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小米降级论

小米降级论

时间:2023-08-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降级论”是在互联网上曾经一度引发热议的一篇“神作”,作者是北大微电子系毕业的罗浩。小米,赢在了降级上。小米富有爆炸性地上市之后,立即成为了媒体竞相报道的热点、消费者持续关注的品牌和同行不断打压的目标。就在小米2S调价的前一个晚上,魅族MX2也宣布降价100元。面对小米的降价,魅族也感受到了一种被压制的悲情。价格降级,正是向下寻求成本优势的明智之举。

“降级论”是在互联网上曾经一度引发热议的一篇“神作”,作者是北大微电子系毕业的罗浩。这篇神作爆出之后,引发了不少在IT界混饭吃的人的重度思考。

“降级论”中做了一个精妙的比喻:如果有个人生下来就在山沟,一辈子没见过什么世面,这叫苦难;而有个人生出来有汗水会变成水晶的功能,结果却做手术把汗腺全给切掉了,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损失,这叫悲催。在IT界,很多人是具有出汗成水晶的功能的,却非要在高级圈子里混,结果发现自己并没有任何过人之处。

就像网络游戏里的升级一样,很多人也期待着人生的不断升级,这本无可厚非。然而这个在不断升级的过程中,人们却要面对一个事实:当你从A刚升级到A+级的时候,事实上你的能力却还是停留在A的层级,并没有胜任A+的层级,也只有到达A+的后期,才能胜任A+。再如那些从销售员升级到销售经理的人只有通过公司“销售经理”这个职务将近一年的考核之后,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销售经理”,在此期间仅仅是“未来可能合格”而已。如果年终考核失败,你仅仅是一个占据了销售经理一年位子的销售员。

小米虽然以生产手机为主,但是它的根在互联网,它的思维是互联网,所以降级论也同样适用于它。不知道雷军是否看过这篇文章,无论看过与否,小米的发展之路,恰恰符合了“降级论”的核心观点:以较高的能力或追求,去相对较低的圈子里混,从而引发一场革命。

降级并非是降低身价,而是遵循了田忌赛马中的核心技巧:用上等马去对抗中等马,用中等马去对抗下等马。

小米,赢在了降级上。

小米富有爆炸性地上市之后,立即成为了媒体竞相报道的热点、消费者持续关注的品牌和同行不断打压的目标。所以,处在风口浪尖上的雷军说:“我们小米不惹事,但绝对不怕事。”据说,这是一位小米员工在微信朋友圈里,引用雷军在公司内部传达的一句话。

当时,正值红米手机降价到699元,屏幕上写着“血战到底”四个字,既醒目又震撼。因为那是小米公司的内部年会,所以这个宣传细节没有受到媒体的关注。没过多久,小米再次发动出击,将麾下曾经最有号召力的“经典之作”小米2S一下子降了400元,降幅达到20%以上。与此同时,降价后的小米2S接受开放购买,不用再盼星星盼月亮地预约抢购。

就在小米2S调价的前一个晚上,魅族MX2也宣布降价100元。或许,这是另一个国产品牌的无奈之举吧,魅族作为文艺范的代表,和小米的发烧范其实是完全不相同的品牌路线,然而在国内市场上,二者经常会被不由自主地进行比较。

面对小米的降价,魅族也感受到了一种被压制的悲情。毫无疑问,魅族MX2的降价幅度不如小米,其在黄章复出之后的手机产量也不是很大,与小米相比的确存在差异。从数据统计来看,小米2的单系列产品16个月的时间,几乎就卖出了魅族年销量的5倍左右,这还不包括小米正在热推的主打机型系列。

曾经被文艺青年热捧的魅族,曾经以高品质MP3而称雄的魅族,在和小米的价格大战和品牌对抗中,似乎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魅族忠诚的用户——煤粉们,纷纷对小米进行了“讨伐”,且不管这其中的论战如何,单就面上来看,魅族的确得到了一部分同情者和声援者。以至于在微博上出现了这样的评论:“跟谁打价格战也别跟专搞颠覆的小米打”。

显而易见,小米再次处在了被人攻击的焦点上。没错,小米是在做颠覆在做创新,而正是这种颠覆,才让更多人短时间内难以适应,结果,这种不适应就演变成一种胃胀胃酸式的生理反应,对小米的误解和鞭挞便由此诞生。

商业社会是以实力说话的,华为的荣耀虽然价格不高,但最终也没有拿出和红米699元定价一样的产品,可见,华为还是不想降低身价。

那么,小米就是在降低身价吗?当然不是。

小米很清楚,只有将价格首先拉低,才有给消费者亲民感的诚意,否则只是在玩弄噱头而已。虽然从表面上看,这是一场价格大战,实际上,这是巧妙降级来击败对手的市场策略。

在目前的众多国产手机品牌中,小米的性价比不能绝对占有最高的性价比,但是它的全部系列产品都有最高的性价比,这是其他厂商做不到的。小米之所以定位在这个刻度,是因为它懂得不去上游竞争就是避免上游的冲击。

一些山寨机犯的错误就是,拿自己的配置和性价比去跟三星、苹果较劲儿,结果身上的山寨味道反而愈来越浓,阿Q思想也越来越明显。小米却不是这样,虽然它也模仿苹果,雷军也拿乔布斯当作偶像,但是小米从未表现出要比拼苹果、赶超三星的“僭越之势”,其原理就在于小米懂得让自己降级。

想想也对,依照小米现在的发展势头,未来在中低端手机市场势必会掀起风浪,然而小米从未将高端大气上档次这样的话挂在嘴边,因此米粉之外的消费者也挑不出小米的不是,而在中低端领域小米还能以够强的实力和同行鏖战,比拼品牌号召力,比拼产品性价比,比拼用户黏着度……比得不亦乐乎。

降级,其实是扮猪吃虎的另一种说法。

在和魅族的对抗中,小米之所以敢降价400元,它的目的之一就是将“血战到底”的潜台词发挥到极致,让更多的人强化小米“性价比”这个属性。尽管小米699和799两度调价中都有对手刻意抢占先机,然而从“声量”和调价魄力上看,小米却以“后发制人”成功击退了对手。

这个“声量”,在强大品牌势能和庞大粉丝群体的合力下,让小米的攻击力获得了额外的加成。这种以退为进的降级策略,让小米变得与众不同和难寻敌手。其实质就是传统终端制造商最容易忽略的问题:从产品到体验再到与用户深度互动的乏力。小米让自己的体验降级,就是让用户更加贴近产品本身,这等于为自己攒下了足够的领先优势。

小米降级背后隐藏的,不单单是它出色的使用体验,也不仅仅是它的产品策略,更是它成本控制的体现。敢于让降价幅度达到20%之多。这是雷军经常挂在嘴边“成本定价”所决定的。

价格降级,正是向下寻求成本优势的明智之举。根据摩尔定律,小米2的系列产品的BOM(浏览器对象模型)成本受惠于摩尔定律,所以可以放心大胆地让出那20%,加之小米出色的销售能力,在供应商面前也具备了议价能力。众所周知,摩尔定律一直被认为广泛应用在手机领域,其作用不容小觑。它的核心原则是,产品在经历新开发一段时间后,都应当降价,而之前手机厂商很少进行降价促销,其实是它们早已将这些收入计算到利润中。当然,除了那些强势的品牌,如曾经的诺基亚和现在的苹果。

当摩尔定律即将发生作用之后,会让产品终止销售。雷军正是吃透了摩尔定律的内涵,才让小米以一年发布两款新机的高速节奏,体现出这个定律的积极意义,从而让产品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随着成本发生变化,小米还大胆地采用了策略驱动这个武器,让老机让位于新机,实现产品的光环传递,这自然而然就能吸引到更多的消费者。

小米的降级大法,顺应了当前消费电子行业“单款长周期”的综合定价原则,让产品在市场中的进入、攀升等环节,始终维持在一个比较平稳的状态中,也就是常说的定价曲线。在这条曲线的影响下,前期虽然活得较少的硬件利润甚至亏本,然而到了后期依旧可以获得一定的利润,同时还能维护消费者购买的信心。所以,看似是降价的降级,是一种隐蔽的利润保有策略。

自然,这种综合定价策略,不是任何产品都能玩得起的,小米敢玩,是因为小米具备了在产品性能和用户体验上的优势,所以小米1和小米2乃至小米3系列的超长生命周期,支撑了这一策略的推行。现在看来,当小米不断推出新品之后,将会继续在几个固定的价格档位占据位置,同时让新品源源不断地补充进来。由于500~2000元是中国手机厂商的集中出货区,所以小米的降级会让它继续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在苹果和三星有关外观专利的官司中,苹果列举了黑莓、诺基亚N9以及魅族M8的UI设计,警告三星:不模仿别人也是可以做出手机的。而魅族被苹果举例子,这恰恰从侧面证明了中国也可以做原创,未必非得抄袭。

魅族有了原创,小米呢,被人称为“没有设计的设计”,似乎在设计的创新度上比不过魅族,然而这并非是雷军和他的团队预想不到的。小米的定位是发烧机,是可以刷机让用户体验到玩手机的快感的。在每一部小米手机面前,使用者是主人,手机是为他服务的,一旦哪个应用不爽就可以马上干掉它。不像有些品牌机那样,以强势的气场来压制用户,限定了用户的使用自由度。而这个策略,正是小米甘于在外观上降级的原因,不是小米不懂得设计的重要性,是它更懂得取舍。

相比魅族,小米拥有更强的宣传能力,强大到了它即使有那么一点点山寨味道,也会被钟爱它的用户直接无视。因为在性价比和MIUI的独特体验面前,外形山寨,消费者是可以接受的。而小米没有失去用户的关注,反而在手机的“内功”上占到了便宜。这不得不说是雷氏兵法的又一次成功运用。

小米用降级的策略,让它的颠覆性更有上扬的空间,用互联网开发的节奏去迭代一个手机Operation System(操作系统),几乎没有平媒硬广的营销,线上加运营商的销售渠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