,鼓励和支持职工通过函授、自学研讨等形式学文化、学技术、学管理,提高操作技术和管理水平。同时,为方便员工考取成人高校,海天集团专门建造了培训教室,定期聘请高校教师到公司为职员上课,大大地方便了员工自学与深造,也调动了员工自我提升的积极性。这种专业性、针对性较强的培训使得员工素质和人才结构有了明显改善,企业的整体素质也得到了极大提高,这样的人才激励与培养措施既保证了企业快速发展,又为员工的自我发展提供机会,可谓一举两得。
除了重视人才培养,海天还注重对高端人才的引进。张静章不惜重金聘请上海、北京研究机构的高级工程师及世界各地专家来公司指导、做技术顾问,使海天“人才团”、“智囊库”越滚越大。到目前,海天公司已经引进40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和50多位国内专家,还拥有了3名外籍专家。
老骥伏枥创业的热血与雄心依然澎湃
“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动”,已逾古稀的张静章如是说。
张静章就是这样一个老人,有着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从最初的自主创业,再到后来企业的每一次进步发展,这都离不开他的梦想。有人会说,做梦谁不会啊,可是与很多人不同的是,他不是那种空想主义者,而是一个实干家,他会一步一个脚印地把梦想付诸于实践,让梦想成真。
张静章对梦想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认为人是需要有梦想的,这样才能进步。他比划着手势打比方:“以前的人只要满足三样东西就好了:宝拖鞋、电光灯(手电筒)、圆珠笔。随着时代的进步,过了5年10年就会提出新的要求,要有缝纫机、自行车和三五牌台钟。再后来就要求有电视机、洗衣机和录音机。现在的人甚至想着要有轿车和舒服的别墅了。海天的工作人员从温饱型到小康型,再到富裕型。以后有什么要求你要提出来,提出来你就会设计,我现在就在想,我有两三辆轿车,今天开这辆明天开那辆……”张静章开心的向我们讲着。他说,他现在的梦想是实现创办三家集团公司的奋斗目标,这需要团结和号召海天人来共同完成。而他身后的一个团结而稳固的“后援团”就是他梦想成真的重要保障。。
英明果断的领导、精准敏锐的判断、极具凝聚力的工作团队以及高科技装备的现代化生产条件,使我们有理由相信:海天集团在张静章的带领下将会继续前行,开创出另一片海阔天高的新天地。
张静章是一位很健谈的老人,虽然他那夹杂多种语言的北仑方言有时让人听着有难度,但是他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传递出的那份快乐与自信,确确实实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他厚重有力的声音也一直萦绕在宽敞的办公室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