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知雷军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很能说的人,虽然谈不上多么机智狡猾,但是他最大的优点是知道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事实上,雷军一直都拥有良好的媒体人缘。不管是哪一种媒体,哪一类型的记者,他们只要对雷军提出采访要求,雷军一概笑着接受。曾经有一个刚出道的记者去采访雷军,雷军很热情地约他们去喝咖啡。几个人一直聊了好几个钟头。让记者们惊讶的是,平时极其劳累的雷军,竟然一点困意都没有,反而是记者的体力有些透支。不少曾经的名记——方兴东、刘韧、李学凌等人,都是雷军的老朋友、座上客,他们对雷军都是交口称赞。
像小米这样本身存在着极大争议的品牌,其创始人能够在媒体中得到普遍的认可,着实不容易。可见,雷军是一个懂得与媒体处好关系的人。
不过,雷军的这种处好关系,并非是简单的圆滑世故,而是他骨子里清楚,媒体不是谁的敌人,只要平心静气、坦诚相待,他们也乐意充当你和外界的认知桥梁。相反,如果你对媒体生来存在着一种敌视,那么等待你的肯定也是舆论哗然。
雷军曾经在微博里说过,要海峡两岸联手赚世界的钱。
他认为,“红米手机”是一个联合了各地的科技产品:品牌在北京,高端制造在台湾,联发科的CPU,友达的屏幕,富士康的组装。
众所周知,红米上市之后,遭到了不少人的痛骂,主要原因就是红米打破了雷军不出低端手机的“原则”,让那些主产千元机的商家感受到了威胁:怎么小米在什么价位上都要插一脚呢?
且不说雷军这种做法对错,但就舆论而言,多少有些出尔反尔的意思。但是雷军很聪明地借用媒体之力,化解了这次危机。就在小米手机登陆台湾市场的时候,连战得到了一部红米手机,这显然对未来的营销有着很强的市场导向。
这似乎说明了一个问题,一个品牌要想取得成功,除了过硬的产品之外,还要有很强的媒体公关能力,而雷军恰恰就是这一领域的高手,也说明了为什么小米能够在魅族、联想、华为等国产机型包围中崭露头角的原因。的确,如果单看产量,2013年小米的销量不到2000万台,这和华为和联想颇有些差距,然而小米的知名度绝对不在二者之下。一是因为雷军的个人影响力,二是因为小米长期的媒体策略。
雷军在创立小米之初,就十分注重和媒体及政府搞好关系,一方面是因为雷军在金山多年积累了资源,另一方面是因为雷军出色的品牌运作,让小米成为标志性的国产品牌。
纵观小米近几年在新闻媒体和重大活动中的表现,不难看出雷军最擅长玩的就是事件营销,这有赖于他和政府高层及主流媒体的融洽关系。2013年11月3日,在央视新闻联播的头条,报道了小米手机用互联网思维改造手机行业的新闻,一瞬间,小米名声大噪,互联网思维也成为街谈巷议的焦点,小米无疑成为了大赢家。
其实,央视报道小米并非走了后门,而是作为国家级别的重量媒体,理当要报道中国企业的发展状况,因此在做新闻选题时也迫切需要合适的素材。如果能将品牌植入到新闻选题中,这个价值就是无价的。从这次小米被央视“曝光”可以看出,小米跟央视主流媒体,此前一定保持着良好的交流,所以在有了选题之后直接采用小米。这背后,当然与雷军的媒体合作意识和公关人员的积极努力分不开。
2013年的12月12日,在CCTV年度经济人物评选颁奖现场,雷军又和董明珠展开了10亿元的赌局,立刻成为舆论的焦点。显然,这件事与央视不无联系,应该是为了宣传此次活动而做的特别策划——将两个代表着不同思路的企业领导者放在一起PK。有了这个创意,雷军只需要配合节目安排就OK了。无形中,雷军接着央视又给小米做了一次颇有分量的广告。在随后不久召开的北京两会上,雷军再次回应了和董大姐的赌局,对小米进行了二次热化。
简单说,雷军的媒体合作策略,可以概括为:顺势、造势、借势。顺势,是小米手机符合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发展趋势。造势,是在小米刚刚起步的阶段,利用互联网和米粉展开传播,不断地营造各种声势。借势,是小米逐渐成长起来之后,雷军利用对央视和政府公关规则的熟悉,获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推广机会。
事件营销难免和危机公关连在一起。当小米抢购售罄的负面传闻在互联网兴起之后,包括央视在内的不少媒体,都在微博上将枪口指向了小米的开放购买活动,认为这是在大搞其饥饿营销。为了回应指责,小米的副总裁黎万强马上表示,要向媒体和用户开放小米生产线,证明小米绝无欺骗消费者之嫌。
果不其然,在2013年10月22日,中午12点,小米再次举行开放购买活动时,一批媒体记者来到了小米网电商研发现场,进行全程围观和监督,被黎万强称之为是“主动露底裤”。现场的确如此,小米通过一台电视使用谷歌分析来实时显示官网在线人数,而边上的另一台电视则显示着本次开放购买的说明,那些媒体人士则在旁边认真看着,没有发现什么问题。虽然外界依旧认为小米恶意搞“饥饿营销”,但是这次开放监督也让一些人闭上了嘴。
当然,从营销角度看,雷军对媒体的来者不拒,促成了媒体对他的客观、公正的认识,不会因为误解而产生嫌隙,这对一个企业的领导者来说,是不可多得的管理才干。当你和媒体做朋友时,媒体的受众,也大部分会变成你的朋友。
雷军说过一句话:用户不是上帝。这句话出口之后,引起了网上的一片热议。平心而论,作为消费者恐怕没有感到舒服的,不免会有人觉得雷布斯果然是得了乔布斯的真传,对用户完全无视的节奏啊。然而,这句话并非完整的一句话,而是从另一段话中抽取出来的。
这是雷军在公司年会上对全体员工讲的:“我们要做好小米,就要坚持真材实料,坚持和米粉交朋友。我们不能把用户当上帝,要把用户当朋友。当上帝,太虚了。要把用户当自己的好朋友一样,帮助朋友解决问题。”
就是这样一句没有什么毛病的话,却被别有用心的媒体断章取义,让用户听了感觉不是滋味。看来,就算是媒体朋友遍天下的雷军,也难免会和这些无冕之王发生一些误会和摩擦。不过,即使是朋友关系,有些话还是要讲清楚。雷军没有碍于情面而不敢直言,反而是对这个问题向媒体提出了问责:不是说你们造谣,但是这样的精简版语录,实在会引起一些听者的误会。
当小米的国际影响力逐渐扩大之际,美国的知名财经媒体——《华尔街日报》也采访和报道雷军。说来很有意思,此前《华尔街日报》经常将小米称作是“中国山寨企业”,让小米不用加冕就成为了山寨之王。不知道美国人如何理解山寨这个词,但是在汉语的语境中,山寨不折不扣是个贬义词,至少绝对不是褒义词。
中国主流媒体被雷军搞定了,但是这还远远不够,朋友有很多种,哪一种都不要得罪,所以雷军积极地希望《华尔街日报》给小米正名,于是就有了一次全新的采访报道——《How Upstart Xiaomi Rattled China's Smartphone Race》,这篇稿子客观地介绍了小米的发展和业绩,向全世界介绍了小米的成功经验和光荣历程,“山寨”这个词也消失了。
可见,一个企业的领导者要想跟媒体搞好关系,必须要保持不卑不亢的态度,有错就要指出来,不能让事情越抹越黑,这样对媒体的公正和企业的形象都不利。
另外,有些媒体在采访时很喜欢挖陷阱,让人防不胜防。比如,总有些人会问雷军,小米究竟比三星苹果好多少?面对这类问题,雷军没有完全顾及朋友面子,采取了侧面迂回的方式来回答,只谈小米自身的优势,让记者没有可乘之机,不然,雷军一定会看到《雷军说小米已经超过苹果三星》这类的新闻报道。
雷军对待媒体的总原则是:真诚为主,所以在他和一些记者朋友交流问题时会直言不讳,结果呢,就有些媒体开始娱乐雷军、娱乐小米。对于这类玩笑,雷军能开得起,小米也开得起,但是雷军表示:我们没有那么傻。显然,雷军对这些不能以诚相待的媒体,也表现出了一种情绪甚至是质疑,并将这种态度发布在一些网站上,用平实的语言和不加修饰的表述方式,让更多的人知道。不过聪明的是,雷军不针对谁进行回应,不会盲目跟某个对手打嘴仗,因为他知道口水战一起,是永无终止的。
无论中国还是海外,对创业者的质疑,似乎成为了一种国际惯例。自然,由于创业者在创新和尝试的时候会犯错,有质疑也是理所应当,但是对那些不怀好意的攻讦和低俗的嬉笑怒骂,单纯用沉默来回应,其实是一种不作为,甚至会被人曲解为理亏而默认。如何能够保持和用户之间的良性互动,是现代创业者的必修课程。
雷军是个温和的人,但不是软弱的人,他会对媒体朋友们适当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绝不会给对方“不还击”的反馈,而这种纠正常常以聊天的形式出现,而非火冒三丈的谩骂。于是,雷军在舆论上常常能够找到支点,而那些对小米无端指责的人常常显得素质低下。
和媒体打交道是一门学问,雷军从善意平和的角度出发,将每一个对小米提问的人都当做朋友,当遇到一些居心叵测的人时,雷军依然没有将他们当成敌人,而是以善意的回敬来消弭误会。因此,纵观小米的媒体公关,到目前来看没有什么越抹越黑的事件,无外乎是一些因误会而造成的指摘。不过,即使面对这些非议,雷军更多的也是依靠米粉来回应,而不是他本人的爆粗口和冷嘲热讽。因为,他知道自己代表着小米的一切,让品牌蒙羞就是给前途设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